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第一村”的小康模样
来源:锦绣天宁 日期: 2021-08-06
牟家村,被称为“常州第一村”。村里600多户人家,40%住进公寓式高楼,40%住在别墅群;村委自建高标准颐养园,老有所养;健身场馆、民宿、咖啡馆、文创集市掩映在烟柳画桥之中,一派新型田园都市风光……这是常州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张新蓝图。
走进常州市天宁区郑陆镇牟家村,感受这个曾经集体净资产只有3万元的贫困小村,成长为净资产1亿元的富裕村、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中国最美村镇的发展脉动。
▲“中国十佳小康村”牟家村
让城里人羡慕的美好生活
一走进牟家村,记者们就被这里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壮观的别墅洋房所吸引。村民们在文体公园内悠闲地散步;申蒲河畔边,几座二层小楼的老房子改造成了民宿,推开院门,是一个个带着古风精致的休闲空间;在油车集市旁,大片的格桑花海里,孩子们正在花间追逐,黄石半墙的老宅咖啡馆里,传来欢声笑语,几位女士喝着咖啡唱起了歌;颐养院里,几个老人聚在一起开心地聊着家长。
“我们不叫养老院,而是叫颐养园。老两口住在一个大房间内,独立卫生间、空调、液晶电视、专职护工、医生轮流值班,条件比宾馆还好,我们在这里颐养天年,城里的亲戚们都很羡慕。”村民李师傅告诉记者,他一个人年收入有四五万,住在颐养园只要花8000元,每个月费用不到700元,一日三餐营养配餐,家庭医生每天检查、志愿者对接服务,比住在家里舒服多了。
▲牟家村颐养园
牟家村党总支书记牟云龙告诉记者,牟家村常住人口5000余人,全村净资产1.36亿元,村级年收入1000余万元,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村委全额承担了村民的失地农民保险、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成立村级慈善基金,按需帮扶特困户和重病户,实现政策兜底和保障兜底,村里经常举行文体活动丰富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三代村书记接力共筑小康梦
30多年前,牟家村只是常州东北角的一个贫困小村,20世纪70年代,全村仅有一家工厂,人均年收入仅275元。
1983年,第一任党总支书记李介华大刀阔斧搞改革——农业上发展林果、蔬菜种植和特种种植等多种经营,工业上鼓励发展个体私营企业,村集体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常州最早一批市级农村现代化先行示范村。步入新世纪,牟家村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组建江苏省第一家以耕地和经营性集体资产为总资本的村级股份合作社。工农并举,牟家村一跃成为“亿元村”。
2009年,袁洪度接过接力棒,统筹规划600亩观光休闲农业区、300亩居民生活区和600亩工业集中区,带领村“两委”班子超前布局牟家村乡村振兴事业,开挖生态景观河贯通全村,在村核心区域建设70亩的文体公园,建健身场、篮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等健身娱乐设施,建起了江苏省首家村级博物馆。
▲牟家村民宿公子居
牟云龙介绍说,现在的牟家村,正围绕“山水人居、良渚文化” 主题,投资5亿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新建成的民宿公子居,就是以春秋战国文化为特色,以春申君黄歇为“IP”精心设计,还原春申君时代的文化烙印。现有村舍重新组合,开起了油坊、染坊、酒坊、陶艺工坊,还卖起了咖啡和烘焙食品。“以前牟家村以瓜果采摘、农耕馆等农游为主,现在我们二期乡村建设,有民宿,有特色集市,有咖啡馆,有茶馆,有亲子游乐,适合游客们住下来,慢节奏享受休闲生活。”牟家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农村产业发展潜力,又做起了“大农业”的文章。
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最美风景
“山水田园、幸福乡村”的美好愿景在常州成为现实。
2017年,常州开启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在江苏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常州市全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并以三年实践,走出了常州乡村治理新路子,不断推动农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如今,已建成了牟家村、庆丰村、梅林村等一批市级美丽乡村。
今年,常州市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累计培育精品村50个、打造美丽宜居乡村550个的目标,集聚资源、集中力量,着力推进“五区二十二点”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更多具有常州特点、地方特色、形态各异的美丽乡村、特色田园乡村示范样板,让幅幅美丽乡村图景,串起“鱼米之乡”的“最美风景”。
下一步,常州将积极引导更多资源、资金、项目向农村聚集、向农村倾斜,深化“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数字化建设向农村延伸,不断提升教育、文化、社保、养老、医疗等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民群众平等分享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