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他为252个残疾人家庭铺就了幸福路

来源:常高新报 日期: 2021-08-13


周纪龙指导残疾人加工配件


从最初只有15个人的小作坊到所有街镇全覆盖,高新区已经建起了17个残疾人圆梦工作室,共吸纳了252名残疾人就业,仅2017年度发放工资金额就达250多万。在残疾人圆梦工作室发展过程中,处处都有周纪龙的身影:4年来几万公里的驾车里程,是他给残疾人求职的路程;三十多家工厂门口,留下了他执着的脚印;1900多万个接线端子板、300多万件贴膜、468万个卯件……简单重复的工序、平淡无奇的零件,凝聚着他为残疾人体面就业操持的心血。

周纪龙的事迹得到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周斌的高度肯定,他说,252个残疾人背后就是252个家庭,周纪龙给252个家庭找到了实现幸福的路,用“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助残,把“我要”“你给”变成“我行”“我实现”,由“包下来”变成“扶一把”, 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实践,是全区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授人以渔:252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周纪龙,65岁。1973年参加工作后,在魏村乡办企业、圩塘乡财政所担任过总会计师,1986年开始先后任孝都乡财政所、安家镇财政所所长,2006年调到春江镇录安洲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2013年退休前是春江镇春江社区党总支书记。退休后,他在新北区残联的支持下,组织创办了新北区残疾人就业圆梦中心,先后帮助252名残疾人实现了就业。

清晨六点不到,周纪龙已经从家里出发,先去供货厂家沟通交货细节、检查原材料,再轮番去3个街道、7个乡镇工作室巡视。从录安洲农民家庭走出来,周纪龙扎根农村工作几十年,退休后又“从头再来”张罗起残疾人工作室。先后有企业、社区开出10万底薪返聘,他都婉言谢绝,因为他放不下这两百多个家庭的企盼。

周纪龙告诉记者,残疾人闲散在家,没文化没技术还有缺陷,企业进不去,在家托养还有困难。仅靠残疾人护理补贴糊口,每月不到千元。看着他们,心里不是滋味。“单是捐钱对残疾人来说是治标不治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掌握自力更生的本领,实现就业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才是上策,当时我就想,选残疾人相对集中的安置小区,组织残疾人做代加工,就近就业。”

经过各方支持,2013年11月,新北区春江镇春江社区残疾人就业圆梦中心工作室开业。摆在周纪龙面前的难题是,残疾人能做什么产品呢?高科技的产品技术要求过高做不来;有污染的产品不能做;有安全隐患的碰不得,周纪龙跑遍了常州大大小小几十家企业,磨破了嘴皮子争取订单。那些日子,大家总是看见拿着一只保温杯,腋下夹个公文包的周纪龙,行色匆匆得奔走。作为残疾人就业穿针引线的那个人,周纪龙走到哪里总是笑呵呵的,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迎难而上。

接到加工接线端子板的“订单”后,他自己先学着做。常人一学就会的简单操作,工作室里一部分轻度智力残疾的员工可能要练习一周才能熟练。即使是井井有条的生产流程,偶尔也会出岔子。有一次,企业提供的原材料出错,导致大规模返工,一边是企业要误工赔偿,一边是残疾人闹情绪不愿意加班。周纪龙冒着大雾驱车几十公里到企业赔礼道歉,又赶回家安抚残疾人情绪。最后,5天的加工任务1天就加急完工,在工厂和工作室两头奔波无休的周纪龙这才舒了口气。


授人以愉:残疾人成了快乐上班族


谈明东身患精神分裂症,平时在家无所事事,自从来了圆梦工作室,便成了一名快乐的上班族。记者在春江镇的残疾人圆梦工作室看到,谈明东的双手正在日光灯下灵巧地穿梭,几十个接线端子板在手边码得整整齐齐。他的母亲谈建英回忆说,儿子身患精神分裂症,刚开始送他来的时候,前脚送到,后脚又跟着跑回家了。周纪龙手把手教了好几天,哄孩子似的慢慢引导。如今谈明东虽然手脚慢一些,也算是个上班族了,看着儿子越来越开朗,乐观,谈建英抚着心口欣慰地说,亏得有这样一个地方,解决了她的大难题。

52岁的李香英说她这一生已经死过三次,前两次是因为脑瘤挣扎在死亡线上,最近一次是因为独生子的意外离世。2017年5月8日,她还记得自己来到这个大家庭的日子,“工友们知道我手脚慢,就让我做前面简单的工序”。在周纪龙的奔走下,市区两级残联为李香英拨款15000元进行了卫生间无障碍改造。春江镇长江社区戴维龙、蔡纪美夫妻,两人都是下肢肢体残疾,每天拄着拐杖,彼此搀扶到工作室上班,风雨无阻。“周书记为我们办了这么好的事,要对得起他。”

“目前已建成的17个圆梦工作室的运营费用都由政府承担,每天还提供10元的免费午餐,每年财政支出200多万元。”常州市新北区残联理事长魏伯福介绍,为了方便残疾人上下班,不仅为每个工作室进行了无障碍通行改造,还为其中有需要的工作室加装了电梯。暖心细节,让工作室更有温度。很多不愿意和外界沟通的残疾人,到了圆梦工作室后,现在的他们变得开朗、快乐。


授人以誉:残疾人荣膺技能状元


在2017年11月举行的职业技能大赛中,聋哑人吴小亚一举夺冠,“我正常发挥的话一分钟应该能完成200多个”。这样的零件,即使是工厂里健全的工人,一分钟也就做一百二三十个。周纪龙自豪地说,“残疾人更专注。经过职业技能培训,残疾人也有可能成为特定领域的‘工匠’,让他们不仅获得荣誉,更能获得赞誉。”

20岁的包立超15岁时被一场车祸夺走了一条腿。看到他一个人蹲在墙边,眼神都没光。周纪龙把他带到了工作室,拉着他聊天,并积极为他进行康复训练。2016 年,小超因为表现优秀,被推荐去新北区佳冠电子上班,每月有两三千元的工资收入。

在圆梦工作室,类似的颠覆性改变有很多。这里的员工大多原本是家里的累赘,如今通过自食其力,有的甚至可以供妹妹弟弟上大学,给父母补贴家用。工作对于残疾人而言,解决的不仅是生存问题,更是尊严问题,残疾人可以成为更优质的人力资源。这是周纪坚持的信念。工作室在每个残疾人过生日的时候,会准备两个蛋糕,一个在单位集体分享,另一个和家人庆祝。定期组织采草莓、钓鱼和各种文娱活动,“命运给他们关上了一道门,我们就要帮他们打开一扇窗。”

如今,从全国慕名而来学习取经的团队,周纪龙每周都要接待好几拨。“党的政策把致富路铺到了家家户户门口,我只是发挥余热再为残疾人辟出一条无障碍的通道。同时,我呼吁有更多的用人单位能够录用符合岗位要求的残疾人,残疾人在一定意义可以比健全人更优秀,因为他们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所以会更专注、认真。”周纪龙的荣誉证书,堆起来高度已经等身高,他却把这些红本子都装进了大袋子。“个人荣誉是小事,残疾人的钱袋子才是大事。”江苏省残联教育就业处目前正以周纪龙圆梦工作室的“常州模式”作为残疾人帮扶工作的借鉴经验向全省13个地级市推广。而他总是淡然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我还会尽我所能,带动更多的人来参与这些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