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江苏东海黄川镇:草莓产业做成“大文章”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08-20
“他时时关心村民,事事想着村民,处处为着村民,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他是咱们的领头人。”在被誉为“中国草莓第一镇”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黄川镇,提起该镇新沭村党总支书记孙永,村民们都爱这么说,在孙永这个领头雁的带领下,2013年“黄川”牌草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黄川”牌草莓成功获批“中国驰名商标”。前不久,在第18届中国(济南)草莓文化旅游节上,黄川新沭村的草莓荣获三银一铜,其中“红颜”、“章姬”、“天仙醉”斩获银奖,成为大赢家。
最值得称道的是,孙永在引领新沭村走上草莓产业发展道路的同时,还毫无保留地言传身教,帮助周边的桃李、宋吴、演马、南湾等多个村,带动邻村数千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正是因为有困难才需要我们共产党员带个好头”
1990年7月出生的孙永,2012年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一一黄川镇新沭村。2013年,当选新沭村村委会主任;2014年2月当选新沭村党总支书记。
新沭村经济发展滞后,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刚刚上任的孙永,面对集体经济上不去的困境,经常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村民相信我,我就不能让他们失望,一定要带领他们走上一条脱贫致富的路。
在一次村支两委会议上,他提出了搞好村庄整治、提升群众士气的想法。有的村干部说:村里经济困难,怎么去搞整治?孙永详细地分析了村里的情况,斩钉截铁地说:“正是因为有困难,才需要我们共产党员带个好头。没有困难还要我们村干部做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孙永的带领下,村干部个个出主意,党员们人人想办法,通过上下沟通、群策群力,迅速筹集了一批资金,先后新修水泥路15000平方米,新建农用桥2座、节制闸4座,清理河道10000多米,新增变压器15台,新装路灯70盏,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看准的路,就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新沭村是黄川镇草莓种植发源地,草莓种植已有40年历史,被称为“黄川草莓第一村”。但是,由于都是单打独斗,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作,销路不畅,大大影响了广大村民种植草莓的积极性。
如何才能使村民们脱贫致富?带着这个问题,孙永多次召开干部群众座谈会,并多次外出考察调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孙永提出了创办草莓种植合作社、扩建草莓市场的构想。对于这个构想,有的人认为:路子是好的,但是要走好不容易。孙永耐心地向大家分析了新沭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和具有长期的草莓种植经验等有利条件,鼓励大家:看准的路,就要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2015年,孙永拿出自己筹集的100万元资金,注册办起“新沭草莓种植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做到统一供苗、统一供肥、统一供材料、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五个统一”,从品种更新、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三方面做好全方位服务,解除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使草莓种植在2012年500栋大棚的基础上,增加到800余栋,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大好局面。
为让村民们更好地发挥草莓产业优势,孙永又带领大家筹集资金60万元,扩建了草莓交易市场。同时,合作社还为全村草莓交易搭起了电商平台,引进天猫优品电商服务站、顺丰鲜果快递业务等方式,着力培养10名35周岁以下年轻党员和18名有经验的种植大户,组建农村电商创业团队,形成新沭村特有的“合作社+经纪人+电商”的营销模式,拓宽了草莓销售渠道,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2018年,全村草莓年交易量达2000多吨。
“只有提档升级,才能使草莓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多年的草莓种植实践中,孙永认识到:草莓品种退化、草莓种植大棚的使用期限太短,是制约村民收入的两大难题。只有提档升级,才能使草莓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草莓品种退化的难题,在上级的支持下,孙永带领村民们建起了草莓种苗脱毒车间,并不断淘汰旧品种,引进章姬、红颜、久香、宁丰、宁玉等草莓新品种,不仅解决了草莓的退化难题,还大幅增加村民的收入。2016年3月合作社选送的章姬、宁丰两个品种草莓,在第11届中国辽宁·辽阳草莓文化旅游节暨中国精品草莓擂台赛活动中,荣获优秀奖。2017年3月合作社选送的红颜品种草莓,在第二届江苏紫金杯暨句容“白兔杯”优质草莓评比中,摘取金奖桂冠。
面对草莓种植大棚使用期限太短、草莓种植户年年换竹竿,换棚柱,换压竿,搬来搬去,既多花钱又费工的难题,孙永把自己筹来的100余万元资金,为全村的草莓大棚提档升级,将传统的铁丝扎、绳子绕的竹竿棚、木棒棚、土墙棚更换成不生锈的钢架棚。这一创新,既增加了棚室空间,解决了棚内双边除草、劈叶、采摘、半蹲式弯腰劳动的难题,又大大提升了草莓棚使用功能,延长了使用年限,降低了均摊成本。2018年,新沭村种植草莓1400亩,平均年创收4000余万元。
“困难户不脱贫,就是我们当干部的失职”
在全身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工作中,孙永还时刻关注着贫困户的生产和生活。他常说:困难户如果不脱贫,就是我们当干部的失职。
每当逢年过节,孙永总是自掏腰包买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送到朱崇礼、宋振春、孙海玲等16个贫困户的家里。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逢年过节不去看看他们,就好像有件事情没办。”
针对少数贫困户买不起钢架棚、年龄大的劳动力外出打工不好找工作等实际情况,2016年7月,孙永和村支两委商量后,决定在本村流转70亩土地,筹资60万元建起了30个钢架大棚,并和这些贫困户形成口头协议:免付款先使用、赚了钱再还款。这样,不但解决了全村近百人就业问题,还大大增加了这部分村民的经济收入。2017年,仅这30个大棚,草莓纯收入就达170余万元。
几年来,新沭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8474元提高到2018年的20060元,2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60%的村民住进楼房,40%的村民买了小汽车,全村有运输大货车68辆。由于成绩显著,孙永先后荣获第三届“县十大杰出青年”、第六届“县十佳青年服务标兵”、县基层党建先进个人、市第四届“最美港城人”系列之“最美农村致富带头人提名奖”、2017年度港城“十大最美农村致富带头人”、市劳动模范、2018年6月被评为市“十佳最美村支书”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