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一个“韧”字,千磨万击还坚劲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9-23
既谈产业韧性,又讲韧性城市;既推动安全韧性发展,又强调发展本身的“韧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韧性城市”,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首提“建设韧性江苏”,一个“韧”字,已全面融入常州“532”发展战略。这既是新发展理念的全面贯彻落实,也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果说“五大中轴”、五轴联动是常州现代化建设的四梁八柱,那么“三个中心”、三心聚合,就是聚力聚焦的特色名片,而“两个示范区”,是在更高标杆上探索引领示范、更具韧性发展的现代化“必胜题”。
统筹发展和安全辩证法
韧,亦刚亦柔、张弛有度、刚柔并济。“韧性城市”,是指一座城市拥有足以容纳、维持现今及未来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政府管理发展所带来的压力的能力。一座高质量发展的城市,必须具备“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和能力,才能有“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底气和信心。
工业门类齐全、覆盖度全国一流,让常州具备了迈向“产业强市”的天然基因。国家制造业41个大类,常州有36个;207个中类,常州有189个;666个小类,常州有598个。产业类型多样,东方不亮西方亮、这业不兴那业兴,赋予了常州产业极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
锻造产业韧性,形成产业梯队,常州加快发展高端装备、绿色精品钢、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新能源等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重点打造工业机器人、碳复合材料等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在产业“高原”上竖起更多产业“高峰”。瞄准重大项目招引、重大工程建设、创新主体培育、企业股改上市、民生项目实施等各项目标,挂图作战、挂图督战,惜时如金、决战决胜,从现在就进入“倒计时”、竭力缩短“进行时”、尽早步入“完成时”。1-8月数据显示,常州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8.8%,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6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份额高达131.6%;工业投资增幅首居苏南第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犹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围绕发展和安全问题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加强全局性谋划,把发展和安全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实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城市不断提升韧性,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有效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智能化的信息系统以及平和的社会心态、完善的法律法规、健全的社会组织,对韧性城市来说都是“必选项”。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常州探索市域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常州样板,加快建设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良性互动。
“三位一体”构建公共安全体系。常州已经制定公共安全体系总体规划以及29个专项规划,加快构建全面安全、系统安全、长效安全“三位一体”公共安全体系。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突破口,推动城市治理模式创新,建强社区工作者队伍,打牢基层治理基础,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强化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实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建设行动,加强食品、药品、疫苗等安全工作,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打造风险防控体系。把公共安全的着力点更多放到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上,源头控安、科技兴安,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不断增强安全发展主动权,打造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安全发展城市。
以人民为中心共创高品质生活
对居民的小家而言,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和韧性在于普惠公平的服务供给。“搬出大板房,住进新小区,再也不用担心了!”说起5年来最大的变化,吴全珠老夫妻对大板房专项治理竖起大拇指。“医改后可异地报销80%,看病负担轻多了!”居民王全娣最满意医改带来的实惠。
以人民为中心,5年来常州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近8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超过6万元、3.2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7:1,是全国收入差距较小的地区之一,位列2020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第11位。
围绕“八个更”要求,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7月累计民生支出311亿元。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共推出重点民生项目1595项、惠民实事1681项,1031个村(社区)结对共建、志愿服务全覆盖,市人代会票选的十件民生实事项目扎实推进。全力推动富民增收,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3%,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81个计划改造老旧小区中17个已基本完工,数量居全省首位。
探索生活富裕富足、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精神自信自强的共同富裕常州路径,常州促进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常有善育”,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多渠道降低生育、教育、养育成本,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服务,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
“常有优学”,新建改扩建学校150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3.1万个,全面落实“双减”政策,解决择校热和学区房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常有健康”,建成常州市医学中心、市二院天宁院区、市中医院钟楼院区等重点项目,新增三甲医院4家,推进体育公园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设;
“常有颐养”,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护理型床位数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比例达80%;
“常有安居”,增加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扩大公积金覆盖面和受益面,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低收入困难群众等群体住房问题;
“常有众扶”,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社会救助、抚恤优待等标准,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大救助体系。
城乡融合,
打造“都市里的村庄”和“田野里的都市”
当“田园诗篇”与“现代节奏”结合起来,这样的“现代诗”令人怦然心动。走进山水田园画廊、森林康养胜地查家湾,这里保留着自然隽永的乡野风貌,又深度融入都市现代产业版图。政府投入1.4亿元,撬动江苏九洲投资集团投资30亿元。以“乡村美好生活集群”为定位,打造乡村MALL、国风田园(叮咚村)、研学营地、季子书院和康养社区等特色产品,打造城市近郊新乡村、新消费新模式。
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常州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规划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等全面融合,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都市里的村庄”和“田野里的都市”,加快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融合发展新格局。
在城市,统筹推进老城厢复兴、高铁新城建设、“两湖”创新区发展,建设一座让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城市。加强对历史建筑、风貌街区、工业遗存、名人旧居的保护利用,探索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让老城厢唤醒记忆、绽放新颜。打造跨江融合桥头堡,高标准推进高铁新城建设,加快建设星耀城、国际人才广场、领航大厦等重点项目;主动融入G60科创走廊、G42产业创新带建设;着力加强区域间合作,打造湖湾创新“增长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起点规划两湖创新区,打造生态之城、秀美之城、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青年之城、未来之城,让“长三角最美湖湾城”经得住远眺、耐得住细看。
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常州样板。更高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积极拓展农业公园、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推动全市规划发展村庄全部建成美丽宜居乡村,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
城乡融合“融”出发展新景,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努力让城乡居民既能享受现代都市文明,又能拥有诗意田园生活,城乡融合蓝图展示了“都市里的村庄”和“拥有田野的都市”,展开了“富庶之城”和“鱼米之乡”和谐交融、美美与共的绮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