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赣榆:换挡提速,农民住进幸福新居

来源:赣榆区柘汪镇 日期: 2021-08-06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盘古岭新社区是新型居住社区,一座座统一规划的“小别墅”,座落在绿树红花之间,整齐划一,格外引人注目;文化站、活动室、运动场等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不时传来的阵阵欢笑声,新农民的幸福洋溢在脸上。

连云港市赣榆区是江苏北大门,因其东部沿海、中部平原、西部丘陵山区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既有农民,也有山民、渔民、盐民的多元化居民结构,导致群众对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各有不同。

近年来,赣榆区认真贯彻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锚定目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加快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引领乡村加快振兴。2019年,连云港市赣榆区完成农房改善4027户、危房改造1200户,分别完成省定任务数的140%和127%。全年共开工建设农房改善项目21个,农房改善户数完成率和农房改善项目开工数均居全市第一。

在今年4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江苏省农房改善现场推进会上,连云港市赣榆区做了经验发言,该区创新的“1+N”多方监督机制和强化政策宣传、尊重民意等做法在全省推广。2020年连云港市赣榆区计划完成农房改善户数6000户,比市定任务增加1000户,开工建设农房改善项目30个,计划总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170万平方米,总改善户数达1.12万户。

练好“内功” 谋定后动“重规划”

”先规划后建设,无规划不建设“,连云港市赣榆区农房办相关负责人说,农房项目要做到超前谋划、高起点规划。全区到2035年基本形成1个中心城、3个中心镇、11个特色镇、搬迁撤并村庄330个、新建新型农村社区100个的区域格局。按照“重整农业、重构农村、重塑农民”的指导原则,结合新一轮镇村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因地制宜推进“多规合一”,努力做到镇村“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实现15个镇区总体规划、350个村庄建设规划全覆盖。

练好“做功” 因地制宜“创特色”

连云港市赣榆区充分尊重农民意,积极开展调查,注重打造地域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的新时代乡村。一是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发展特色来打造。充分利用小城镇镇区教育、文化、医疗、商贸配套条件好以及方便群众就业等有利因素,积极引导推动农村适宜人口向小城镇集聚。目前正在推进的30个项目中,18个项目是小城镇集中安置项目,比例达到60%。二是把依山傍海作为地域特色来打造。沿海地区突出海滨风貌,重点打造集渔民集中居住、展示渔港风情、配套电商产业等特色元素于一体的下口、小口、海脐、韩口、柳树底等5个滨海渔业新村。平原地区突出河滨风貌,重点建设融入田园元素的厉庄梧桐居、丹桂居等新型农村社区。西部山区突出丘陵风貌,重点建设班庄前集、黑林河西等特色田园乡村,让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三是把历史遗存作为文化特色来打造。充分挖掘齐鲁文化、吴楚文化印迹,重点打造以徐福文化为主题的徐福村新型农村社区、以水利文化为主题的小芦山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彰显文化底蕴、传承人文情怀。

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必须让群众安居又乐业,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厉庄镇在具体操作中,创新举措,完善综合配套让群众“舒心”,实行多元补偿让群众“安心”,确保集中居住与产业发展统筹推进、住房条件与人均收入同步提升。

练好“实功” 狠抓善治“强保障”

赣榆区围绕农民入镇后生产生活怎么安排、各项保障怎么衔接、社会治理怎么完善、基层组织怎么布局等问题,积极探索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路径。全面实行“网格化党建”,推动党组织下沉到小区、拓展到楼栋、延伸到居民。着眼“功能配套”,切实完善中小学校、医养中心、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灵活开展现金安置、房屋安置、托底安置;保持村集体资产收益权、土地承包关系、村集体债务债权关系“三个不变”;开展“致富增收”,进行清产核资,探索土地经营权试点,保证入镇农户持续增收;推进4个区级工业园区、11个镇级工业集聚区建设,扩大劳动用工需求,可为入镇农民提供5万个就业岗位;实施“新农人”创业扶持计划,打造“电商社区”“农产品工场”,推动5000名入镇农民成功创业;深化“一委三会”治理模式,构建“1+3”治理体制架构,探索“支部联建、党员联管、阵地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做”“五联”工作机制,大力培育“同德同心、和善包容”的社区文化,让群众融入新家园、乐享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