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扬州江都:滴水虽微,恒聚而成江河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1-17

江都是一座因水而兴的秀美之城,古称龙川,因“江淮之水都汇于此”而得名,是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大运河文化带和江淮生态大走廊交汇点。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江都带来分明的四季和充沛的优质水源。在尽享水土膏腴和舟楫之利的同时,江都依然坚持节水优先,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

节水,社会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9年夏天江淮地区遭遇大旱,让习惯于“打洋伞,开闸板”的江都灌区农户,直面缺水窘境,更深刻地感受到水的宝贵。

为保清源北上,“源头”江都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全力支援淮北抗旱。这场连绵数月的大旱,波及江都区邵伯、真武等6镇,即便如此,我区未在计划外克扣一滴水,上下齐心全力抗旱自救,最终顺利渡过难关,江都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得到彰显。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江都以国家节水行动为统领,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根据省节约用水等条例,按照“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总量强度双控,将节水优先全方位、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坚守水资源管理红线,实施沿运灌区节水改造,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探索具有江都特色的节水模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节水,推进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在江都水利枢纽不远处的南水北调源头公园内,江都市民漫步其中,见岸、见景、见碧波,“企退水进”送来移步换景。近年来,江都区出台政策,淘汰落后产能,拆除长江、夹江沿线小船厂,关停沿岸砂石企业和混凝土搅拌站……坚守生态红线力保水质,成为节水工作的前提。

近年来,江都区全力开展清废行动、饮用水源地整治、“降尘治车”蓝天保卫等21个专项治理,累计关停重污染企业174家,小船厂、砂石码头及混凝土搅拌站108家,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234家,整治城乡黑臭水体42条,邵伯湖3916亩围网养殖清退到位;动态清理2个县级以上和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1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周边水环境隐患,11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达标率连续两年100%。

江都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细分并严格执行地表水、地下水、限制纳污和取水户取水“四个总量”控制体系。全区GDP年增长率超5%,用水总量被严格控制在6.42亿吨以下。

为促进企业节约用水,江都区用梯阶水价作为杠杆调节市场,让企业既算经济账,更算生态账。扬州石化、长青农化这些曾经的用水大户,都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的节水要求,实施技改,实现零排放、微损耗,引发全区“千企技改”热潮,以此让全体江都人更深刻地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节水,江淮交汇之地的鲜明底色

通过建设一批节水型企业(单位)、灌区、社区、学校等,不断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水生态意识,让“人人知晓水之宝贵,人人参与节水”,促进全区水资源的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截至2020年底,我区已创成省级节水型社区、小区70个,建成率66.7%;区级以上节水型企业15家,建成率44.1%;区级以上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86家,建成率58.5%。

如今,通过严管水资源,江都区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地下水采用得到严格管理。预计到2030年,江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源头”水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扬州市江都区委书记 朱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