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以“绣花功夫”绘就基层治理“最美窗口”
—— 苏州探索实践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2-22



12月21日,苏州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现场推进会,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部署要求,并以此次会议召开为契机,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全力冲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国家考核验收。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5月,苏州被列为全国首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时间过去一年半,苏州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实践成效如何?

一向敢为人先敢拼闯的苏州,坚持以问题导向、系统化思维,紧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等时代命题,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赶考路上阔步前行。

系统谋划

在更高站位上探索实践

完善各级政务服务APP、构建微端融合的政务服务;深化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打造“一市一品”基层亮点……翻开《苏州市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一条从准备、部署、实施到迎检、验收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实践之路清晰可见。通过“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见实效”计划,苏州将目标任务项目化、项目节点化、节点责任化,有序推进治理体制现代化、治理布局现代化、治理方式现代化。

这份《行动计划》,是苏州系统谋划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行动纲领。苏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爱军表示,市域社会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既事关顶层设计落地落实,又关乎市域和谐稳定。“苏州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必须在更高站位上以系统思维扎实推进每一项工作,让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之路成为苏州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实践。”

系统思维意味着统筹思考。2020年5月入列全国首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后,苏州以首发姿态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从组织架构、工作规划、工作体系、工作方案、行动计划等,全方位、多层次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纳入苏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率先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一盘棋”大局中。

其中,在组织架构上,苏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工作专班,市级专班从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8家单位抽调业务骨干,指导各县(市、区)板块同步建立专班,形成“上下贯通”的工作格局;工作体系上,将工作任务分解为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110项、四级指标225项。

明确了任务书和路线图,苏州结合自身特点,统筹形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1568体系”,即明确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一个目标;聚焦防控化解政治安全、社会治安、重大矛盾纠纷、公共安全和网络安全风险五大问题;运用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心治“六治一体”的融合共治方式;实施党建引领凝心工程、风险防范安心工程、矛盾化解顺心工程、公共服务舒心工程、网格治理聚心工程、心理健康暖心工程、社会参与同心工程、科技赋能慧心工程的“八心工程”。

系统谋划,还需在更高站位上回答问题。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苏州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方世南认为,苏州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放在“长三角一体化”“市域一体化”等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坚持高点定位、市县并行、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实现一体化与特色化、精细化与人性化、传承性与创新性、有序性与有效性的有机统一。

科技赋能

重塑基层社会治理生态

走进苏州市市域社会治理建设馆,江南水乡粉墙黛瓦式装饰风格令人印象深刻,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该展馆结合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利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手段,通过空间组合、展览布局和流线,从不同角度展示了苏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古韵今风。

这座建设馆,是苏州借力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术,探索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苏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朱耀明说,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个鲜明的特征,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赋能基层社会治理。“苏州围绕这一主题,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推动基层治理实现信息化、网格化、数字化、智能化。”

科技赋能,实现基层治理质的跃升。作为先行先试区域之一,吴中区社会综合治理联动中心指挥大厅内,一排排坐席员正有条不紊地梳理着通过12345热线以及网格巡查员反馈的各类信息,将涉及违章搭建、乱停乱放等信息形成工单,并当即派发给相关网格长处理。“常规的垃圾乱放等问题,从生成工单到解决问题,一般只需要一两个小时,非常快捷。”巡查员卞利刚介绍,巡查有规范,能现场处理的问题要当即处理。

基于“网格+网络+警格”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在苏州已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苏州市级网格化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和下辖10个区县网格化联动中心均已建成,区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格化联动平台基本建成。全市共划分1.1万多个网格,配备1.1万多名专职网格员、3.3万多名兼职网格员,将公安、民政、司法、信访、安全生产、市场监管、卫生计生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部门工作,按社区准入事项要求纳入网格。

与吴中区同样尝到科技赋能带来治理甜头的,还有江苏扬子江国际化学工业园。在该园管理中心指挥大厅,每一家企业的生产运营场景都可以实时呈现。随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三维倾斜摄影地图上红、黄、蓝等不同色块的化工企业区域实时运营状况、各类数据,在屏幕上一目了然,通过应用智能分析技术生成动态预警,依托园区多媒体融合通信平台,对企业预警的处置结果进行跟踪和分析,实现闭环管理,提升了园区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

科技赋能,为重点企业监管造就“火眼金睛”。目前,张家港市应急管理部门通过建智慧管理平台,形成“一张网、一中心、一平台、五大体系”的创新管理模式,推动安全监管走数字化、智能化之路。“在接到突发事件后,应急管理部门能够快速生成任务清单,并发送指令,实现一网流转、快速响应、及时处置的高效运作,应急响应可以节省三分之一时间。”张家港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陶健说。

多元共治

打好破解难题“组合拳”

“诉前调解真是太方便了!拖欠的款项终于要回来了,谢谢你们!”近日,在苏州市吴中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当事人潘某对调解员由衷地表达谢意。

