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文脉讲好今朝故事 第三届“中国大运河文学论坛”在淮阴开幕
来源:新华网 日期: 2021-08-05
“悠悠运河水,文脉润古今。”11月28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大运河文学论坛”暨“漂母杯”全国知名作家写淮阴采风创作活动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举行。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江苏省作协原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赵本夫,江苏省作协一级巡视员、党组副书记王朔,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毅,中共淮阴区委书记董国喜等领导嘉宾和来自国内运河沿线城市知名作家和文学大咖出席开幕式。淮阴区人民政府区长陈张主持活动。
近年来,淮阴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要求,积极响应淮安市“千秋淮扬”文化高地定位,明确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两口一高”(即古清口、五河口,高家堰)发展布局,统筹推进文化运河、生态运河、经济运河建设。
今年,淮阴区以“孵化文艺精品、培养文化淮军”为宗旨,通过成立名人工作室、组建专家智库等实体化建设方式,设立文学、音乐、书画等六大功能室,搭建精品孵化平台。为加快文艺精品生产,淮阴区以“双名工程”为抓手,深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爱心文化等地方人文内涵,建立文艺精品库,实施重点作品签约制,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另外,今年淮阴区“双名”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还从题材选择、艺术水准等方面综合考量,选择10个项目进行重点签约扶持。
“前两届论坛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流动的运河文化得以广泛的继承与传播。”中共淮阴区委书记董国喜衷心感谢各位知名作家、文学大咖对活动的倾情相助与鼎力支持。作为运河之子,他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的赤子情怀,抒发了自己对运河的无限崇敬与深爱之情。董国喜说,“让我们乘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东风,借各位大咖的生花妙笔,把大运河的前世今生以及美好未来描绘出来,使流淌的运河文化真正成为充满生命力、展示生产力、彰显软实力的精神大餐。”
“大运河贯通南北、联通古今,蕴含着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文化基因,是传承千年的文化动脉,也是滋养文学的灵性之河。”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毅表示,淮安自古“因运而兴、因运而盛”,明清鼎盛时期曾是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是“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中国运河之都”,诸多文学巨匠在这里留下记淮咏淮赞淮的不朽著作。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围绕“千秋淮扬”运河文化高地定位,聚力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深入实施“水懂我心、自然淮安”全域旅游战略,着力讲好淮安故事、留住厚重记忆、再现运河盛景,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他希望淮阴区委区政府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以历史的视野、科学的理念、发展的眼光扎实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深化拓展“漂母杯”品牌影响,加强文艺精品孵化,高质量打造运河文学高地,让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化”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表示,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最古、最长、最大的运河,是我国最大、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运河是物质的,也是文化的;既是古老的,也是时代的。它从古到今一直造福于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自然文化遗产都是无法与运河相比的。运河是经济之河,文化之水,同时也是文学之源,是文学创作的源头活水,是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利用好大运河的传统和现实素材进行文学创作,讲好运河故事。运河故事就是生动和伟大的中国故事,讲好运河故事最基础、最主要的是要做好运河文学创作。关于运河文学创作,章剑华建议大家围绕“原创”“精品”“转化”“传播”这四个关键词来进行运河文学作品创作。章剑华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积极推动运河文学创作,多出精品力作,拓展多元转化,实施有效传播,为繁荣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作出新的贡献。
江苏省文联主席章剑华,江苏省作协一级巡视员、党组副书记王朔,中共淮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毅,中共淮阴区委书记董国喜共同启动第三届“中国大运河文学论坛”暨“漂母杯”全国知名作家写淮阴采风创作活动。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淮阴区文艺精品“孵化器”揭牌仪式,淮阴区2020年度获得省级以上政府奖项的文艺精品项目颁奖仪式和淮阴区2020年度文艺精品扶持项目签约仪式。另外,作家朱乐天还将其撰写的《韩信赋》用花岗石雕刻,配上韩信故事浮雕,赠送给淮阴区。
启动仪式结束后,中国著名作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赵本夫以“运河文学的时代担当”为题作主旨分享。
据悉,本次“中国大运河文学论坛”暨“漂母杯”全国知名作家写淮阴采风创作活动共为期3天,接下来,还将举办圆桌论坛和名家采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