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圆桌快评丨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老有所养”不是梦

来源:名城苏州 日期: 2021-09-01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服务领域面临的考验和挑战也越来越大。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养老服务更加智慧、贴心,让每一位老人无忧无虑,坦然拥抱“夕阳红”,既是全社会共同的美好夙愿,也是养老事业发展应努力的方向所在。

众所周知,姑苏区是苏州的中心城区,老龄人口密集,老龄化形势严峻。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姑苏区的老龄化程度已达31.1%,位居全市第二,每3个人中就有1位老人,已属深度老龄化社会。

面对越来越多的诸如高龄、空巢、独居等问题,探索一条符合古城区特点,实现“老有所养、老有善养”的新路子,已迫在眉睫。

为此,一直在“养老问题”道路上领跑的姑苏区,未曾停歇。2007年,苏州原沧浪区开办了全国第一家“虚拟养老院”,为高龄、空巢、特困老人提供上门居家生活照料服务。居家养老服务,还获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今年,姑苏区还将打造首批8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项目。今后,还将重点打造20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不断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此外,姑苏区还在全省首创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体系,在全市率先推行“养老顾问”制度。目前,全区建有1个虚拟养老院,70个日间照料中心,32家养老机构,6418张养老床位,养老资源覆盖不断加大。

不过,受限于古城区的空间格局,近年来,养老设施供给与养老需求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姑苏区的老年人,特别是土生土长的“老苏州”们,对“原居安老”有一种特别的情结。

因此,发展“离家不离社区”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在姑苏区具有适宜的社会环境和迫切的现实需求。

面对新的形式,姑苏区着实在“原居安老”方面下真功夫,真正“让老人得实惠”。以梅巷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例,面积约1800㎡的中心,内设餐厅、社区卫生服务站、养老顾问、健养乐园、助浴点、老年大学、活动乐园等功能场室。

社区适应老年人的洗浴设施

为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姑苏区还与区老年大学合作设立分校,开设剪纸、编织、书法、绘画、舞蹈等课程。助餐方面,厨房扩建升级,每日配餐数量超250份,可辐射周边5个社区。

不止是梅巷,彩香、潼泾一、大公园、南环等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同样整合养老、助餐、医疗、文化等资源,使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多方面、多层次、多类型的养老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姑苏区还在全市率先推行养老顾问制度,专业社工、养老服务组织负责人、行业专家等以首批“养老顾问”身份上岗,为老人提供政策咨询建议、定制个性化服务。

社区电子化,满足老年人的精神世界

尽管还存在着供需错位、医养资源结合不够、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等问题,但老龄化问题,不是一时、一方可以解决的。正如江苏省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石晓燕所言,解决养老问题的难点、痛点和堵点,还须顺应市场需求,构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次提到养老,报告还将发展养老服务纳入扩大内需战略,足见国家将养老事业发展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今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老有所依、老有所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还有利于早日实现整体目标。因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是我们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