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300多亩优质稻米基地为核心区域,成立专业合作社, 荣炳盐资源区又新获江苏“味稻小镇”称号 “荣炳大米”重振雄风可待可期
来源:京江晚报 日期: 2021-10-12
曾经闻名江南的“荣炳大米”,在一度沉寂之后,正走上重振雄风之路。
“荣炳大米”主产区位于丹徒南乡的荣炳盐资源区。秋收大忙来临,记者前天在荣炳盐资源区的蒲圩村,看到大片的农田一派金黄色,种的是南粳系列优质水稻,成熟的稻粒压弯了穗条。一小部分农田已在收割,丰收场景令人欣喜。
连日来,镇江市、丹徒区两级市场监督管理局技术人员对荣炳蒲圩稻米专业合作社的多个商标的“荣炳大米”进行质量抽检,检测结果表明: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到优等。
据合作社理事长凌小平介绍,园区水系属于太湖流域,当地山水资源丰富,尤其是特质的“堰土”,加上当地没有化工企业,产出的稻米口感软滑香甜,因此历史上有“江南鱼米甲天下,荣炳大米冠江南”的美誉。但近十多年来,由于长期处于小户分散种植状态,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带来品质难管控、市场竞争中拢不成拳头等多种困难,“荣炳大米”逐渐淡出原来畅销的区域,盛名也日渐衰弱。
随着城市消费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农产品生产追求高效化、优质化、品牌化。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力驱动之下,荣炳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心重新发掘特色优势和农业资源,依托历史上的品牌影响力,重振“荣炳大米”往日雄风。蒲圩村率先而为,以全村优质稻米基地为核心区域,重点发展高品质大米生产规模,增产量、拓市场、提效益,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2013年11月,荣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以公司化运作的方式,启动“荣炳大米”的龙头规划和产销布局。2015年又成立荣炳蒲圩稻米专业合作社,投入大量资金流转土地,吸纳社员共同发展品牌大米。同时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上马,建起了标准化厂房和仓容设施,增添了加工生产设备,特别是多台烘干设备每年烘干稻麦可达3150吨,既有效解决了农户晒粮难题,又抗御了天气灾害影响,保证了大米质量。截至目前,这些硬件设施的投入累计达到475多万元。
合作社推广“戴庄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绿色为引领,打造生态、健康的特色品牌农产品。申领了QS市场生产销售许可证,进行了有机认证,注册了“荣炳”“荣溪”“荣湖”三个商标,将大米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适应不同层次群体消费。
截至今年,合作社流转土地1340多亩,社员发展到300多人。产业链式发展模式,做到“统一供种、统一田管、统一加工、统一商标、统一销售”,加强了生产全过程监管。凌小平说,合作社的“荣字号”大米目前主销苏南城市,在镇江的万方等多家超市和机关学校食堂,以及“亚夫在线”、“原味生活”等电商平台,都有线上或线下的销售,“连本村附近的南庄、高庄等多个行政村,也表示希望能够加盟合作社,推广种植优质荣炳大米。”
继首届“镇江好大米”评选活动获评“十佳”后,日前从省农委又传来喜讯,园区被授予江苏“味稻小镇”(全省优良食味稻米产业化强镇),且是全市3个入选乡镇(园区)之一。同时,荣溪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荣炳大米”品牌获评2018年度江苏好大米特等奖。据园区预计,荣炳蒲圩稻米专业合作社今年秋季有望销售大米130万公斤,销售总额达到300多万元,每亩增收200元。
荣炳盐资源区人大工委主任张云凤表示,园区下一步计划对米厂进行升级改造,大力拓展销售渠道,尤其发挥全市首家农业电商平台“亚夫在线·供销网城农村电商荣炳综合服务站”的功能,让“荣炳大米”销得更多、更远、更畅。
名冠“味稻小镇”之列,拥抱江苏省“中国好粮油”行动,“荣炳大米”为助力“苏米”品牌振兴,打造新时代江南鱼米之乡,又增添一种“镇江元素”。
(李国平 郑舒 干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