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坚定文化自信,文明照亮发展路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1-07

社会发展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将“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列入今后五年我省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指出要让全社会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繁荣,中华文脉守护传承形成更多江苏标志性成果,清晰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社会文明“锦绣图”。

踏上新征程,以文化自信激发强大精神动力,以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奋进力量,全省上下正深入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建设,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高擎思想旗帜,以文明之笔绘就幸福底色

“党的政策暖人心,百姓民生大发展,家家户户笑颜开……”近日,泰兴市元竹镇蒋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古色古香的“蒋堡书场”中,传来阵阵锣鼓声和喝彩声,原来是村里的“鼓儿书”文艺宣讲队在给大家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我们利用每周六的‘家风书场’,将党的声音传递到老百姓家里。”蒋堡村第一书记蒋凤寿说。

旗帜引领方向,精神凝聚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铸魂育人,这是“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的首要任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江苏深入开展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宣传教育,让遍布城乡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人民群众践行新思想、弘扬新风尚的精神殿堂。

“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 省社科院副院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院长李扬表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要自觉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到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让精神文明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把科学思想、文明规范与文化因子植入人的心中。“最根本的是要充分发挥理论武装、榜样感召的作用,引导和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12月11日,在众人合唱《公民道德歌》的歌声中,常州市金坛区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以“道德讲堂”的形式展开。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金坛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四中队民警陆旭东深情讲述他的“护学故事”。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是省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记者从省文明办了解到,加强主流价值引领,我省组织实施“两个纲要”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和日常生活。

文明创建,承载着人民群众对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生活的新期待。当前,全省29个城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文明创建“张家港经验”、乡村文明“马庄经验”等产生广泛影响。省党代会报告指出,“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群”,为全省文明创建实现“扩量提质”指明方向。

从率先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理念,到获评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再到成为唯一连续六届高分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县级市,张家港追求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

“文明创建是一场通向百姓幸福的接力跑。”张家港市委书记韩卫表示,张家港将始终高举思想旗帜,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贯穿文明创建全过程各方面,以文明浸润城市、以文化滋养市民、以治理提升效能,建设道德风尚高地,推动两个文明持续领跑,打造全面综合、优质均衡的现代化文明典范城市,让“席地而坐的文明”“角角落落的文明”“举手投足的文明”,成为文明张家港最鲜明的标识。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葛莱表示,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将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坚持立心铸魂、坚持贴近群众、坚持共建共享,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造更有品质、更具温度、更富活力、更显魅力的新时代文明江苏,为率先实现现代化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繁茂文化生态,为文化软实力注入新活力

“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12月14日在京召开的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新时代文艺创作再次吹响号角。

在文化强省建设中,文艺创作如何高处再攀高?记者从省委宣传部文艺处了解到,我省将通过题材库建设、专项资金、艺术基金激励和创新评奖等措施加强创作规划引导,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等重大主题实施“代表性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创作计划,同时提升“紫金系”文艺品牌、办好南京森林音乐节等品牌活动,打造全国网络文学重镇等,推出一批能够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精品力作。

规划、项目、人才、资金、节庆会展等诸多要素构成了繁茂的“文艺生态”,形成精品生产生生不息的态势。根据著名作家梁晓声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即将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表现我军不断改革发展、走出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电视剧《王牌部队》将于明年登陆央视,描写江都水利枢纽建设历程的长篇报告文学《引江记》、展现农技铁人赵亚夫“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精神的扬剧《亚夫之光》、讲述《新华日报》创办发展史的话剧《新华方面军》等一批优秀作品将在明年陆续推出。在基层,因创作“村官三部曲”闻名遐迩的涟水县淮剧团又启动了“党员三部曲”,团长翟永军告诉记者:“首部《哎哟我的憨哥哥》得到了省市县三级的资金支持,我们将在5年内完成‘党员三部曲’创作。”

12月15日下午,南京老年春晚彩排,南京红星文工团推出了音诗画《赞歌献给党》等3个节目,文工团团长王松江告诉记者,“红星”有90多名团员,成立7年来在全国演出300多场,团员们从来不拿劳务费。

如今,“红星”与其他200支团队被省文旅厅公布为“2021年度省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培育对象”,“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打造“千个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和“千支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它们将共同组成我省公共文化服务的亮丽风景。

省文旅厅公共服务处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让更多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城乡社区,把文博场馆打造成“一站式文化艺术旅游线路”,推动文化资源和文化惠民服务与旅游相结合。

江苏人爱读书、善读书,江苏大地始终萦绕着浓郁书香。省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全民阅读,推动书香江苏建设。省新闻出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苏将在加强主题阅读价值引领、加强高质量阅读内容供给方面发力,力争到2025年实现江苏的城乡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基本完备,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居民阅读指数稳步增长,居民个人阅读状况和公共阅读服务核心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在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科技拍摄+数字制作”正在推动影视产业从数字化摄制向智能化摄制“进化”,拍摄不用搭绿幕影棚,演员在LED屏前表演,可以智能合成各种奇幻特效。据测算,这场产业“蝶变”可以使全行业的制作周期和投资成本均减少一半以上。这是江苏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记者从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处获悉,对接国家产业数字化战略,该处备案的文化科技类前瞻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超过80项,人工智能、混合现实、泛在物联、VR/AR虚拟制作、区块链等技术将定义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聚焦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通过文化+科技、文化金融合作、文化载体建设等举措,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基本建成全国文化科技融合中心、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文化装备制造高地、数字内容生产高地、文旅融合发展高地,争创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守护传承文脉,打造新时代江苏文化地标

16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约2134亿元,涵盖遗产保护、城镇修复、文旅融合、环境提升、水系管护、航运转型等6个类别,这是我省“十四五”时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项目清单。

省党代会报告指出,中华文脉守护传承形成更多江苏标志性成果,“高品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使之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典范。”

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唯一的重点建设区,江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展示体系被确定为淮海战役建筑纪念群、宿迁龙王庙、清口枢纽、洪泽湖大堤、扬州古城、青果巷、清名桥、盘门等22个核心展示园,湾头—瓜洲、长江口—谏壁船闸—金港运河大桥、无锡环城古运河等26个集中展示带,淮安龟山御码头遗址、镇江宋元粮仓遗址、常州“三杰”纪念馆、南通唐闸历史工业城镇等154个特色展示点。按照“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定位,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这条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生态、自然与景观相得益彰的江苏“美丽中轴”,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

随着“十四五”开局,2016年启动的“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迎来了为期5年的“下半场”。记者了解到,“文脉工程”计划用10年时间编纂3000册规模的《江苏文库》,全面梳理江苏文脉资源,彰显江苏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研究总结江苏文化发展的历史规律,为当代江苏打造新的“文化高地”把准脉动、探明趋势、勾画蓝图。本月底,2021年《江苏文库》的200余册出版成果也将向社会正式公布。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为建设文化强省指明方向。“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左健伟表示,“十四五”期间,江苏地方志系统将继续记录好当代,使之成为铸魂育人、凝聚自信的精神力量;努力从历史文化视角讲好江苏故事,打造更多江苏标志性方志文化成果。按计划,“十四五”末全省乡镇(街道)志编纂覆盖面达到70%以上,广泛建立厂史馆、校史馆、村镇史馆等,组建“江苏省史志馆联盟”,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共享,激发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