从事农副产品经销的潘某,与俞某素有生意往来。潘某因俞某拖欠12万元货款多次催要未果,一纸诉状将对方诉至法院。法院受理后,通过“诉前调解”程序,将该案流转至辖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先期调解。目前,双方已经顺利签订调解协议,并申请了司法确认。

这起纠纷能够快速化解,得益于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苏州市司法局局长王侃介绍,苏州深入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大局,按照矛盾纠纷“非诉在前、诉讼断后”原则,逐步探索形成多方参与、协调联动、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如今,苏州已建成市、县、镇、村四级非诉讼服务中心(窗口)2219个,民事、商事、家事、行政等领域纠纷多元化解实现全覆盖。除了实体平台,各地还依托12348江苏法网、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调解小助手、村(社区)“法润民生”微信群、“苏解纷”等多个线上渠道,构建非诉讼服务的立体网络。此外,还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非诉讼纠纷化解服务清单、纠纷综合调处联动、司法确认、跟踪回访、矛盾预警研判等8项全流程服务制度。

多元共治,激活基层治理动力。常熟市海虞镇海福新城社区是一个拆迁安置小区,常住人口逾1.3万。搬迁之初,许多人仍保留以前习俗,在楼道堆积杂物,楼上晾衣滴水、高空抛物,邻里纠纷时有发生。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海福新城社区党委书记徐月红介绍,社区坚持把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抓手,以问题导向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中心。“以中心为阵地,汇集驻村律师、乡贤、网格员智慧,打造‘8+X’民主议事管理模式,矛盾纠纷由中心成立之初的每年1000多起下降至现在的50多起,纠纷化解率达99%。”该社区先后荣获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江苏省城乡基层援法议事范例、苏州市城乡一体化项目试验示范社区等称号。

与海福新城社区不同,昆山市朝阳新村通过“红管先锋”基层治理品牌,赋予老旧小区社会治理新活力。朝阳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孙扬说,社区统筹了城市基层党建优势资源,按照“三必配两优先”原则,配齐配强社区“大党委”;成立物业行业党建专委会,制定“五心”服务要求和6项服务标准,建立物业服务“红黑榜”,健全行业信用评价和清退机制;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把党支部建在网格里,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

老旧小区治理效果如何,居民最有发言权。“雪山连连,森林绵绵,一眼望不到边……”冬日午后,在亭林党群服务点朝阳新村日间照料中心,十多位老人正围坐在长桌前,共同学唱歌曲《茶马古道》。“生活在这里特别幸福,不仅可以去日间照料中心吃饭、听戏,还有志愿者定期上门取被罩清洗,服务真是太周到了。”84岁的罗美英老人开心地说。

锻造特色

擦亮“苏城善治”品牌

以苏绣檀香扇扇面为主体造型,集“善治”“网格”“城墙”等元素于一体,今年4月发布的“苏城善治”logo,高度彰显了苏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品牌内涵。

“品牌标识,既包含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义,又凸显了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方特色。”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副教授许小亮表示,苏州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有其深刻的时代内涵,将为苏州迈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注入一股强劲的动力。

苏城善治品牌“大文章”,需要各地协力写就。如今,《苏州市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执行时间已过半,苏州各地建设呈现“多点开花”景象——

相城区着力创建“智慧技防”特色品牌,探索智慧技防建设与平安校园、平安社区、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深度融合,并打造了“校园盾牌”“社区盾牌”特色安防新名片。

姑苏区为巩固发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成果,落实“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五大行动”,在全市率先试点“养老顾问”制度,以百姓视角、居民感受为出发点,创建“美好社区指数”评价体系。

工业园区聚焦商事主体对涉外仲裁服务需求,引进国外知名国际商事仲裁机构,发展现代法律服务业;实体化运行“8+X”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综合服务中心,提升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效能;深化“省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一革新四集成”改革机制。

高新区以“新市民事务中心”为抓手,对标“用户思维、客户体验”,为新市民提供全方位、高标准的服务与管理;打造流动人口服务和出租房屋监管改革升级版,深化线上“自主申报”模块和线下“信息采集”功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建成木桥公寓“打工小镇”,丰富就业创业生活服务内容,提升新市民归属感。

太仓市在“政社互动”1.0、2.0版本基础上,开启“政社互动”3.0时代,通过“协商能动”,建设“发展型”幸福社区,实现“能动式善治”的跨越。

吴江区深入推进青吴嘉政法和社会治理工作一体化建设,打造长三角“C位长安”品牌,以更高站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主动作为,确定了政法和社会治理8个方面22项合作重点,构建起多层次全领域的深度协作机制。

一项项创新举措,一件件生动案例,一个个特色品牌,苏城大地正涌动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探索实践的无限活力。未来,苏州将进一步对标找差,融合创新,以“点上开花”促进“面上结果”,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征途中扛起苏州担当、展现苏州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