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借光“灯塔” “江苏智造”向未来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10-09
全球首批智能制造“灯塔工厂”之一的菲尼克斯电气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 本报记者 吴俊 摄
灌装、加巧克力、铺干果和坚果、盖盖子……在联合利华和路雪太仓生产基地,偌大的车间仅有几名工作人员,一支支“可爱多”冰淇淋顺着生产线自动“漂流”,所有加工环节均由机器操作。
这是全球冰淇淋行业首家“灯塔工厂”中的一幕。
“灯塔工厂”是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咨询公司共同选出的数字化制造与工业4.0的示范者,被誉为智能化时代“最先进的工厂”。自2018年首批全球“灯塔工厂”发布以来,我省先后有8家企业入选,涉及汽车、消费品等多个领域,数量居全国首位。
集成世界先进技术,入选工厂各有所长
搬运机器人沿地面磁条自动行驶,为流水线输送物料;七轴机器人挥舞机械臂进行全自动装箱……9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南京市江宁高新区的上汽大通智能工厂,仿佛进入了一个机器人世界。更令人惊奇的是,生产线上的每一台汽车,从外观颜色、内饰顶棚到轮胎轮毂等都大不一样。
上汽大通制造中心生产启动经理费安林介绍,传统模式下,汽车是标准化生产的产物,而企业自主研发的“蜘蛛智能选配器”,提供了六大类、近70项高感知配置,消费者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可以说我们产的每台车都‘独一无二’。以用户需求驱动整个制造体系智能化升级,工厂2019年入选第三批全球‘灯塔工厂’。”
“私人定制”看似简单,背后却是企业全价值链的“换骨”式转型升级。记者在冲压车间看到,钣金材料的冲孔、落料、弯曲等工序高度自动化;数量庞大的各色配件运到总装车间后,由智能配料车代替人工送货,IMP系统实时将客户订单的工艺信息、车辆配置信息及物料信息推送给装配工人。改造后的智能生产线,焊装一次性通过率在98%以上,自动工位现场调试时间缩短60%。
“直联‘需求者’和‘生产者’两端,我们在全球首次实现让用户参与‘造车’。”上汽大通制造中心执行总监王颖说,定制化生产零配件呈指数级增长,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提高效率。上汽大通的智能排程系统在用户订单生成的同时自动算出最优生产序列,排产、物流、生产等全部“并联进行”,车辆交付时间从2016年的3个月压缩至如今的28天,消费者还可以在线跟踪每一个生产环节。
根据“灯塔工厂”评选标准,入选工厂需要集成至少5个世界级领先水平的技术应用,并在生产效率、运营敏捷度、生态可持续等企业经营指标上实现重大提升。截至目前,在“灯塔工厂”版图中,江苏、广东、山东三省入选“灯塔工厂”数量排在全国前三,我省占比超过全国的1/5。就城市而言,苏州拥有5家“灯塔工厂”,在全国城市中一骑绝尘。从2018年到今年,我省每年都有工厂入围,从规模到连续性都体现了“江苏智造”的含金量。
我省入选工厂各有所长——在纬创资通昆山工厂的主板生产线上,每台设备都“顶”着一个黑色“小尾巴”,不间断采集设备运行状况数据,传输到大数据中心分析,通过精益化生产,工厂实现生产成本降低26%,能源消耗减少49%,去年3月入选第六批全球“灯塔工厂”;去年9月第七批入选的联合利华和路雪太仓生产基地,利用数字化技术,减少了83%的碳排放、14%的能源和水消耗;同批入选的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智能车间,柔性生产线像“乐高”一样便捷拼装,可按业务需求快速调整。
“情境式教材”,引领企业转型
“智能化改造怎么改,有了信心和方向。”9月5日,苏州市吴江区数十家智能制造企业走进纬创资通昆山工厂,有参观者如是感言。
“生产车间就是最好的情境式教材。”吴江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数字经济是个新赛道,也是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但在智改数转过程中,依然有不少中小企业左顾右盼、踟蹰不前。“灯塔工厂”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经验,就像茫茫大海中指明航向的一束光,可以引领更多转型焦虑期的中小企业拥抱数字化,进而推动产业链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在我省,“灯塔工厂”的数字化已超出实体工厂范围。博世汽车苏州工厂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转型为移动解决方案提供者,近200名工程师先后为240多家企业提供升级改造支持。纬创集团专门成立纬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为企业智改数转提供咨询诊断,公司总经理周泓任介绍,“我们服务的企业已覆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食品等多个行业,不少客户经过‘一企一策’的诊断改造后,产能和人均产出均实现跃升。”
顺着“灯塔”的方向,一批企业踏上转型之路。昆山源进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是纬创资通的原材料供应商,应用纬绩智能数字化自动测试方案,一款工业手机前盖的测试时间从将近15分钟压缩至4秒。博世互联工业则为太仓海嘉车辆配件有限公司提供了智能化维护系统解决方案。周泓任认为,“灯塔工厂”持续输出服务、输送经验,带动更多企业“敢转”“愿转”“会转”,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价值所在。
