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宿迁:高质量脱贫攻坚的江苏实践缩影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 2021-06-18

江苏省宿迁市是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宿迁市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专项行动,聚焦产业提质增效、健全兜底保障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差距,推动贫困人口脱贫、经济薄弱村“摘帽”、重点贫困地区发展,是苏北发展薄弱地区高标准、高质量脱贫攻坚的缩影。

释放产业扶贫效能

脱贫致富,产业是根本。打赢脱贫攻坚战,引入效益好、有保障、能带动长效发展的产业项目是关键。据了解,宿迁市连续三年推进农业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和特色产业优先向贫困重点片区布局。

沭阳县张圩乡陈圩村是江苏“十三五”省定经济薄弱村,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66户。水稻、小麦是村里的主要产业,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000元。省帮扶工作队驻陈圩村“第一书记”李建军在“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帮扶思路指导下,带领村支两委成员广泛调查,结合当地实际引进瓜蒌种植产业,投资建设了近400亩的瓜蒌种植基地。基地以村级合作社为主体,项目收益惠及多方。如今,村集体每年可增收近30万元。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重点工作。“江苏把狠抓产业发展、夯实增收基础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途径和关键举措,以产业带就业、促增收,实现脱贫。”江苏省政府扶贫工作办公室主任朱国兵介绍说,江苏以干部挂钩、南北挂钩、科技挂钩、企业挂钩和项目清单、政策清单为抓手,深入推进重点县产业富民工程,将国家重大项目优先支持重点帮扶县,制定实施8大千亿元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和10个专项行动计划,集中力量帮助每个重点县选准1—2个主导特色产业,支持经济薄弱地区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充分释放产业扶贫效能。

在《2020年度全市高质量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实施方案》中,宿迁市明确提出继续实施产业富民增效行动,建设8个万亩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增农业重大项目80个、订单农业10万亩,发展返租倒包农业基地20个。加快“一村一品一店”提档升级,推广“电商+消费扶贫”“流量扶贫”等电商扶贫模式。沭阳县庙头镇赶埠村的草绳加工和渔网编织,泗阳县裴圩镇陈石村的秋葵、庄圩乡农科村的芡实,泗洪县双沟镇周冲村的红薯、峰山乡的碧根果、太平镇的草菇等一个个特色产业,以现代化经营形式落地扎根,增强了内生动力,使脱贫攻坚实现了由“输血”向“造血”的根本转变。

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黄承伟表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发展较快,促进了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明显增强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和发展后劲。

开辟富民增收新路径

在宿迁市的脱贫攻坚进程中,电子商务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农民群众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络创业,为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能,促进了产业迅速集聚发展、人民生活日渐富裕。

泗洪县因地处洪泽湖畔,农田养殖小龙虾成为该县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之一。2020年全县养殖小龙虾的稻田、藕田近30万亩。泗洪县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虾农共同组成小龙虾产业化联合体,建立了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提升了鲜虾收购价,增加了农民收入。据测算,电子商务平台的引入,可使千余户虾农年均增收超过400万元。

花木种植是沭阳县颜集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为助力精准脱贫,该镇专门成立电商协会党支部,在14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了电商服务站,多方面为低收入农户电商创业就业提供支持。截至2020年初,该镇通过电商已吸引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千余人从事花木种植产业,人均月收入2800元以上。

现在,宿迁市已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据统计,宿迁市有25个乡(镇、街道)、174个村(社区)入选“2019淘宝镇”“2019淘宝村”。7月10日,商务部正式公布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第一批),宿迁市沭阳县、泗阳县成功入选。宿迁市还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联合阿里巴巴国际站共同打造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已正式成立。

电子商务开辟了富民增收的广阔新空间,成为助推苏北地区脱贫攻坚的“利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聂凤英表示,电商使农村优质产品能够保质便利地到达消费者手中,城市高品质有保障的产品也能够顺利走进农村市场。双向流通激活了多方利益,实现广泛的福利提升。电子商务有效推动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提升贫困人口劳动技能,稳定增加贫困户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农村电商体系的发展完善,有助于推动地方特色产品的开发,促进传统农业生产主体的转型发展与创业。

完善贫困治理长效机制

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并不意味着减贫事业的“完结”。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贫困的形式和表现会有新的变化。新时期的贫困治理需要在充分总结运用既有成功经验、机制的基础上,以新的举措继续解决相对贫困、返贫等问题,巩固好已取得的脱贫攻坚成果,确保全面完成脱贫致富奔小康。

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中国的贫困将呈现出新的特点。相应地,减贫机制也要实现转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提出,相对贫困是结构性问题,治理目标不是消除贫困,而是缩小差距,因此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也不同于绝对贫困的治理机制。中国即将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任务,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尽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但是贫困将更多地表现出群体特征,因此,贫困治理需要深化“五个一批”的扶贫战略,从聚焦贫困地区逐步转变为聚焦贫困人群。在贫困治理机制上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绝对贫困治理转变为相对贫困治理、从超常规贫困治理转变为常规贫困治理,而转变的核心是从聚焦贫困地区逐步转变为聚焦贫困人群。

江苏的扶贫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扶贫脱贫方面有不少创新之举,为全国脱贫事业贡献了江苏经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应对“短期脱贫易、长期致富难”这一脱贫攻坚进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实现高水平全面小康,是一个长期任务。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保持脱贫效果长期可持续,需要建立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

对于如何构筑面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长效机制的国家减贫治理体系,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方提出,持续解决好相对贫困问题,是党的初心与使命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事关民生福祉、党的执政基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面向2020年后的减贫治理,构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需要在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国家贫困治理体系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贫困治理体系建设成果,对于做好相对贫困治理工作具有基础性意义。

(记者 王广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