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自贸试验区首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发布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9-07

8月30日,江苏自贸试验区迎来揭牌三周年。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三年来,三个片区累计探索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96项。其中,10项制度创新成果入选江苏自贸试验区首批十佳制度创新案例。

它们凭什么脱颖而出?每个制度创新案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实践效果怎么样?

敢闯敢试,“首创性”成共性

“首创性”,是10项入选的制度创新案例的突出共性。首批创新成果中,全国首创7项,省内首创3项,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特色鲜明。

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王存说:“我们从创新性、实效性、系统集成性、可操作性、风险可控性、地区特色等维度,经初评及专家现场评审,遴选出首批十佳制度创新成果。”

不仅可以捕捉到江豚出没,还可以监测肉眼不可见的化工管道气体微泄漏……来自南京片区的“生态眼”智慧平台,融合18个市级涉江部门24个信息化系统,接入水质、空气质量等传感设备数据及监控视频,被称作长江生态保护的“决策大脑”,可以察觉到其负责范围内的“一举一动”。

实践中,通过水质反演结果分析,“生态眼”发现片区绿水湾水质明显异常,结合无人机现场查勘,发现非法布设渔网区域0.25平方公里,第一时间督促整改,在最短时间内使该区域水质得到恢复。通过遥感卫星监测到违规大棚种植区0.02平方公里,及时通报整改,持续加强对该区域的卫星影像分析,直至大棚全部拆除,实现足不出户网上监督。

电子劳动合同怎么签?一直以来,国内没有劳动合同电子签订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导致企业“想签不敢签、想签不会签”。苏州片区第一个“吃螃蟹”,制定并发布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进一步规范和引导企业签订行为,降低企业成本。同时,开发合同数据政企接口,方便企业一键报送合同信息,实现劳动者社会保险登记,大大提升了政府服务效能。

目前,苏州片区已有5000多家企业启用电子劳动合同,8万多名劳动者签署电子劳动合同。作为政策受益者,友达光电负责人介绍,仅签订劳动合同一项,每年可降低成本100万元。此外,电子劳动合同对用工规模较大或职工分散全国各地的企业更具应用价值,同程旅游公司在应用电子劳动合同后签署效率提升99%,实现无延迟实时办理。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孙扬澄说,苏州片区将发挥好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的独特优势,开展更多的“首创性”“原创性”探索,把苏州自贸片区打造成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创新的重大平台。

以往中欧班列保税转口离境货物与国内一般贸易出口货物不可同箱混拼,必须分别装箱、按照铁路配载要求配成整车皮才能发运。连云港片区根据企业诉求,首创中欧班列“保税+出口”货物集装箱混拼新模式,即保税转口离境货物与国内一般贸易出口货物拼装在同一个集装箱内进行发运,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等待时间,提升国际班列的装箱发运效率。

截至今年3月,连云港等地参与混拼的保税货物近490票,保税货值超434万美元,混拼货值超1020万美元,平均每票为企业节省73%的物流成本。同时,解决了以往监管模式下铁路班列需凑整发运、交货期长的问题,平均每票为企业节约发运等待时间15天以上。

聚焦定位,江苏特色鲜明

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定位,三个片区入选的案例持续深化制度创新、江苏特色鲜明。

生物医药产业是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的共同优势。如何通过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此前,苏州片区多家医疗器械企业反映由于医疗器械商品HS编码分类问题,在进口研发用医疗器械及零部件时,因产品无医疗器械注册证而无法通关,造成研发项目停滞,影响创新研发进程,不利于推动科研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苏州片区积极探索试行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截至今年6月,苏州片区已有20家企业提交381批次备案申请,通过备案后,相关产品将得以顺利通关,尽快投入研发,加快医疗器械新产品的开发与上市速度。新冠疫苗研发企业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是这项政策的受益企业,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宾博士回忆说,“2020年2月底、3月初国际航班断流时,如果按常规流程,研发所需的进口材料需要三四个月才能拿到,通过这项政策开辟的绿色通道,我们从提出申请到拿到材料只用了不到一星期。”

