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盐城:奋楫争先,黄海之滨起宏图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9-14

(盐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奔腾黄海之水,激扬发展活力;广袤盐阜大地,书写非凡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盐城以坚定立场落实“国之大者”,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格状态、顶格标准、真格措施,高位谋划,精准落子,知重奋进,不断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展现价值、干出精彩。

十年砥砺,盐城实现一个个精彩跨越:跻身长三角中心区,开放合作空间更大;放大世遗品牌效应,绿色生态颜值更高;全面迈入高铁时代,融入全国发展大局步伐更快;高水平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品牌成色更足。

十年来,盐城经济社会发展交出了厚重提气的“成绩单”: 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3097.19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6617.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12.78亿元增长到451.01亿元;进出口总额由57.54亿美元增长到174.16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6881元增长到36764元。

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盐城将锚定“勇当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目标定位,敢为善为,为全省“勇挑大梁”多作贡献,在沿海全新的发展坐标中,竞逐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战略地位跃升,“苏北城市”跻身长三角中心区

拥有全省最长海岸线,海域面积占全省48%,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因受制于沿海大部分地区为淤长型滩涂海岸,盐城“靠海却不吃海”。

582公里海岸线,岂能成为闭塞之地!十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江苏沿海开发、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战略机遇的叠加,盐城依海而兴的步伐不断提速。

沿海,成为盐城最大机遇、最大潜力所在。

海港,是瞭望盐城十年巨变的窗口。

2017年,盐城市政府印发《盐城港“十三五”发展规划》,整合重组海港、内河港,成立盐城港控股集团,开启港口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如今,盐城港、大丰港区、射阳港区、滨海港区、响水港区“一港四区”全部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今年上半年,盐城港吞吐量和集装箱运载量分别增长46%、77%,增幅分列全国海港第一、第二。

作为苏北唯一被纳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站在更大坐标系中的盐城深知,跻身长三角城市群,意味着与长三角其他26个城市同台竞技,而要把定位变成地位、让蓝图成为现实,路径只有一条:实干!

去年11月,盐城吹响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黄海新区建设的号角。举全市之力打造两大战略空间,是盐城深融长三角、推进沿海高质量开放开发的战略性举措。“支持盐城建设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被写进今年的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

盐城之南,蜂巢能源动力电池、天合(大丰)储能系列项目相继开工;盐城北端,金光一期二阶段、中海油LNG二期项目签约,凯金锂电池项目开工,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启动建设,中海油一期项目主体竣工……聚焦产业主线,重大项目接连落地,激情澎湃的“黄海时代”已然到来。

而盐城与上海、苏州、常州等地合作共建的一批园区,则成为深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合作共建园区,盐城加快承接优质产业项目,同时在上海设立科创中心,盐城每个板块与上海都有着密切交流,而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又有更多来自长三角的游客背起行囊,走进盐城这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

拥抱大海,盐城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海外,主动把发展的“小气候”融入全国发展的“大格局”,加快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更多盐城作为。

2017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中韩(盐城)产业园,这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对韩合作国家级平台。目前,1000多家韩资企业集聚盐城,总投资突破10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盐城外贸增长44.9%,首次实现半年超百亿美元。

“昔日的苏北老区盐城,正成为‘沿海的盐城’‘长三角的盐城’乃至‘世界的盐城’。”盐城市第八次党代会的报告振奋人心!十年奋进,在区域发展的版图上,盐城战略地位实现历史性跃升。

竞逐全新赛道,“国际湿地沿海绿城”活力迸发

7月12日,一头“闯入”南通大学的麋鹿成为网红。据专家推断,这只麋鹿来自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年,该保护区新生麋鹿1036头,种群数量首次突破7000头。

从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到“世界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里”,再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十年深耕厚植,盐城生态环境实现了从“盐田滩涂”到“世界遗产”的蝶变。

千里海堤上,绵延不断的生态防护林如同一道绿色屏障,郁郁葱葱。绿色成为盐城最动人的底色。2017年,盐城全面开启“一片林”建设。截至2021年底,全市森林覆盖面积35.79万公顷,林木覆盖率25.12%。