“灯塔工厂”还是行业未来趋势和走向的风向标。以电子制造业为例,产品种类众多导致物料品种多、产线换线频繁,叠加电子产品往往需要更短时间推出市场以赢得先机,行业以往都是采用“人海战术”提高生产效率。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行业面临人员离职率高、用人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为应对“多品种、小批量”需求和上市时间更快的挑战,以纬创资通为代表的行业“灯塔”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升级,给产业链企业带来诸多新启示。
对上下游企业而言,“灯塔工厂”具有带动作用。王颖介绍,上汽大通以点带面,已在江宁汇聚了汽车研发、整车组装、汽车座椅、车联网、整车销售等汽车全产业链的多家企业。据江宁区工信局数据,截至目前,江宁区累计拥有汽车规上企业近百家,去年实现产业规模近千亿元。
“‘灯塔工厂’群体优势的背后,代表的是江苏在全球制造业网络中重要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近七成在江苏建设生产线。”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评价,高质量科教资源和一流营商环境,使我省成为全球制造业巨头落子布局的重要目的地,“灯塔工厂”最大效率汇聚各类生产要素,持续助力传统制造业的迭代升级,助推江苏智能制造领跑全国。
借鉴“灯塔”,构建“以我为主”评价体系
“‘灯塔工厂’的评选标准、评分体系均由国外民间机构主导,外资企业在申请流程、沟通交流等诸多方面具备‘先天优势’,这是外向型经济为主的苏州在数量上领跑全国的重要原因。”在苏州市工信局智能制造推进处武刚看来,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过程中,先进制造企业越来越多,应借鉴“灯塔工厂”的经验,建立我国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水平。海尔、美的等获评“灯塔工厂”后,持续输出技术和经验,在中间端可以鼓励更多本土服务商参与到智改数转浪潮中来;在评审端可参照“灯塔工厂”模式,在顶层设计上明晰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国情的先进制造企业评价体系。
如何建立“以我为主”的评价和话语体系?去年开始,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明确提出到2025年建设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凝练总结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加强典型示范和经验推广。
今年2月,2021年度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和优秀场景名单公布,全国共110个工厂和241个场景上榜,我省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面向个性化定制的钢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9家工厂、江苏索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实时监测与识别”等17个场景入选。“一批获得官方认证的‘示范工厂’,有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制造示范。”省工信厅工业装备处负责人说。
在江苏省数字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产研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骆敏舟看来,不管是“灯塔工厂”还是“示范工厂”,都揭示了智改数转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然趋势,只有主动拥抱数字化的企业,才能在未来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不同体量、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智改数转的需求不同,未必所有企业都要追求成为“灯塔”和“示范”,对中小企业而言,智改数转可以在现有“灯塔”力量下借势成长,进行模块化拆解,针对企业生产中的核心痛点“对症下药”,逐步实施、分步改造。
去年底,我省出台《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具体目标:到2024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5%,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超过80%,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接近90%。去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占全国制造业增加值比重达13.3%,两项占比均为全国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