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江苏扶贫开发重点片区全面小康的建议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之一。地处苏北的西南岗地区、成子湖周边地区,黄墩湖滞洪区,石梁河库区,刘老庄地区和灌溉总渠以北地区等六个集中连片地区,涉及14个县(市、区)、59个乡镇、908个行政村,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薄弱的地区,也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扶贫开发的重点片区。
片区扶贫为提升江苏苏北经济薄弱村整体脱贫起到重要作用,“十二五”时期片区扶贫工作也取得较大成效。但调研发现,当前片区扶贫工作仍存在资金总量不足、配套资金比例过高、“五方挂钩”实施进度缓慢以及小额扶贫贷款难以满足现实生产需求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重点片区全面达小康,笔者建议:
加强扶贫资金管理、提高片区扶贫绩效。首先,建立片区专项资金项目、改善片区与非片区资金矛盾。在省一级建立片区专项资金账户,规划六大片区项目设计和完成计划;同时,增加对辖区内有片区规划县市的扶贫资金支持力度,缓解当前片区与非片区扶贫资金投放矛盾。其次,成立片区扶贫资金管理委员会、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建立省一级的片区扶贫资金管理委员会,协调财政、挂钩单位支付、县市财政配套以及其他资金投入等四个方面的资金来源,在统一的平台中运作片区扶贫资金;制定严格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各片区扶贫资金的使用。再次,加强对片区重大项目的审计和第三方监管,增加片区项目实施透明度,确保项目落在实处。建议出台专门文件,具体明确垂直管理央企和事业单位扶贫社会责任。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扶贫工作的宣传工作,提高全社会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
落实农业产业化项目、提高低收入农户脱贫能力。首先,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重点发展片区产业项目建设。引进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到片区投资建厂,以增加低收入农户就业机会、提高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为工作重点,增强片区低收入农户脱贫信心。其次,把选好农业项目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贫困首选、产业优先、群众参与、效益第一”的原则,坚定不移地实施“产业拉动、项目扶持”战略。对产业化项目,要严格按照“四依托”、“两能够”标准选好项目。再次,把切实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放在首位。在项目确定上,坚持两个原则:群众参与原则,确定的项目必须是当地群众感兴趣、学得会、干得了、做得好的;政府认同原则,扶贫项目必须经县、乡政府认真筛选和论证,取得县、乡政府和村委会三方认可确定。
推进二三产业发展、提升片区经济发展水平。首先,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积极引导就业能手和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典型为农户提供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农户提供就业指导;同时,政府定期公布就业信息,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其次,鼓励支持片区农民自主创业。通过完善和强化产业扶持政策,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兴业,提高乡镇企业发展质量,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再次,建议设立片区镇村二三产业发展基金。对县域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都市生态环保型的、成长性好的、对壮大县域经济且大批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的、劳动密集型的、以及创品牌、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应给予奖励和扶持。最后,加大对二三产业融资扶持力度。继续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促进银企合作;为片区二三产业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首先,加强片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定片区农业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巩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强片区灌溉用的渠道及其田间建筑物,排涝用的排水沟道、农田桥、涵、排水闸、排水站及抗旱用的水源设施,保障农田基本建设。其次,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经济发展层次夯实基础。进一步推进片区农村公路建设、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农村电网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人居环境建设以及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和出行条件,促进文化、教育、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再次,加快人口从经济薄弱村向片区主要乡镇转移。中心城镇对于促进乡村人口就地城镇化具有特殊作用,片区县域城镇化应在做大县城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中心城镇的建设。
推动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释放制度创新红利。首先,推动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促进土地高效流转。鼓励发展农村产权流转中介组织,探索采取评估、协商、仲裁等有利于产权流转的价值认定办法,促进土地集约化经营。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和重构,多途径促进金融资本回归农村农业。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回收,在控制涉农贷款风险的基础上,扩大农村信贷配给。再次,创新农村社区管理体制,实现片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积极构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的法律制度体系,坚持把国家管理社区的公权力归还给社区及其社员。同时,设立新型社区居委会,下沉政府管理和便民服务职能,实现政府管理与社区自治的有效衔接。
(包宗顺 赵锦春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