将“生态立市”作为第一发展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十年来,盐城立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为沿海、为长三角造一道绿色屏障的决心,为子孙后代留下永续发展空间的襟怀,坚持“守住生态就是守住未来”的发展逻辑,做美经济、生态“双面绣”,一幅自然之美、产业之美、城乡之美、发展之美相互交融的新画卷徐徐展开。

2019年7月5日,盐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成功申遗,成为长三角中心区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型世界遗产空白。今年6月,盐城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再添一张耀眼的国际名片。

推广盐城经验,积极配合国家二期申遗,推动成立迁飞路线城市联盟,研究构建环黄海生态经济圈,推动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升格为全球滨海论坛……眼下,盐城正不断放大“世遗效应”,积极拓宽国际“生态朋友圈”,探索以生态合作引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

十年战略坚守,盐城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盐城蓝”持续刷屏,空气质量全国领先,创成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系统推进串场河、新洋港、通榆河全流域治理,地表水国省考断面达标率100%,建成区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创成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百河之城再现碧波美景。

绿色,成为发展的重要力量。

盐城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今年1—6月,盐城新能源累计发电量137.64亿千瓦时,占全市全社会用电量的67.6%。盐都创成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上海长三角康养基地项目落户东台,黄海森林公园创成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九龙口、大纵湖创成国家湿地公园。盐城版图上的每一寸绿,都是不可多得的生态财富。

十年接续发力,盐城产业转型实现了从汽车“一业为主”到汽车、钢铁、新能源和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多轮驱动”的突破性进展,一批具有盐城特色的产业地标加速崛起。同时,盐城成功获批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一批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

擦亮生态底色的同时,盐城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扩大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利用。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强化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不断提升沿海、沿淮河和里下河地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着力建设蓝色碳汇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碳汇先行区。

“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8月9日,盐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徐缨说,“盐城将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建设绿色生态之城;落实‘双碳’目标,建设绿色制造之城;致力赋能未来,建设绿色能源之城;坚持生态惠民,建设绿色宜居之城。”

民生全面提质,让美好愿景变成幸福实景

8月2日,连接徐宿淮盐和连淮扬镇铁路的宁盐联络线正式开通运营,南京盐城两地实现高铁2小时以内直达,进一步拉近盐城与其他长三角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

十年来,盐城轨道交通跨越发展。盐青、盐徐、盐通铁路建成通车,高铁一路延伸,从“区域零里程”发展为“县县全覆盖”,铁路总里程达424公里;“1+8”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同步运营,盐城全面迈入“高铁时代”,成为沿海和京沪高铁大通道的交会点。

悄然改变的,还有市内交通基础设施。俯瞰盐城,“一环五射”90公里城市内环高架快速路网搭建起城市骨架,机场—高铁双枢纽集聚人流物流,形成城市血脉。

十年来,盐城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工程,每年近80%的公共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实现了从“脱贫攻坚”到“全面小康”的飞跃。2019年,盐城全市7.6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6个省定、20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响水和滨海两个省重点帮扶县全部退出,提前一年完成“户脱贫、村达标、县摘帽”的三大扶贫任务。

2012年,盐城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当年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70元。十年后,2022年全市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每人每月230元。

2020年,盐城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荣膺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十年的精雕细琢,盐城城乡面貌实现了从“点上开花”到“面上成景”的全局性重塑。

串场河、新洋港(蟒蛇河)、通榆河,这3条润泽两岸千年的河流,承载着盐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9年,盐城全面启动“三河”全域整治工作,全力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4篇文章,让“千年母亲河”焕发青春。如今,串场河风景如画,通榆河碧波荡漾,新洋港两岸好风光……碧水清流,倒映出的不仅是城市发展的步伐,更是优质生态带来的幸福和欢乐。

城市在更新,乡村在振兴。近年来,盐城持续推进农民住房条件改善,在已完成改善9.1万户基础上,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房改善工作,利用5年时间改善农房9万户以上。从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特色塑造、乡村治理等方面着力,统筹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创建,全市已有68个村庄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列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