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五化”并举推进乡村振兴——水韵桑田稻花香宜居宜业更宜游
来源:交汇点 日期: 2021-08-17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地处吴头越尾,西接浙江,北靠上海,因水而兴市,缘丝而聚商,拥有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积淀和长漾湿地的优越生态,也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研究“江村经济”的样板之一。
位于震泽镇的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丝绸农耕与旅游观光共生共荣,好一幅水韵桑田图,已经成为江南乡村振兴的一个典范。
震泽镇党委书记顾全介绍说,近年来,震泽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紧扣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目标,紧紧围绕“村美业特农民富,水韵桑田稻花香”品牌内核,以“生态化、市场化、轻量化、艺术化、价值化”为抓手,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中国·江村”乡村振兴示范样板,走出了“宜居、宜业、宜游”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景色秀美的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齐心村。
2020年,震泽镇谢家路自然村获评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并摘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江苏省一二三产融合示范区、江苏省美丽乡村、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精品村、苏州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太湖雪蚕桑文化园,游很快就能尝到美味的桑果啦!
坚持生态化,擦亮乡村绿色底色
依托独特丰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以最适宜桑蚕生存的标准抓实生态治理、培育生态环境,推动乡村环境风貌持续改善。一是强化污染治理。以“三优三保”“263”“331”等专项行动为抓手,持续推进区域内“两高一低”行业落后产能腾退,2020年完成治违拆旧1926.13亩。铁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完成湿地片区畜禽和龟鳖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拆除面积1187亩。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61处。二是严格湿地保护。动态监测湿地生态红线,通过河道清淤、驳岸整治、水生植物种植等措施,逐步打通湿地河道内循环,提高湿地自净功能,湿地鸟类数量明显增加,实现处处可见“村舍在望、水天相接”的美丽景象。三是优化村庄环境。持续开展美村扩面工程,全年新增三星级康居乡村12个,金星村成功创建苏州市康居特色村,长漾湿地片区康居特色村实现全覆盖,齐心村香桐湾创建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全速推进。
在现代化养蚕大棚里科学养蚕。(图片由太湖雪提供)
坚持市场化,打造全域旅游格局
运用市场化手段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加强旅游标准化、精细化建设管理,推进形成千年古镇、田园乡村、丝绸生活交相辉映的全域旅游新局面。一是精准规划布局。盘活利用在手的近50亩厂房土地、300亩林地和80户民居,细致推敲好每一寸资源的业态定位,结合本地特色元素,对整个湿地区域功能布局进行统一谋划。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成立震泽湿地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含谢家路区域在内的湿地片区的建设主体,承担相关政府性投入工程项目建设,开展湿地片区运营招商工作。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旅管理人才,加强业务培训和实地考察,打造一支湿地保护开发和促进文旅发展的专业队伍。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先后举办餐饮行业、酒店民宿行业和面向上海客商的专题招商会,引进一批优质资源,打响一批特色品牌,激活了震泽湿地公园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动能。目前,蚕桑学堂、“柴米多”自然教育中心、“初莲”乡邻中心、“蘇小花”田野餐吧、“五亩田”特色民宿、西坡酒店、莓好庄园等特色项目已建成开放,乡村业态不断提档升级。
游客在“蘇小花”田野餐吧前留影“比心”。
“伞里”撑起人间四月天,古镇美翻啦!
坚持轻量化,重塑乡村自然风貌
坚决避免大拆大建,用“原生态”留住记忆乡愁,全力营造“清晨薄雾笼罩,鸡犬相闻;傍晚落日熔金,炊烟袅袅”的江南水乡生活画卷。一是严控村容村貌。坚持因地制宜,全面推进农村房屋专项整治工作,拆除农村违法建筑2101起,面积91507.6平方米。科学有序更新村容村貌,对农房民居进行外立面改造,以质朴的建筑风格维系纯净的乡村本色,塑造粉墙黛瓦的江南韵味。二是留住水乡特色。最大程度保持原有的水乡肌底,减少硬质驳岸、人工驳岸,维系河道的原始自然之美。打造体现乡村文化的驿站、标识标牌以及路面,处处展现“水韵”“桑田”“稻花香”的江南水乡田园美景。三是塑造田野风光。按照“宜田则田、宜木则木、宜果则果”的原则,减少人造景观,保留更多天然林草。通过千亩水稻和油菜轮作,打造“春季油菜花海,秋季金色稻田”景色。在“稻米香径”沿途,选种波斯菊、百日菊等植物,搭配水杉行道树,实现村庄绿化与田野风貌交相呼应。
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众安桥村谢家路,姑娘们忙着与美景合影。
“长漾之约”稻田一片金黄。
坚持艺术化,展现水韵江南魅力
按照公园的标准来打造乡村,注重将当地文化基因融入整体风格和具体节点,兼顾乡村的“形”与“神”,让乡村更有意境。一是传承江南文化。将建筑风格、自然环境、农副特产、吴韵方言等有机融合,扮靓“田园大道、水巷小桥、粉墙黛瓦”的田园乡村形象,不断放大江南文化的标识性和可视度。二是注重资源挖掘。从流传至今的“遇春卸甲”“周瑜练兵”“张敦怀古”等传闻轶事入手,对古代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考证。在此基础上,积极打造农具博物馆和震泽之窗等文化阵地,串起谢家路的文化脉络,不断赋予江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生机。三是打响长漾品牌。成功举办“水韵谢家菜花季”“农民丰收节”“长漾之约”稻田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推出“长漾大米”等特色品牌产品,做深长漾文化底蕴。同时,与北京服装学院等单位合作设计谢家路整体形象识别系统,广泛用于道路标识、文创产品等领域,系统化呈现长漾品牌形象。
春日里的震泽古镇花团锦簇。
坚持价值化,做好强村富民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强村富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有风景的地方嵌入新经济,努力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做大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作为全国首个蚕桑主题园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园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优质桑园近2000亩,高标准农田累计超5000亩,太湖雪蚕桑文化园成功创建苏州市共享农庄。着力打造环长漾湿地优质生态蚕桑种植基地,形成了从田间到工厂,进市场的蚕桑全产业链,并进一步向三产延伸。二是激发乡村活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相结合,按照“一丝兴三业,三产绕一丝”的发展思路,打造蚕桑、稻米为主导的农业产业体系,提升旅游人气与影响力,2020年村均稳定性收入达572万元,同比增长8.3%,打开了集体增长、环境提升、产业富民、带动就业的共赢局面。三是促进农民增收。深度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蚕桑生产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丝绸高附加值产品的带动,反哺蚕桑农业获得高端价值,带动周边农户200户,户均年收入增加4万元。
游客在震泽古镇品茶、赏景,尽情享受慢生活。
乡村之美,不仅在于田园湖荡的外延之美,更在于让未来乡村充满魅力、令人向往的内涵之美。震泽镇将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厚植生态底色,突出发展特色,彰显乡村本色,让悠久的蚕桑文化在农村生根,让多元的发展机遇惠及农民生活,让蓬勃的文旅产业助推农业发展,打造古韵与今风共存、产业与生态共融、城镇与乡村共兴的美丽样板。
很多市民慕名前来,一睹震泽古镇春天的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