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全面小康丨扬州市江都区:扎根水乡二十载真心照亮致富路

来源:“学习强国”扬州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1-25

“早上去纪家组,一条田间水泥路放样,1000多米长,3米宽,这条路打好了,黄思村就组组通水泥路,全村有了循环观光线。”8月31日大早,“秋老虎”发威,在现场跑了几圈,张丽花的后背就已湿透。今年47岁的张丽花是扬州市江都区武坚镇黄思村的党总支书记,1998年就到村里工作,是武坚镇14个村唯一的女“一把手”。

在她的带领下,近10年来,黄思村的考核年年在武坚镇得第一,先后被评为扬州市文明村、江都区综合考核先进集体。张丽花本人被表彰为江都市十佳社区女干部、江都区三八红旗手等。

22年摸爬滚打,扎根水乡,也让张丽花成为村民眼中的最美“小花”,如同河塘边、村庄旁那一丛丛朴实无华的“芦柴花”。

水路“秀”出水美农家

走进村里,处处小桥流水。丰富的水资源,不仅让黄思村村民大发水财,水清岸绿,也成了村庄的一道道风景线。

来到水产养殖户凡元明的塘口上,他正在组织10多名劳力捕捞罗氏沼虾。“不是张书记帮忙,今年的虾养不起来。”凡元明说,受疫情影响,虾苗运不进来,购苗资金也困难。张丽花三天两头到塘口来看,打听虾苗行情、价格,还帮联系“党员先锋贷”,帮他联系到20万元贷款。

“黄思水网密布,村里就积极引导村民走水路、发水财。只要他们有需要,肯定会帮他们一把。”张丽花介绍,目前村里有特水养殖面积1000多亩,养殖户36户,主要养殖罗氏沼虾、青虾、螃蟹等特水,是武坚水产养殖第一村。2020年村里结合江苏省居民学校创建,以及凡元明的江明水产有限公司,把全村的养殖户集合起来“抱团取暖”,做大水产特色。

蔬果“结”出观光农业

黄思村北边是苏武农业园,八九月正是黄桃、葡萄、梨上市时。

“前些时候,天天下雨,天天担惊受怕,就怕葡萄淹了,到手的钱打水漂。”葡萄种植大户姜会红说,那段时间张书记一天跑三趟,还经常半夜打电话问她情况。有一天凌晨3点多,雨下得哗哗的,张书记带人到园区,查看水情,当时大棚外沟已有半墒水,情况紧急,她拿起铁锹,带领村干清沟理墒、放闸排水。“我老家是郭村的,在黄思种葡萄种了12年了,我把张书记当成娘家人。”姜会红开心地笑起来。

把张丽花当作娘家人的又何止姜会红,黄桃种植大户张效敏来自东北,在园区落户后,张丽花多次带领专家上门,为他挑选黄桃品种、指导病害防治。“张书记对我的事很上心,像今年种的新品种‘锦绣’黄桃,也是她帮着参谋的,这一季亩均效益达到6500元。”说起收成,老张一脸开心。

“农业园现在有果园900多亩,为了做优做强园区,张书记邀请专家每年淘汰一批老品种、新建连栋大棚,方便游客观光、采摘。”黄思村村民主任李华祯介绍,这两年武坚镇的花鱼塘湿地公园、勇龙生态园都做大了乡村游,黄思村毛遂自荐,将葡萄园、黄桃园、樱叶园等纳入了旅游线路,提供给游客采摘、购买、体验,苏武农业园的名声响了,采摘的人越来越多。2019年,村里又投资100万元,创建扬州市美丽宜居村庄——张扁,极大改善村内环境,让游客在黄思有吃、有玩。

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黄思村是武坚镇的“南大门”,共有7000多亩耕地,34个村民小组,6200多人,是武坚镇人口规模最大的村。去年村民人均收入43555元,位居武坚镇前列。

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得益于村里的体育护身用品产业基地的发展。黄思村有52家企业,形成体育护身用品、古琴古筝及配套产品、气动液压三大支柱产业,企业数在全镇最多。特别近几年,护身用品异军突起,形成特色产业基地,不少农民进厂当工人,领起“双工资”。“除了在厂里上班,不少村民还带回家加工,现在全村有三五百人从事这个护身行业。”张丽花介绍。

走进扬州吉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车间里凉风习习、机杼声声,“我是小纪镇人,是张书记的热心服务把我吸引过来的。”企业主陆国春介绍,他还没和村里开口讨论用地、用工等问题,张书记已在卫生院东侧划好厂房用地,并联系到熟练工人,让他很是感动。

“陆总是只金凤凰,不仅他自己来了,还带来了配套的企业,现在村里护身用品产业基地越做越大。”张丽花说,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村里陆续投入500多万元,把3000多平方的旧仓库进行改造,建成标准化厂房出租,既解决企业困难,又增加村里收入。

“厂里有100多人上班,大多是本地人,多的一年八九万,我因身体原因,一天65元,很开心。”36岁的凌金华,正在电脑前联系客户。大学毕业的她,因患尿毒症于2014年做了换肾手术,后来在张丽花介绍下,来到吉威公司上班。小凌说,“很感谢花姐,给了我再次工作的机会,让我的人生重新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