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常州天宁:“品质提升”“互帮互助”“配套服务”,探寻幸福养老“天宁答卷”

来源:常州日报 日期: 2022-01-26

养老是每个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一环。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当前的常州天宁人如何幸福养老?记者从服务品质的提升、服务人员的来源、配套服务的完善三个角度来探寻天宁答案。

服务品质如何提升?

7个街道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提标改造

2021年,投资299万元的幸福红梅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成运行,中心室内面积达800平方米,中心内配备康复器具租赁室、老年棋牌室、日间照料中心、老年阅览室、老年助餐食堂、初心茶座、老年书画室、道德讲堂以及老年谈心室等功能室,中心外假山池塘交相辉映,九曲廊桥独具特色,辖区老人在这里“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真正享受幸福颐养时光。

近年来,天宁区委、区政府着力弥补部分镇、街道在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方面发展不均衡的局面,强化街道(镇)级社区居家养老基础保障,连续多年将“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着力发展“家门口养老”。目前,全区7个街道(镇)全部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2个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服务覆盖100%。

这些“家门口养老”,通过“社区管理、社团运作、公益为主、市场为辅”的运作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常规服务类、主题服务类、助残服务类、生活照料类、康复护理类、精神慰藉类、问候提醒类等7大类46项服务,以及无偿、低偿、有偿的日间照料服务。针对空巢、独居、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理发、剪指甲、体检、经络按摩、心灵慰问等上门服务。

据天宁区民政局副局长蒋静介绍,天宁区在旧城改造项目中把养老服务站作为标配功能元素进行合理规划,近三年,共提升改造街道(镇)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5家,新改造的中心(站)颜值高,功能全,服务好,成为了辖区老年人娱乐休憩的福地。“2022年,‘家门口养老’还要继续高标杆打造。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将进入实际建设阶段,同时,继续把提升改造7个街道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列入了为民办实事项目。”

服务人员从哪里来?

“夕阳”服务“桑榆”

居住在朝阳四村的王泉方,72岁,是九如城居家服务站的志愿者,他经常免费上门安装扶手、修马桶、修水龙头、缝补衣服等,还义务代买、代购并送货上门,让小区老年居民的生活“暖阳阳”。

据了解,九如城是一家养老集团,围绕安信颐和养老综合体,目前在常州运营着11个居家服务站和日间照料中心。“我们居家部门现有员工20名,像王泉方这样的志愿者已经招募到63名。”安信颐和院长助理朱韵竹说,通过“夕阳”服务“桑榆”,有效破解服务人员的难题。

在养老行业,“夕阳”定义为50—70多岁之间低龄自理长者,他们身体情况较好,且已经退休,有很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让自己的晚年生活有意义更有价值。

“桑榆”则是80岁以上的高龄长者,他们身体状况相对较差,需要有人为其提供服务和帮助。

“考虑到志愿者并不是专业护理人员,一般不会安排志愿者从事护理类、医疗类、康复类、助浴类等相对专业的养老服务。”朱韵竹说,九如城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主要以健康管理、心理慰藉、陪同陪伴、代买代购、家政保洁等为主。今年的重点是围绕理发、缝纫、手足护理等服务内容招募更多专业志愿者。

养老护理员是养老服务的核心,“专业队伍建设”是推动养老领域共同富裕的突破口。记者从天宁区民政部门了解到,今年将组织培训,开展技能竞赛,不断壮大养老护理员队伍。

怎么完善配套服务?

出门十五分钟,解决老年人生活需求

老人通过街道中心厨房,花个“小”钱就可以吃上一顿营养均衡的伙食;在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和老朋友一起聊聊天、看看电视,交流切磋书法、绘画、象棋等等……去年获评“江苏省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的茶山街道,已经构建起 “1+N”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1”代表搭建1个智慧健康养老系统;“N”代表逐步将智慧养老系统覆盖至街道辖区内“N”个二级站点,建立从点到线再到面的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15分钟服务圈。

目前,茶山街道已引进椿熙堂等3家专业养老服务机构,累计建成了2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助餐实现街道全覆盖,实现居家日间照料养老服务全覆盖。此外,街道还依托各站点,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检测、专业照护、生活照料、膳食餐饮等30余项“一站式”便捷服务。

在茶山街道富强新村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将居家养老中心升级为睦邻中心,其中增加了生活便民服务,包括配钥匙、修剪衣服、修家电、家政服务等,聚焦老年人走出去难、不会用手机等问题探索与专业社会机构对接,承接帮办代办、水电费缴纳等。

聚焦“15分钟养老服务圈”,茶山街道今年计划改造升级3家养老服务站。未来,茶山街道将扩大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服务供给,打造没有围墙的社区“养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