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拓宽就业路 托起小康梦

来源:宜兴日报 日期: 2021-09-24

2020年5月12日下午,在位于新街街道的宝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聋哑员工金冰正在小心翼翼地包装纸箱。车间现场管理人员张敏介绍,金冰上班若一个月满勤的话,不包括“五险一金”,有4000多元报酬。目前,公司共安排6名残疾人就业,远远超出规定的按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要求。

宝艺新材料公司是我市非残疾人集中就业民企中,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较高的企业之一。眼下,我市像该公司这样超比例或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事业单位有550多家,安置残疾人就业1100多人,加上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安置就业、“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等其他就业途径,如今全市已有1万余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占有劳动能力残疾人总数的86%。

拥有就业机会、实现自食其力,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增强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的最有效途径。为此,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残疾人脱贫奔小康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措施,帮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了就业梦想。尤其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市出台了相关补贴奖励政策措施,对受疫情影响的本市企业,在疫情期间免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同时,市残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出台了《宜兴市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和超比例奖励办法的实施细则(试行)》惠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给予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或超比例奖励,且在一级响应期间,补贴和奖励标准提高50%。这些政策措施较好地保障和促进了残疾人就业。

全市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千方百计克服用工成本提高带来的不利因素,想方设法安置残疾人就业,真正发挥了集中就业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作用。目前,全市135家集中就业企业共安置本地残疾人就业6700多人。其中,远东电缆有限公司着力提升残疾员工的就业技能,利用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市爱德培训学校,举办了多个就业技能培训班,帮助2000多名残疾人在公司顺利就业。江苏拜富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残疾员工的不同残疾情况,给他们安排绿化管护、卫生保洁等匹配的岗位,每天工作不超过两个小时,上下班制度相对健全员工明显宽松,且按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报酬。目前,该公司已安置60多名残疾员工就业,他们与健全员工一样,能享受到自食其力的快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对于智力残疾、精神残疾、重度肢体残疾的就业困难残疾人,如果不帮助他们解决好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其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为他们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为此, 市残联倾力提升这部分残疾人的社会保障能力与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会同各镇(街道)、部分村(居)建设了一批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技能培训、康复训练、文体活动为一体的“残疾人之家”, 并动员爱心企业主提供辅助性就业项目,让残疾人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有“残疾人之家”33家,参加辅助性就业劳动的残疾人有500多人。市残疾人托养中心是目前我市规模最大的“残疾人之家”,其出台了一整套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辅助性就业劳动管理制度,取得了“托养一个人,解放一个家,解决一个社会问题”的效果。该中心在市沪花文具有限公司的支持下,在中心设立了公司的福利车间,为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简单易操作、无危险性的工种。来自宜城街道的智力残疾人霍某某,自2017年11月中旬该福利车间投用以来,就一直在此工作。他的父亲欣喜地说:“福利车间投用那天,我就陪着儿子与市沪花文具有限公司签订了《全日制劳动合同书》,儿子每月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吃住都在托养中心,解决了全家人的后顾之忧。”

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提升残疾人整体就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我市一系列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政策的激励下,部分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积极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中,涌现出马伟忠、夏正平等一批自主创业的优秀典型。由于双腿残疾,不便出门,和桥镇残疾人夏正平自2006年起就在网上售卖自己加工的石英比色皿产品。通过10多年的打拼,他不仅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还吸纳了当地一批残疾人就业,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目前,他还担任市残联组织的电商培训班老师,定期为残疾学员培训,让更多人分享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与此同时,我市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还通过创办陶艺实训基地、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等各类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目前,全市有各类残疾人创业就业基地50多个,吸纳残疾人就业430多人。残疾人陈忠庆在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的指点下,紫砂制作技艺取得了长足进步,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去年举行的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他还获得了陶艺项目第一名的好成绩。“我对社会的关爱心存感恩,在近五年中,我带的徒弟有20多人,他们不仅实现了自食其力,还过上了小康生活。”陈忠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