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昔日盐碱地,今朝米粮仓

来源:新华报业网 日期: 2021-10-20

金秋十月,天高气爽,秋风吹过,稻浪翻滚。盐城市大丰区沿海乡镇草庙镇,历经十多年旱改水工程,终于由过去的高亢盐碱地,一跃成为全省闻名的优质稻米基地。

有谁能想到,这片成陆不过300年,耕作才有数十年的滩涂盐碱地,如今已变成了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每年的粮食总面积达17.9万亩(双季),产粮9万多吨,其中优质水稻4万多吨,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废灶兴垦成就沿海农业大镇。清嘉庆年间,海水东迁,草庙成陆,200多年间上游渔民、灶民不断云集到此,或捕鱼为业,或煮海煎盐,直至上世纪50年代初,成为大丰区最后一块煎盐地的草庙镇响应国家号召,彻底废灶兴垦,10多万亩盐碱荒滩逐渐转变为万顷良田,大批上游农民和海门南通等地移民搬迁而来,相互学习,共同协作,使当地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由于地势高亢,土壤贫脊,当地只能以玉米、棉花、大豆、油菜、二麦等轮作为主,水稻一直是当地农民可望不可即的产业。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田全部分给了1万多户农户承包经营,调动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的温饱有了根本的保障。历经四十年发展,当地的农业机械化有了巨大的发展,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不少农民走出承包田,或创业、或劳务,田外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而原有的家庭联产承包的零散经营体制已成为制约农民走出田园的桎梏。

规模流转奠定现代农业根基。2013年以来,草庙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政策,立足草庙实际,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广泛推进土地有偿规模流转,以村为单位进行试点,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新东村因为农民大量外出,农民流转意愿普遍而且强烈,他们就以新东村为试点,率先开展规模流转,到2014年底,全村8000多亩农田几乎全部流转。石万明、卞靓皋等三名农机大户、种植能手通过公开竞标,接手所有流转土地经营,并全面实施旱改水工程,其中石万明一户就接手土地5000多亩,从事稻麦轮作生产,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粮王”。新东村成功实践为全镇规模流转土地积累了经验,草庙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精神,完善土地流转程序和合同,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到2020年底,全镇共流转土地9万多亩,占总耕地的86%,一举成为全区土地流转面积最大的镇。所有流转土地全部按要求,通过上级阳光平台公开招标,由各类生产经营大户接手经营。土地流转不仅为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条件,也为川鹿现代农业园、圩东梨园、四灶果蔬园、上海市外优质农产品基地等一系列现代农业龙头园区、基地的创建开辟了良好的通道,由此带动了草庙农业高质量现代化发展。

标准化生产打造沿海米粮仓。草庙镇在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稳粮保供政策,适度控制设施农业规模,控减耕地非粮化经营,大力推进粮食标准化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动各类种植大户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引进优质粮食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实行肥料、农药规范化使用,落实农技专业人员跟踪服务,做好信息收集、登记、汇总工作,及时组织申报江苏省绿色稻米基地项目。与此同时,该镇9.5万亩高标准农田全面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2019年,2.5万亩水稻成功通过省级优质稻米基地验收,2020年该镇继续加大监管和服务力度,提高粮食生产标准化水平,当年底又有2.8万亩水稻通过省级优质稻米基地验收。至此,草庙镇80%以上的水稻成为国家重点粮库的优质储备粮。该镇继续鼓励粮食种植大户,根据自身实际,主动与周边大中、川东等农场合作,拓展粮食种业项目开发,在保证国家稳产保供的同时,提高粮食生产效益,为国家优质粮食生产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