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开发区:生态优先,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动力”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7-26
长夏渐盛,驱车行驶在前进东路,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与生态的“双面绣”从远处地平线开始织就。左手边绿荫幽草、绦柳泛翠,蜿蜒流淌的夏驾河掩映其中,河面上初荷浮萍、灿若云霞,流露出江南水乡的清雅;右手边一幢幢高楼中,集聚着众多科创产业,创新之火从这里燎原,在创新与坚守的交相辉映中,一座蓬勃发展的绿色新城拔地而起。
30年筚路蓝缕,昆山开发区成功实现了由自费工业小区到国家级开发区的飞跃。在历史的长河中,30年不过是白驹过隙,却让“昆山之路”愈发璀璨。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昆山开发区大胆闯、勇敢试,提升环境治理能力,推动产业结构调轻调优,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走出了一条经济繁荣与绿色发展协同并进的“昆山之路”。
从“净”到“近”
绘就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在绿中海小区,圆明港从居民家门前潺潺流过,澄澈的水波镶嵌着金缕碎银的光影,一尾小鱼翻腾着从水面露出头来,倏忽间又沉入水底,只留下点点涟漪。很难想象,圆明港曾因水体黑臭,令周边的居民苦不堪言。
美丽蝶变源于昆山开发区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关系的高度重视和重新审视。从6.18平方公里的“编外”工业小区,发展为108.97平方公里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工业生产带动开发区经济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环境换取增长这条路,注定是个‘死胡同’。”在昆山开发区人看来,只有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美好生活。
昆山开发区成立全面深化河长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及水环境治理领导小组,同时依托河海大学院士团队,深化水环境提升规划合作,系统编制水系规划、治理规划、活水规划,形成更加科学的治水顶层设计和路径。
根据规划,昆山开发区对区域内小区、企业、公建及单位庭院的雨污水管道进行检测排查,对其中出现破损、混接、错接的管网进行整改修正,从源头控制污水排放。在此基础上,昆山开发区制定水质工程提升方案,开展内源治理、驳岸修复工作,并通过曝气增氧、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增强水体活性和自净能力,促进水生态快速恢复。不断努力之下,全区河道全面消除黑臭,水环境持续向好。根据2022年3月生态环境部门监测结果,全区河道单月水质达标Ⅴ类水及以上99条,达标率为98%。
沉甸甸的绿色发展成绩单,来之不易!当然,生态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遇水治水、逢地栽树式的“零敲碎打”,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极易出现环境破坏和污染反复的情况。实现“水清岸绿、宜居新城”的目标,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协调推进,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优质生态环境不只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百姓近在咫尺的幸福感。初夏的夜晚,和兴公园很是热闹。高大的乔木一株挨着一株,如同玉带一般将公园环抱其中,灯光下星星点点的花儿一闪而过,融入在草坪的浓绿之中。吃过晚饭的王琳带着孩子在步道上散步,享受从河对岸吹来的凉爽宜人的风。“这家门口的公园,就是咱们最好的活动场所,晚上不仅凉快,空气也很好,大家都会来这里走走。”王琳笑着说道。
从“治”到“制”
积蓄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在2017年的一次日常巡查中,昆山开发区安环局网格员发现区域内某企业废水排放存在异常,随即将该情况上报,安环局立刻开展调查。经过初步调查,安环局发现该公司南侧地下废水收集池壁上有一直径约15厘米的暗管,未经处理的废水通过该暗管向南侧马塘河排放,污染了南侧河道,已涉嫌刑事犯罪。按照规定,安环局第一时间“叫停”企业生产,公安机关对企业法人代表进行批捕。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经济发展绝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已成为昆山开发区的一致共识和始终遵循的“铁律”。昆山开发区严格执行项目引进会审制、招商项目节能评估和环保准入要求,对能源资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环境风险高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
将绿色环保作为项目落户的第一准则的同时,昆山开发区以壮士断腕般的决心,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调整全区产业结构。电镀企业全面关停电镀工段一次性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油性喷涂企业全面关停喷涂工段一次性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2017年,昆山开发区针对化工、电镀、喷涂等重点行业,发布《关于推进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若干配套政策》,激励企业关停高污染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实现节能减排。
政策执行5年以来,昆山开发区8家电镀企业关闭电镀工段、6家企业关闭油性喷涂线、7家企业转出化工行业,共投入奖补资金2749.7万元,实现减排废水1200吨/年,减排废气VOCs 56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提升至86.6%。
一手治污攻坚,一手抓制度设计,绿色发展生根见效。昆山开发区先后编制《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域空气质量评估及提升方案》《开发区光电产业园VOCs整治方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完善河道长效管护机制,统筹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组织重点企业签订《重点监管单位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督促企业开展土壤及地下水监测和隐患排查工作……
在2021年9月7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绿色创新发展大会上,昆山开发区被授予“绿色低碳示范园区”称号,成为国内首批获得该荣誉的12个开发区之一。这也是继2010年获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之后,昆山开发区再度获得的重量级国家级荣誉。
从“城”到“人”
擦亮美好生活的鲜明底色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绿色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紧迫之举,这个过程中,人始终是核心。昆山开发区将绿色低碳融入到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治理等发展全领域全过程,努力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园区新样板,让人与城和谐相处、和合共生。
建设海绵城市是昆山开发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转型的生动写照。再次以“探路者”的身份出发,昆山开发区组织编制《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科创走廊绿化景观、青阳港带状公园、太仓塘滨水景观等项目建设为依托,融入海绵城市设施,发挥其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功能。
走进太仓塘滨水景观带,便能邂逅“海绵城市”的精巧神奇:大小不一的光滑鹅卵石或垒成小洼地,或连成曲径小道,每每雨后便蓄起一泓清水,轻波荡漾,芒草、松果菊、柳叶马鞭草从石缝中“野蛮”生长、开得明艳,引来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垃圾分类,是另一个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为重点,昆山开发区各办事处组织辖区社区开展宣传活动,以小游戏、知识问答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并发动群众力量,组建志愿宣传团队、“管家团”,在劝阻劝导、入户宣传、分类指导等方面发挥作用,让垃圾分类环保意识入脑入心。
小区物业在各集中投放点安排设置督导员,对居民正确分类进行检查指导,压实物业的管理责任,建立分片包干责任制,由物业人员按区域进行巡查,做好小区环境保洁工作,并借助科技手段,让监管更加精准有效。
蓬晨社区娄江新村C7区的垃圾集中投放点外,安装着一个监控摄像头,不远处还设有一个小音箱。集中投放点关闭后,居民再来投放垃圾,摄像头将进行拍照留存,并通过人脸识别确定投放人员身份,音箱也将同步发出提示音,劝阻居民投放。目前,昆山开发区220个居民小区实现“三定一督”垃圾分类投放模式全覆盖,231个公共机构均实现定点分类投放模式,274条道路及6397个沿街商铺采用“无桶化”暨上门收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