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扬州:“绿色发展”起宏图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11-25

为城市添后劲、为未来打基础。这是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

2013年6月2日至3日,省委、省政府在扬州召开全省苏中发展工作会议,会议明确:在苏中崛起这篇大文章中,扬州要抓好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省委书记罗志军来扬调研时强调指出:“要重视扬州主城与江都城区接合部现代化新城的规划建设,加快构建‘一体两翼’都市区。”

2013年7月30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切实加强“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严守规划红线,加强生态保护”、“坚持四控一禁”……扬州在生态科技新城建设之前,就为这块生态中心画上了“保护红线”。

2014年1月24日,扬州决定在未来城市中心的江广融合地带建设一个81平方公里的新城。生态科技新城应运而生,扬州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绿色发展模式。

2014年3月26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宁镇扬同城化发展规划》。“规划”在多个章节增加了我市“生态科技新城”建设内容表述,“生态科技新城”规划上升到省级规划层面。

“规划建设生态科技新城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一体两翼’现代化大扬州、推动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其开发建设不是为了眼下的经济增长,而是为了扬州的长远发展。”市委书记谢正义如是说。

规划建设生态科技新城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一体两翼”现代化大扬州、推动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3月9日,生态科技新城举办“生态科技新城概念规划中期汇报暨新城发展战略专家咨询会”,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台湾大学、哈佛大学和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等国内外专家学者会聚扬州。

专家们在深入了解生态科技新城发展目标定位后,认真听取了英国BDP、阿特金斯和国内深圳城市规划设计院三家设计单位对我市生态科技新城概念规划设计中期情况汇报,结合实地考察与新城发展战略,紧扣“生态”与“科技”两大主题,以精辟独到的见解,既为“有形”的概念规划把关掌舵,又为生态科技新城未来发展提供了大量“无形”但却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扬州生态科技新城,位于未来扬州城市新中心江广融合地带,北起凤凰岛、南至夹江、西至廖家沟、东至高水河—芒稻河沿岸,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

打开三年前的扬州城市地图,这一区域处于扬州城区东部边缘,自然资源丰富,景色优美,但人们谈论更多的是去郊游的乐趣。

2011年,扬州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江都撤市设区。随着文昌路东延,如今翻开最新的扬州地图,你会发现这块区域一夜之间成为了城市的中心。

去年6月以来,省委、省政府推动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及连淮扬镇铁路开工建设的决定,使江广融合地带成为城市未来发展中心。随着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的应运而生,“一核多组团”大扬州城市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建设生态科技新城,有利于充分发挥这一区域承南启北的区位优势、改革创新的体制优势、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使之成为全市跨江融合发展的先导区和核心区。”市委书记谢正义说。

建设生态科技新城更是扬州推动“一体两翼”现代化大扬州建设的必然要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扬州就提出了城市发展“一体两翼”概念,随着扬州城市的发展,“一体两翼”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2007年,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沿江都市区空间形态的战略构想。从当初新城西区的建设,到后来广陵新城的建设,再到现在生态科技新城的建设,都是在城市“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的,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现代化大扬州的必然要求。同时,作为未来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通过加快这一区域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江都加快融入主城。

扬州城市发展的兴衰史反复证明,融入当时中国主流交通方式的主干线,是扬州走向繁盛的必由之路。去年8月,连淮扬镇铁路正式获批立项,使得扬州历史性地融入当今中国主流交通方式的主干线,构建起“南北纵贯”对外大交通格局,进而重塑城市经济地理。生态科技新城作为连淮扬镇铁路的必经地和东部交通枢纽的所在地,更大力度推进其开发建设,将有利于这一区域交通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凸显和资源要素集聚潜力的进一步释放。

规划建设生态科技新城不是为了眼下的经济增长,而是为了扬州的长远发展,最主要的目的是为城市增后劲、为未来打基础 2月17日,正式挂牌刚刚一个月的生态科技新城打响了新城开发的“第一枪”——自在岛整体打造项目顺利开工。

据介绍,自在岛整体打造项目包括五个方面:自在岛出入口环境综合整治、“两河三岸”生态景观打造、跑鱼河城市公园建设、万福闸片区城中村改造、建设绿化生态廊道。“自在岛改造项目并不是改变原有的农业产业结构,而是进行提升调整。”生态科技新城有关负责人表示,计划总投资10亿元,把6.24平方公里自在岛打造成为城市生态中心和‘七河八岛’保护性开发的样板工程。

遍数其他城市新城建设,为了迅速达到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目的,一般是从商业开发、卖地修楼、招引企业开始。然而,生态科技新城的规划建设,扬州人首先选择的是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生态项目。原因何在? “生态科技新城的开发建设不是为了眼下的经济增长,而是为了扬州的长远发展,最主要目的是为城市增后劲、为未来打基础。”谢正义的话掷地有声:“生态科技新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做规划、抓生态保护、推进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设施建设,未来5年内不得开发建设商品住房。”

