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推动江苏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2-22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十年禁渔’是一个战略性举措,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的部署要求,我省按时高质量完成退捕任务,实现渔船退出、渔民退出、社会安置、就业安置“四个100%”,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启动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在此大背景下,如何统筹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生态环境的需求,是江苏淡水渔业在“十四五”期间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苏是渔业大省,淡水渔业资源丰富。2020年,全省淡水渔业产值1222亿元,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江苏集成推广了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稻田综合种养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湖泊生态渔业建设持续推进,全省主要湖泊围网养殖按规划要求压减到位。但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江苏淡水渔业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发展空间被压减趋势明显,稳产保供可持续难度加大。长江及保护区所涉湖泊捕捞退出后,湖泊保护区以外水域增殖渔业如何发展亟待研究解决。淡水池塘养殖集约化程度不高,池塘生态化改造进度与发展要求不相匹配。渔业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结构仍需优化,水产品加工业发展不够充分,休闲渔业等新业态发展水平还不高等。
推进江苏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要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生态健康、优质高效”为主线,以“改造池塘、提升湖泊,拓展空间、修复生态,规范种业、强化科技,创新机制、依法治渔”为着力点,加快构建江苏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进一步激发渔业发展新动能,在深挖潜力上做加法。在确保湖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禁得住、禁得牢的前提下,加快推进重点湖泊大水面增殖渔业资源回捕试点,开展保护区以外水域渔业增殖放流。规范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因地制宜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稻田综合种养。加强设施渔业建设,发展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养殖等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进一步加快生态渔业发展,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全面推进池塘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环境。落实我省已出台的池塘养殖尾水排放强制标准,通过建设养殖尾水处理区,确保规模以上养殖池塘实现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依法依规推进高宝邵伯湖、洪泽湖、骆马湖围网养殖水域规划落实,压减湖泊围网养殖面积。切实加强养殖管理,严禁投喂饵料,推广“净水养殖”模式。
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在产业链提升上做乘法。加快推进池塘养殖新型主体培育,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渔场、渔民合作社等,提升渔业组织化水平。加快推进加工冷链建设,支持水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提高水产品储运能力。加快推进休闲渔业发展,支持有条件地区建设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推进渔业与休闲观光、美食餐饮、特色民宿等业态融合发展。
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在消除隐患上做除法。抓源头管理,大力实施水产健康养殖“五大行动”,强化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抓质量监测,加强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测,强化风险监测预警。抓责任落实,完善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指导养殖主体科学使用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抓执法监督,加大对养殖投入品使用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
做好“加减乘除”课题,应着力抓好以下措施的落实:
切实加大高标准鱼池建设力度。池塘养殖是江苏渔业生产的主要方式。研究制定加快推进高标准鱼池建设的指导意见,持续推进池塘标准化改造,增强池塘养殖产能。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将高标准鱼池建设补助纳入土地出让金、生态治理等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范畴。建立健全高标准鱼池管护长效机制,探索开展“塘长制”,为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夯实基础。
切实加大渔业生产空间拓展力度。稳定并拓展养殖面积是渔业生产的重要基础。深入实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依规开展水域滩涂养殖证发证登记工作。完善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保障渔业发展空间。研究制定太湖等重点湖泊水生生物保护区以外水域开展增殖渔业回捕试点工作方案,推动全省湖泊渔业可持续发展。
切实加大水产种业提升力度。水产种苗是渔业生产的“芯片”。进一步落实中央和省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加大对现有水产种质基因库、遗传育种中心、水产原良种基地建设扶持力度。开展全省水产种质资源普查,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开展水产种业创新攻关,推动一批特色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一批水产现代育种创新中心,构建特色高效的种业科技创新和“育繁推”一体化体系。
切实加大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加强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大水产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的推广力度,提高渔业绿色发展的科技进步水平。切实推动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增强产地检疫经费、设备和人员保障,明确产地责任,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加强水生动物疫病实验室、渔业水域水质环境和水产品质量检测室等公益性服务检测平台建设,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设,强化从池塘到餐桌的水产品全程质量安全管控,让广大城乡居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切实加大渔业结构转型力度。推动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加快渔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不断丰富渔文化建设内涵,挖掘、收集和整理渔村建筑景观、渔船渔具、历史传说等渔文化资源,推进渔文化与休闲渔业加快融合。实施渔业品牌发展战略,在巩固提升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等现有特色品牌的基础上,打造一批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高江苏优质水产品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江苏淡水渔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
(作者为江苏省政协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研究员。本文为省政协专咨委2021年度研究课题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