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农房改善的“睢宁模式”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13
抓紧抓好农房改善工作,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徐州“大家庭”的迫切需要。
作为农业大县,睢宁有近80万群众生活在农村,村庄布局松散零乱,基础配套设施缺乏,“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农民群众最迫切的希望和最美好的向往。
睢宁县顺应群众期盼,主动探索、先行先试,按照“四化同步”理念推进农房改善,以提档、提质、提效为主线,将农房改善与人居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建设紧密结合,全力打造农房改善的“睢宁模式”和乡村振兴“睢宁路径”升级版,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让新农村更有品位、更有特色、更有底蕴。
在项目建设上提档升级 让群众住上好房子
走进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睢宁姚集镇高党村,干净平整宽阔的柏油路,一栋栋白墙灰瓦的农民别墅整齐排列,房前屋后绿树成荫,宽阔的商业街穿村而过,村史馆内,老人们正畅谈着高党的新变化,村足球场、篮球场上,孩子们正在快乐地运动;村服装厂生产车间内,村民们正忙而有序地加工服装……在高党村,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随处可见。
高党社区新建的集中居住区建成两层“别墅”楼房630余套,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村党总支书记宋斌介绍说,村内统筹设计建设路网、绿化、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以及村史馆、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公寓、村民议事堂、百姓大舞台等公共服务设施,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和城市相同的公共资源。
睢宁县紧紧扭住农房改善项目这一“牛鼻子”,设置“一办八组”工作机构系统推进,实现了规划和流程的“双规范”、进度和质量的“双提升”。高水平编制规划,坚持“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工作思路,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系统优化调整镇村布局规划,优选19家设计院组成名录库,从源头提升村庄规划方案质量;对已建成的43个农房改善项目进行实用性规划“回头看”,严格对照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标准提档升级,确保让老百姓住上好房子。
高标准推动实施。制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施意见》,明确农房建设的程序和内容,指导镇村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加强与中建五局、中核建工等资质高、信誉好、管理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合作,并抽调20余名专业人员组建监督队伍,多措并举开展巡查,全力提升项目质量,着力打造精品工程。高质量服务群众,坚持户型设计多样化,尽量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并统一规划建设45-80㎡的保障性用房,用于农村四类重点对象安置,303户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截至2019年底已建成农房改善项目77个,集中安置102个行政村,实现19万人入住新居,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镇区集中“双沟模式”、规划居住点集中“高党模式”和旧村改造“鲤鱼山模式”。
在生产生活上提质扩容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村里以前只有一条水泥路,现在村里4条主路都是柏油路,每户家门前都是压磨水泥板路,房屋修缮一新,每户都有专门的菜地种植蔬菜和果树,鲤鱼山庄里有鲤鱼泉、风雨亭、龙鲤文化中心、锦鲤一条街等18景,在家门口就有好工作……”
6月30日一早,睢宁王集镇鲤鱼山庄8组58岁村民陈菊花和往常一样来到村集体产业老磨坊开始做工,谈起鲤鱼山庄两年来的改变,她如数家珍。
在睢宁王集镇洪山村鲤鱼山庄,随着农房改善和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安居、康居、乐居红利正成为这里村民的“标配”。
睢宁县在建好农房硬件的基础上,扎实做好产业发展、长效管护等“后半篇文章”,让群众住得舒心、过得顺心。把做强产业作为第一要务。依托镇级工业园区、新型社区高标准厂房和黄河故道沿线资源禀赋,放大电商、饰品加工、旅游等产业优势,积极建设“家门口的工厂”,打造“没有围墙的基地”,培育“乡村旅游示范带”,让群众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深化四级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建设,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形成了稻米、蔬菜、食用菌等多个初深加工链条,带动6000多低收入人口增收致富。
把做足功能作为核心工程,坚持“功能优先”,制定《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配置标准》和《“比学赶超高党”提升计划表》,高标准配套幼儿园、卫生室、数字化图书馆、微动力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形成乡村智慧图书、污水处理、沼气运营等“八大模式”,镇村公交、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沼气运营在全省推广。把做优环境作为最大民生,结合“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和“百村万树”工程。4年栽植树木超过3000万株,9个镇(街道)获评省级生态文明示范镇,鲤鱼山庄等多个村入选国家和省市试点村、示范村。
在社会治理上创新提效 让乡村形成好风气
睢宁县注重把文化建设和乡村治理有机结合,两手抓、两手硬,推动住房“外在颜值”与百姓“内在气质”同步提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乡村善治,不断提升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了从“村庄美”到“人文美”的提升。
强化组织引领力。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堡垒,探索村书记专职化管理,持续加强村干部培训,村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93.5%。构建党建领航的“四位一体”基层治理体系,全县1.2万名党员参与网格服务,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引领作用显著,“一个网格管全部”的格局基本形成。构建“三委四会”村务民主决策机制。凡涉及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须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经村“两委”充分协商、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参与,严格按照支委提案会提出事项、三委议事会商议方案、村民听证会听证议决、党群评议会跟踪问效的程序民主决策,确保村务工作公开透明、合法合规。
构建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立足全县1个整体、18个镇(街道)、400个行政村(社区),构建集党建、综治、信访、民政、宣传、司法、环境整治等为一体的“1+18+400”的网格化管理体系,着力打造“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上办”的社会治理新局面。推进创建全覆盖。坚持“以我为主”,以省级标准推动文明镇村自主创建,广泛开展“睢宁好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将文化礼堂等文娱场所与新型农村社区一体谋划、一体建设,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全覆盖,6个镇、12个村(社区)获评省级文明镇村,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占比超60%。
(文/徐报融媒记者 刘作霖 图/徐报融媒记者 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