毋庸置疑,作为扬州城市的地理中心、生态中心,生态科技新城这一区域无论是生态的保护涵养,还是基础设施和功能性设施的开发建设,将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建设的周期也很长。如果5年不开发商品住房,那为何要在此时规划建设这一区域? “规划建设生态科技新城是因时而动、系统谋划作出的重大决策。”

市委、市政府用超前的眼光,从扬州城市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了设立生态科技新城的决定。 扬州人敏锐地意识到,连淮扬镇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如果不及早谋划这条铁路在市区的线型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将会对未来这一区域的开发建设造成很大的被动。事实上,无论是当年我市开发建设新城西区,还是其他地方的新城建设,高铁或铁路枢纽站的建设都是新城建设的重大契机和强力带动。

此外,生态科技新城与广陵新城和西区新城,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其功能定位、目标任务和开发建设的重点任务与关键工序等方面都不相同,不存在相互交叉、也不存在恶性竞争。而由市里组建新城开发建设主体,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更高层次协调推进,推进新城的持续健康发展。

但问题接踵而来:该如何解决生态科技新城发展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难题? 扬州人创造性的构建了“以东续西、以西补东”的开发建设新模式。我市让原新城西区一套机构和队伍挥师东进。一方面避免了另设机构、再起炉灶、增加行政成本的问题;又有利于利用原新城西区土地开发收益,加大对生态科技新城建设的投入,解决生态科技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同时,当前新城西区由政府主导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市里有条件也有能力将更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生态科技新城的开发建设,让生态科技新城从容进行谋划规划,有序进行开发建设。

破题绿色发展,立足国际视野,发挥扬州主城核心板块和生态资源禀赋丰厚的独特优势,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科技智慧新城 2013年7月30日,市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切实加强“七河八岛”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决议》。“严守规划红线,加强生态保护”、“坚持‘四控一禁’,严格管理把关”、“加强水源保护,保证水体质量”、“推进生态修复,增色绿杨城郭”……《决议》全文仅1800余字,却鲜明地表达了扬州追求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和自然生态“多赢”的理念,将生态资源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本的智慧。

“七河八岛”是生态科技新城的核心所在。“在谋划生态科技新城开发建设之初,先划保护红线,先确定严控什么、不能干什么,这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原则。”市长朱民阳说,扬州将生态保护放在新城建设优先考量的位置上,并以人大决议的形式将生态优先的理念转变为全民意志。

作为大扬州“一核多组团”重要板块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战场,生态科技新城既是当前城市的地理中心、生态中心,更是未来扬州的开放门户和开发前沿。对这一区域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明确指示,要抢抓省委、省政府把扬州作为全省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和推进宁镇扬同城化的战略机遇,把握连淮扬镇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和“七河八岛”地区上升到省级层面规划的“叠加机遇”,发挥扬州主城核心板块和生态资源禀赋丰厚的独特优势,打造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先导区、展示现代化名城形象的示范区和转型发展的核心区。

“我们将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生态和产业叠加优势,积极吸纳和承接苏南、长三角产业与创新资源转移,吸引新人才,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市,努力构建长三角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产业创新引领中心、国际生态示范中心、都市旅游生养中心、最佳城市实践中心。”生态科技新城党工委书记勾凤诚表示。 “生态科技新城将立足产业立城、产业兴城。”勾凤诚介绍,生态科技新城将坚持“六先六后、有序开发”原则,对照“国际视野、国内一流”标准,以产业布局规划为支撑、以基础设施规划为纽带、以公共服务规划为配套,高起点、大手笔做好谋篇布局,以国际化视野抢抓机遇,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教创新智慧新城。

没有理由不相信,3—5年后,生态科技新城将成为一个以低碳经济、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跨江融合发展先导示范区,更会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惠及广大市民的最好生态福利区。

制图 生态科技新城“一核两网三板块”基本格局

一核:中央生态商务区,即高铁枢纽片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目标打造一个经久不衰的城市地标性目的地和水绿城交融的城市客厅。

两网:即生态网和交通网。生态网,主要依托新城天然的生态本底、绿色基底和水城特质,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绿网编织生态系统。交通网,放大连淮扬镇高铁站以及未来轨道交通布点的独特优势,建设“铁路、公路、轨道交通、航空客运和城市公交零距离换乘中心”的交通枢纽,形成无缝衔接、高效综合、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交通体系。

三板块:北部生态板块,俗称“七河八岛”区域。未来将围绕“城市生态中心”建设,打造一个集都市田园风光、生态旅游度假、绿色养生人居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功能聚集区;中部科技新城板块。面积约10平方公里,未来依托高铁新城的优越地理位置,积极对接吸纳苏南和长三角核心区的创新资源,重点发展以“办公室”“工作室”“实验室”为代表的智慧产业以及高铁枢纽经济,打造集科教创新、文化创新于一体的智慧新城;南部产业园片区。面积约34平方公里。未来将以杭集工业园的转型升级为核心,积极延伸“大日化”产业链,逐步形成传统工业与现代科技,生产型服务业与消费型服务业相互融合的相关集群,打造一体化的全国日化产业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