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如何获得这张国家级“金名片”
来源:南京日报 日期: 2021-10-26
日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态文明论坛在昆明开幕,生态环境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南京浦口区光荣“上榜”,国家级“金名片”,南京再添一张。位于长江北岸的浦口,如何“过五关斩六将”获此殊荣?日前,记者探访南京浦口区,深入了解这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背后的故事。
“森林氧吧”老山狮子岭。南京浦口区委宣传部 供图
顶层设计,打出生态文明建设组合拳
“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区重点工作‘一把手’工程,突出环境治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工作重点,打出组织实施和统筹推进的组合拳。”南京浦口区生态环境局局长赵谦介绍,南京浦口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构建区街道村三级推进制,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实行区领导包挂、部门负总责、项目具体到人,保证各项工程快速有力推进。
河长制、生态环境信息公开制、污染排放许可制、区域补偿制、生态环境责任追究制……采访中,南京浦口多位部门负责人表示,过去几年,是南京浦口区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的几年。
除了常规的机制外,南京浦口站位长三角一体化,跨省域结成滁河治理“共同体”;打破街域部门藩篱,实现老山治理“一盘棋”;强化顶层设计,在项目会审中强调环境评价“一票否决制”……从顶层设计到全面部署,为生态文明美美与共提供了“浦口经验”。
制度的保障,带来的是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和质量的提升。
5条入江支流均值水质达标率100%;2020年度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排名江苏省第一……“生态之美由制度之力支撑,也彰显出制度之美。”南京浦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的长江北岸,山水为衣,村落为饰,“江北明珠”愈发璀璨。
全域旅游,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如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南京浦口的答案是——推动全域旅游,建设“都市圈最美花园”。
在老山东麓,亚洲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室内休闲游乐综合体华昌龙之谷,国庆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74.80万元。
乐园旁边,配套的蜂巢酒店已然成为新的地标建筑。看着眼前的一切,老山管办综合部部长汪峰感慨良多,曾经,这里山石裸露、植被破坏,一度是老山环境最差的一片区域。如今,依托悬崖矿坑,在宕口修复的基础上打造了与山体相融相生的仿生特色酒店。
建筑之美同样散落在四方当代艺术湖区。全球24位建筑师和艺术家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天马行空的艺术实践,20余栋具有特色的当代艺术建筑散落在山林中,成为网红打卡地。
从346国道明因路段左转驶入宁江路,“春江十里”几个字即刻映入眼帘。从这里开始,全长18.3公里的长江线可以让人们把长江两岸的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红黄蓝三色路面标线犹如彩虹环绕乡间,红色塑胶慢行道在一侧蜿蜒向前,为乡村旅游增色不少。
南京浦口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南京浦口全域旅游产业已经构成了以老山为轴、长江和滁河为两翼的旅游格局,形成了创新示范的“浦口经验”,一座生机盎然、青山绿水的立体城市跃然于长江北岸。
特色田园乡村不老村。南京浦口区委宣传部 供图
共建共享,全民参与守护青山绿水
雷朝凤是珍珠泉管办老山保护促进中心副主任,每隔几天,她都会打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在上面她会发现许多来自民间的“老山守护者”。
“一直以来,有很多公益爱好者和团体组织,自发地守护老山。”雷朝凤表示,这些公益爱好者大都选择徒步,进入老山开展环保公益。
与这些无名志愿者不一样,老山护林员则是生于斯、长于斯。从1989年开始,秦华便成为老山林场的一名护林员,每天徒步10公里对于他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除了巡山,环境卫生保护、动植物管理、土地资源管理,都是秦华的工作内容。
有守山者,就有护水者。
47岁的杨金龙是一名江豚守护者,在退捕上岸后,他和其他11名昔日渔民一起组成了巡护队,加入江豚保护协会,在监测点观察江豚出现的时间、数量和活动规律。
几年来,巡护队拍摄了许多江豚的珍贵画面,也发现了一些变化,“最大的变化是能经常看到小江豚了,说明江豚的繁育状态很好。”杨金龙说,“今后的孩子又能像我小时候那样经常看到江豚了,希望全社会更多的人参与到长江生态的保护中来。”
“南京浦口的山水滋养着一方百姓,这些人,也以自己的行动回馈这方土地。”赵谦表示,除了协会、志愿者、普通居民的自发行为外,南京浦口区正构建起“大环保”理念,形成强有力的环境保护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