提升产业竞争力离不开完善的配套服务和平台作支撑。入选的“‘1+N’科创融资综合解决方案”,是南京片区根据科创企业成长特点与资金需求,推出产业科技金融融合创新综合解决方案“灵雀计划”,构建以政银科技贷款为核心的多样化科技金融产品体系。科技金融支持企业发展“1+N”模式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0年12月,片区共集聚科技类基金90余家、创投机构84家,科技金融服务覆盖科技类企业1000余家,企业获得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科技贷款支持近70亿元。

南京江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林其坤介绍,南京片区搭建“科创数金”政企银一体化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全国首创基于区块链的智能保理平台,累计实现供应链融资70多亿元,通过“科技增信”为企业融资赋能。

二手集装箱交易规范化,是连云港片区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多式联运业务,以二手集装箱交易平台“箱咖集市”为载体,线上撮合交易,推进交易规范化、标准化,合理调配二手集装箱市场资源,提高二手集装箱使用频率及周转效率,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国内独家发布二手集装箱价格指数,为中欧班列物流供应链市场提供可参考依据,填补国内二手集装箱市场空白,促进二手集装箱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需求导向,企业获得感强

10项入选的制度创新案例聚焦市场主体需求,强化协同联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许可环节申报材料多、办理程序复杂、企业往返“跑腿多”等问题,南京片区通过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加强监管等措施,再造审批工作流程,实现审批许可“一次办好”、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截至去年10月,已完成“拿地即开工”施工许可改革试点应用案例18个,平均节省审批时间3个月以上。

“拿地即开工”受惠项目南京国际健康城实验学校,当年在拿到施工许可证后即刻动工。“没想到,在我们向江北新区行政审批局提交相关资料后,现场很快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真的是大大减轻了人力成本,有助企业合理、合法、有序地推进工程建设。”南京国际健康城实验学校(托马斯国际学校)工程负责人表示。

如何进一步提升物流时效?在苏州片区,企业采用“空运直通港”快速通关模式,物流时效提升6小时以上;通过减少上海货代仓库环节、取消相关收费、避免二次装卸运输、实现集拼规模运输等手段,每单货物实际节约物流成本15%—25%左右。7月,“空运直通港”迎来升级版。苏州片区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站有限公司完成首票货站直提试操作。首票货物来自苏州片区企业和舰芯片,从航班落地到舱单完成仅用时2小时40分钟。“我们的货物由于货值高、严温控、易损坏的特性,对空运物流的时效性和安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舰芯片相关负责人表示。

登录平台,用手指点点就能看到各类新闻速递、行业动态及政策解读;搜索附近就能找到符合自己需要的仓储载体;只需选择起运地和目的地,就能一键匹配各类国际物流解决方案……由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打造的苏州片区智慧物流服务平台用大数据凝聚物流“智慧”,为企业提供物流政策、地图、方案等全方位的服务。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完成国内284处仓库地理信息的标注,覆盖仓库总面积337.8万平方米,收集国内外货运时效及报价超16万条。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平台还将新增“空运直通港”“园区班列”等新业务的网上订舱功能,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链,推动苏州自贸片区走向“数智物流”。

连云港片区开展海事政务闭环管理,海事政务事项可通过邮寄受理、网上审批、邮寄发证的形式办理,实现“不见面”审批。2019年9月实施以来,办理业务量累计超13万件,占总业务量的97%以上,平均每件业务压缩审批时间约5个工作日,整体办事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65%,平均每年压缩审批时限约30万个工作日,节省各类经济成本过亿元。其中,受理通过邮寄方式来件业务近千件,邮寄发证25348本,惠及全国各地船员2万余人。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磊表示,连云港片区将继续发挥陆海联运优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枢纽海港,进一步推动口岸通关便利化改革,不断提升连云港自贸片区的开放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