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丨扬州邗江焦巷村:党建引领活水来穷村长出“摇钱树”
来源:“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1-25
扬州市邗江区甘泉街道焦巷村曾经是扬州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组织“空壳化”,没钱难办事,服务跟不上,村级组织的号召力就会减弱。为此,甘泉街道党工委提出,以“党建+产业”引领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让党建之清泉灌溉脱贫之田地;动员党员“经济能人”带头返乡创业,加快土地流转,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为经济薄弱村“输血造血”。
能人返乡,土地流转“长黄金”
早些年,焦巷村许庄组村民跟着村里“经济能人”许世明,一把瓦刀“闯天下”,挣了大把的钱,争着在村里盖起小洋楼,青壮劳力更是无心把时光耗在田地里。
村主任周春海介绍,8年前,村里仅有的6家企业上缴租金不足10万元,村委会房子漏雨都没钱修缮。2017年起,村级经营性收入达到32万元,一条捷径就是吸引“经济能人”返乡,盘活低效农田闲置土地。
富而思报,党员许世明从建筑业转型,返乡创办京甘泉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园区规划需要千亩土地,焦巷村第一时间流转出300亩,让公司驻扎本村本组。走进项目园区,一排排连栋大棚内,从安徽引进的16个品种优质葡萄青藤缠绕,恒温大棚出产的葡萄全年12个月供市民采摘。
产业扶贫天地广,“经济能人”带头,三家“农”字头企业相继入驻焦巷村,一起致力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健康食品产业。
65岁的周大妈按时到园区锄草施肥,她告诉记者,村里许多“闲事婆”变成了“上班族”。农田有租金,农民挣工资,土地流转后,“土疙瘩”变成了农户增收的“金疙瘩”。
楼宇经济,“鸡生蛋”增值有保障
发展集体经济,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不少村组不惜贱价以土地招商,粗放式经营,由此带来违章建筑、破坏生态等问题。甘泉街道及时亮起“红灯”,有序规范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
结合甘泉新苑集中安置区改造工程,街道将甘泉新苑安置区1万多平方米的三产用房分给各村租赁招商,各村从此有了楼宇经济的股份红利。仅此一项,焦巷村每年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村里到集镇、到城区置办不动产,在“进城”过程中,让集体经济不断增值。前段时间,焦巷村在市级挂钩扶贫单位扬子江集团的帮助下,在城区四望亭路购置近60平方米的公寓楼,每年两万多元的租金可以化解村里路灯照明的电费开支。周春海说,对于“经济薄弱村”来说,城区置办一间公寓,好比村里养了一只老母鸡,村民天天有蛋吃。
甘泉街道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挂钩焦巷村,整合相关政策资源,帮焦巷村翻建二层办公楼,配齐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村委会门前广场,有健身设施和LED电子显示屏,村民们既可以跳广场舞,又可以看露天电影。村民们都说,文化生活丰富了,日子更有奔头。
农旅融合,乡村旅游“花为媒”
四月樱花正烂漫,甘泉街道党工委牵头举办了第三届樱花节,千亩樱花俏枝头、樱花系列佳肴免费品尝,婚庆互动体验文化更让“中国爱情小镇”名闻遐迩。甘泉街道通过樱花节让农景变风景,以“花为媒”打响乡村旅游的品牌。
甘泉地势高,最高的老山村,六个泵站逐级提水38米高,相当于爬了15层楼。近年来,街道在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项目千万元奖补资金的同时,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者融合的理念改善种植结构。通过持续的努力,从“种吃的”到“种看的”,由农景变风景,由风景变风光,农旅结合,使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成为“美丽经济”。
甘泉街道另外两个区级经济薄弱村都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包,力量沉在一线,支部连接产业,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抓手,变“输血”为“造血”,按照街道乡村游的总体规划,发展一村一特色的田园风光、现代农业,让集体经济、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