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逐梦新江苏丨民生幸福,小康梦想已成真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8-13

金湖县金南镇幸福湾新型社区 陈义宝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市民参观南京国际度假休闲及房车展 孙忠南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泗洪县生态鹅立体养殖场工作人员给鹅苗投放饲料 张连华 摄 (视觉江苏网供图)

灌云岗北村村民正在车间加紧赶制充气式冲浪板,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耿玉和 摄(视觉江苏网供图)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说,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江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百姓生活水平逐年提高,民生保障网扎紧织牢,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8400多万江苏人的幸福梦想正照进现实!

乐业增收,幸福生活的底气更足

今年68岁的南京退休职工陈志海,1972年成家时开始记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1只碗、1个盆、1口锅、1把锄头等家庭财产,到日常收支、人情往来等生活明细,账目清晰地记录了他的收入变化:1972年到1985年,累计收入6200余元;1986年到1995年,累计收入27000余元;1996年到2010年,累计收入超过43万元……谈及现在的生活,陈志海感触良多,“生活越来越好了,每天除了三顿饭,还会练练字,到家门口的菜园里干干活,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陈志海的“账本生活”是江苏人民生活翻天覆地变化的生动缩影。江苏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兴远表示,改革开放前,江苏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处于由贫困向奋力争取温饱的阶段。改革开放后,江苏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根据国家制定的小康指标体系测算,2000年底江苏居民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紧扣“高水平”、突出“全面性”,不断提高小康的质量和成色。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介绍,十八大以来,江苏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大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成功应对淘汰落后产能、中美经贸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给就业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省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272.89万人,绝对数量跃居各省(区、市)首位,占全国比重也从1/10提高到1/9;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3%、4.5%左右的较低水平,不仅较好解决了本地居民就业,还吸纳了大量外来人口就业。去年企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超过了10万元,年均增速跑赢GDP增速。2020年全省人均GDP12.5万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超过1.7万美元,连续12年居全国前列。254.9万省定人均年收入6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821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12个省级重点帮扶县(区)全部摘帽。

消费升级,生活品质迈上新台阶

傍晚时分,走进位于海州湾畔的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韩口渔村,成排的农家院落映入眼帘,大小渔船停泊在港口,村居周边的榆人码头风情街、渔民“网”事景观广场、渔俗体验馆等比邻而立,一派浓浓的海滨风情。

在苏北农房改善中,各地在做增量的同时追求精品,设计规划注重贴合地方特色。连云港在农房改造中开门做设计,听取老百姓对户型、公共设施等方面的意见建议,目前已建成韩口、梁沙、黄窝等一批海滨特色鲜明的示范项目;徐州聚焦京杭运河、黄河故道等滨水村落,马陵山、吕梁山等临山村落,板栗园、蜜桃园等近园村落,连线成片打造徐州农房改善示范带。到2021年底,江苏将全面完成苏北地区3年30万户农房改善任务。

从草屋房子到现代化社区,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江苏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苏北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明显提升。全省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园林绿化建设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全省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0.07%。“十三五”末,全省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大于9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江苏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居民消费模式不断由温饱型转向发展型、享受型。刘兴远介绍,去年江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225元,比2012年增长58.9%。食品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安全、健康、绿色成为新追求。粮食、油脂摄入量减少,肉禽、水产、蛋奶、瓜果、时令蔬菜等食品消费量增加。居民衣着消费支出平稳增长,穿衣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舒适和品质转变。家庭耐用消费品从无到有,不断升级换代。去年全省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空调器201.4台、电冰箱110.0台、彩电167.1台、热水器107.6台、洗衣机102.6台,比2013年分别增加53.4台、14.7台、10.5台、13.7台、8.2台。出行快捷成为常态,通信便捷成为时尚。2020年全省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3589元,比2012年提高67.3%。家用汽车每百户拥有量达41.0辆,比2013年增加18.9辆;移动电话每百户拥有量达252.3部,比2013年增加32.6部,其中接入互联网的有206.0部,为2013年的两倍。

普惠共享,幸福生活更富温情温度

暑假来临,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孩子的照看成了难题。6月18日,苏州的一则消息刷爆朋友圈。该市依托遍布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设了1183个免费“家门口的暑托班”,通过招募志愿者进行专业化培训,为暑托班的孩子提供公益看护、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红色文化教育等服务。

当前,江苏教育发展总体正处于从世界中上水平向更高水平迈进的历史新方位。要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江苏尤其致力于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基础教育资源紧张的现状,我省2017年起开始对基础教育资源紧缺的情况进行预警预测。每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0所以上,义务教育学校350所以上,普通高中50所左右。监测结果显示,教育资源紧缺情况逐年改善。“十四五”时期,江苏将继续把基础教育资源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在建好学校的基础上采取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办好学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了让城乡居民享有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十三五”期间全省各级政府卫生健康投入达4263亿元,较前5年增长73.72%;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最低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80元,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2015年的77.51岁提高到78.78岁,居全国各省区第二位。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断健全,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省是全国确诊病例200人以上的省区市中,唯一保持患者“零病亡”、医务人员“零感染”的省份。

小康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党和政府始终没有忘记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蒋同进表示,让弱有所扶、困有所帮、老有所养、幼有所育、残有所助、逝有所安,既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政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经过20多年发展,江苏已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涵盖受灾人员、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临时救助和社会力量参与的“8+1”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全省推行乡镇(街道)“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运行机制,全面实施“救急难”、重残重病“单人保”、低保缓退渐退等政策,有力保障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全省255万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有89万通过纳入低保、特困供养实现兜底脱贫。目前,全省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4.38万户、77.04万人,低保平均保障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71元,率先以设区市为单位全面实现低保标准城乡并轨、同城同标;率先制定出台全国唯一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以保障城乡困难群众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待遇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