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亭湖区:镇美村靓人舒畅
来源:亭湖报 日期: 2021-10-20
近些年,细心的黄尖人会发现,和以往相比,村容村貌灿然一新,村庄更加整洁了,环境更加宜人了,村民的文明程度也不断提升……“改变真大,照这样下去,‘水清、岸绿、路硬、村洁’的美丽乡村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村民们的感受特别真切,“农村环境整治,不仅让村庄的‘硬件’提升了,也让农村的陈规陋习悄然改变。现如今,生活在镇美村靓的环境中,大家的心情也更加舒畅。”
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确保11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全面通过验收
12月12日,在黄尖镇花川村中心路上,村党总支书记朱瑶正带领党员干部、保洁员以及部分村民,对道路两侧杂草、乱堆乱放垃圾进行集中整治,确保整治一块、达标一块。
朱瑶介绍,全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动员会议召开以来,该村对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标准》,以村(居)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近10名村两委干部为具体负责人,按照自然村落分布,进行包干负责整治。并组织发动村组上下深入村庄河道、房前屋后等各个部位,对生活垃圾、污水、河道、沟塘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保障村容村貌整洁干净。
和花川村一样,连日来,黄尖居委会、新闸村、洋尖村、指南村等村(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大力实施河道管护、道路整治、垃圾处理、农民卫生习惯养成等重点整治工程,确保全镇11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全面通过验收。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该镇及各村(居)还在资金投入上优先向环境整治倾斜,确保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保证整治工作顺利实施。同时,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到区域、机关干部包干到地段,量化目标,挂图作战,坚持在一线指挥协调,掀起冲刺“百日会战”行动的热潮。
截至目前,该镇共组织发动1800多个劳力、86台清运车辆投入“百日会战”行动,清理河道33条约61公里,清理生活垃圾300吨,清理家前屋后乱堆乱放60余处,拆除违章搭建3处,修复破损道路3.2公里,新增垃圾池8座、垃圾桶800只,补植绿化4669平方米。
注重示范带动,打造特色,精心培育一批“亮点”和“看点”
干净整洁的村道,纵横交错的巷道以及清澈的河水、别致的绿化……12月13日,记者走进黄尖居委会,整洁美丽的乡村景色令人耳目一新。
这是黄尖居委会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居的初步成果。今年来,该居对照“美丽乡村”的要求,在村庄中心路两侧打造文化长廊,培育壮大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村民集中居住区,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积累,进而更好地为民办实事,带领农民致富。
“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在环境,更要美在发展。不仅要留得住村里人,还要引得来城里人。”该居党总支书记杨万余说,“我们还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到盐都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因地制宜培育‘亮点’和‘看点’,将村庄打造成让群众受益、城里人羡慕的美丽家园。”
今年来,该镇结合镇情实际,以黄尖居委会、涵洞村为示范,着力打造“规划好、环境美,生态好、生活美,管理好、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形成一批可复制的“美丽乡村”示范典型,以点带面,使优势充分发挥,让百姓得到实惠。
据了解,该镇在全力打造“美丽乡村”的同时,还着力创建一批星级村庄,打造一批康居乡村亮点。在已建成5个星级村的基础上,发挥新同居委会靠近临海高等级公路的地域优势,沿线打造长约10公里的新农村绿化示范带;发挥涵洞村资源优势,在数十户农户门前,打造带状“花园绿地”……
强化长效管护,巩固整治成果,让村民长久受益于农村环境整治
12月14日傍晚,新同居委会村民李金旺和往常一样,把家里家外的生活垃圾收拾好,送到家门前的绿色垃圾桶内。
李金旺告诉记者,明天一早,村里的垃圾收集员吴秀明就会开着垃圾清运车,将村里各家各户的垃圾收集上来,直接运抵垃圾中转站,再由镇里运往区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垃圾有地方存放、处理了,以前随处可见的垃圾堆不见了,周围的环境更加清新了。”“垃圾露天堆放,一旦处理不及时,就会被大风吹起,造成‘二次污染’。更为严重的是,垃圾渗漏出来的液体还会影响地下水水质,并破坏土壤成分。”该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潘士广说,现在,有了垃圾处理体系,整个过程全部密封,垃圾丝毫不会裸露在外面,既保护了环境卫生,又避免了“二次污染”。
目前,黄尖镇正进一步健全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完善基础配置,切实提升“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置效率,推进垃圾处理常态化、长效化运转。
据悉,不仅在垃圾处理工作上,该镇在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公厕保洁等整治工作上,都建立健全了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专人负责,并明确考核奖惩制度。
为保持环境整治效果,该镇各村(居)还通过广播,每天早、中、晚三次公布全村环境保持情况,表扬先进典型,点评问题和不足,防止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回潮。“我镇始终把农村环境整治摆在全镇工作的重要位置,注重长效管护,切实保持整治成果,让村民长久受益于农村环境整治。”该镇分管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