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态循环优势,做足融合发展文章 泰兴现代农业产业园迈向国家级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8-13
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有效载体。江苏省泰兴市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中,围绕银杏产业升级和保障生猪有效供给,科学进行产业布局,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和发展方式转变,为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创造了新经验,为探索农业持续增效开辟了新途径。
今年4月,泰兴市开始在原有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上,规划创建总面积14.5万亩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近年来,园区积极顺应乡村振兴发展大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优化产业发展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将园区打造成“绿色发展型、产业融合型、科技示范型、富民强农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聚力建设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生猪—银杏”产业集群,推动了种养循环产业链、产业融合发展链的进一步完善,为补齐“三农”发展短板、富农强村打下坚实基础。
规划先行,一体化布局产业
“建设国家级农业产业园,我们既要立足全市农业产业基础,也要对原有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通过对各类要素重新整合,以信息化手段推动生猪、银杏产业提质增效,以智能化手段加快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和演化升级。”泰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闾月清说,“所以在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后,我们首先对园区进行了整体的科学规划。”
在产业园规划中,泰兴市围绕相关政策,从放大自身产业优势出发,划定涉及辖区北部新街镇、宣堡镇、元竹镇、根思乡、农产品加工园区“三镇一乡一园”14.5万亩的园区范围,其中核心区面积2.2万亩。确定产业园以生猪为基础主导产业,以银杏为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
“我们规划从一体化着眼,发挥355、232两个省道等区位交通优势,跳出苏中,立足华东,放眼全国,综合考虑了市域城乡空间结构、产业分区布局和服务支撑配套,总体形成‘两中心、三分园、四基地’的规划布局。”闾月清说,其中生猪种养循环园、银杏食药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三分园’占地2.16万亩,生猪健康养殖基地、消纳粪污的蔬果基地、消纳粪污的水稻基地、银杏套种间种基地‘四基地’总面积则超过12万亩。
在产业化布局中,园区规划从养殖种植、精深加工、冷藏物流、科普拓展、教育培训、农旅融合等板块的组合着手,提升产业关联度。“这些组成部分分开来是板块,合起来是一个整体,既有系统的一体化思维,又有具体的分工协作精神。”闾月清说,比如在产业化联合体方面,规划了发展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化联合体。农旅融合方面,由西向东,古银杏公园突出康养休闲、农业园区突出采摘体验、加工园区突出工业旅游,各有侧重,点线面结合,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提出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农旅融合品牌的目标。
种养循环,推动生态化发展
总容量3.6万立方米的沼气池不仅将沼气接入周边的1000余户农家,还将余气转化为电能后并入国家电网。以生猪养殖为主,正在新街镇建设年出栏10万头种猪场的江苏洋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用生猪干粪及沼渣生产有机肥,水粪进入沼气罐和沼气池,沼气发电,沼液经过水处理系统生物降解后通过管道输送到园区果蔬粮田作为肥料,有效解决了养殖粪污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了生态种养结合的良性循环。
这一“猪—沼—果—粮—电”的循环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正是泰兴市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推动规模化种养以及农业绿色发展的一项成果。
“生猪养殖是我们产业园的主导产业,而养猪产业发展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对粪污进行处理和再利用,进而走出绿色生态发展道路。”新街镇党委副书记、园区分管负责人严俊溥说,园区在规模养殖企业主推“洋宇”模式,中小养殖户采取“蓄粪池+沼液车+田间调节池”方式,将绿色、生态科技融入畜禽养殖循环链中。同时全面推进养殖粪污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努力实现“三个循环”。
具体来说,就是鼓励洋宇等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完善内部基础设施,丰富优化林下养殖品种,新建有机肥厂,打造“畜禽养殖—果林—稻麦—气—电—有机肥”横向生态循环链,提升立体经济效益,优化龙头企业内小循环。
同时,拓展农业园区中循环,在原有25公里的沼液管道铺设到田间地头实现精准施肥的基础上,购置了沼液运输车、送肥车,实行沼液、有机肥多基地配送,全面提升粪污处理率和有机肥覆盖率,通过配方式施肥进一步改良土壤,实现果蔬种植量质并举,突出农膜废弃物回收和蔬菜尾菜打包处理,试行种植业主蔬菜尾菜置换有机肥模式。
严俊溥说,第三个“循环”就是打造国家园区大循环,围绕构建“种植—养殖—能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实现生猪养殖与银杏种植的生态转换,促进两大主导产业优势互补与协同发展。比如以育桦公司为核心,利用银杏残叶降低生猪粪便臭气;以九鼎饲料企业为核心,利用超微粉碎的银杏叶渣,生产富含醇类、维生素的猪饲料,增强生猪生产性和抗氧化性,提高生猪品质。
接二连三,完善融合化链条
生猪养殖产业链相对完备,但仍缺少前端的高标准良种猪场,后端缺少叫得响的终端产品生产企业,而银杏由于白果价格较低也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只有将精深加工、农旅融合与种养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生产+科技+加工+营销+物流+服务”的全产业链,才能真正形成乡村发展新动力、农民增收新机制、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基于这一认识,泰兴市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围绕主导产业,整合各级财政配套资金撬动社会投资,引进培育相关企业,大力推动二三产业的发展。
泰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园区分管负责人陈君说,为完善产业融合发展链,产业园着力推进了三新农业示范基地提升、农业高新科技孵化创新、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推进等5类工程20个分项的建设。目前,园区已聚集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了生猪精深加工能力提升、银杏产品加工生产线扩建等项目。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肉类产品市场的影响,我们今年新建了‘汇多拉’智能仓储式精拣中心项目,在生猪屠宰生产线和精细化恒温分割车间的基础上,进行了精深加工关键技术装备一体化智能化更新改造。”产业园入驻企业江苏百汇农业发展公司董事长白开军说,猪肉的精细分割和气调包装提高了产品的商品化处理能力和错峰销售能力,补齐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最初一公里”。
园区江苏超悦农业发展公司则于今年7月刚投产了一条卤肉生产线,“目前,每天加工卤肉制品二三十吨,每日产品一般当天晚上就能到达各门店,次日基本就会销售完毕。”公司董事长孙亚君说。
在银杏产业相对集中的宣堡镇,新建的泰州市珍杏堂食品公司已开发出银杏饼干、银杏粉、银杏挂面等系列产品,并正着手开发银杏航天食品、银杏果饮、银杏巧克力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宣堡镇副镇长、园区分管负责人周鉴说,在产业园建设中,宣堡镇已经将全域旅游纳入三年规划项目,通过建设林果花卉产业园,依托121株500年以上的古银杏树,将景观展示、休闲观光、民居民宿、文化创意、展销融为一体。今年,宣堡镇古银杏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