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7-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克时艰、砥砺奋进,不仅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还积累了宝贵而深刻的革命建设、治国理政经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但具有全局性的理论意义和先导性的实践内涵,而且彰显着党的“以史鉴今的智慧”与“制度先行的智慧”。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彰显党“以史鉴今的智慧”。“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不仅体现在党对于中国革命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总结与归纳,还体现党在治国理政方面的唯物辩证法思想。中国共产党是生于忧患、成长于忧患、壮大于忧患的政党,也是一个具有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的政党。百年征程的风雨洗礼,从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前行中找到航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以忧患意识和问题导向培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队伍,磨砺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还造就了一大批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理论指导的党和国家的缔造者、建设者和奋进者。

从成立之日起,党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审时度势、客观分析、沉着应对、奋发有为,既在反动势力的高压中保持清醒头脑,对敌我形势进行正确研判,与“三座大山”进行不懈斗争,又在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革命洪流中凝聚力量、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倘若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明确的问题导向,怎能判明“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如若不辨敌我,怎能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在运用阶级分析法时,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理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最终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道路”,这彰显着党在革命时期的“以史鉴今的智慧”。

在中国建设和改革时期,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客观分析中国国情,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规律来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忧患意识和问题导向来勇于面对困难、风险、危机和曲折,做到遇变不惊、攻坚克难,最终化险为夷,这同样彰显着党在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以史鉴今的智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要求全体党员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看家本领,并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三会一课”和党纪党规等,从根本制度来着力巩固与夯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说明党始终重视学习历史、总结经验,善于从历史规律中找到前进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彰显着党在革命建设、治国理政上的“以史鉴今的智慧”。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彰显党“制度先行的智慧”。一定的社会制度都拥有相应的意识形态功能。社会制度更迭之时,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应“从世界的原理中为世界阐发新原理”,并从日常生产生活活动中探索并及时总结新的社会制度的规律;与此同时,意识形态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并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借助社会制度来影响人和社会的选择过程和结果。

结合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正反两面的经验与教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且具有前瞻的未来视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方面理论与实践的总结与提炼,也体现着当代科学社会主义以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引领其他建设协同并进的中国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制度建设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项就是从制度层面稳步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在归纳总结发展中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同时,重视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制度先行”,从而引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问题,党需要在重要的历史方位和发展节点审时度势、综合研判,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并从根本制度层面加以巩固与夯实。否则,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就会迷失原本的正确方向,经济社会发展也会丧失应有的人民立场。

新时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运用时代视角和战略思维来观察、思考和处理党和国家在发展中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指导思想理论建设等,并形成与夯实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相适应的相关体制机制,从而彰显党在革命建设、治国理政上的“制度先行的智慧”。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