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乡愁,萦绕在青山绿水间

来源:《江宁新闻》 日期: 2021-08-19

美丽乡村如何留住乡愁,让离开这里的人还会常常牵挂?江宁在都市生态休闲农业、“金花村”和“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建设推进中作出了有力探索。无论是清澈见底的河水、郁郁葱葱的青山,还是古老传承的手工艺、乡土气息的菜肴,或是炊烟袅袅的村落、勤劳朴实的笑脸……在城镇化高速推进的今天,作为南京大都市近郊区的江宁,以理性执着的思考与实践,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不断创新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将“乡愁”深深地烙在了广袤的农村大地上。

山水为脉、尊重自然,全域景区徐展开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字字句句,敲打着人们的心灵,表达着对自然的敬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江宁不遗余力。

走进横溪石塘,竹海花海迎风摇曳,白鹭野鸭搅动碧波荡漾。面对如此美景,游客李先生拿着相机不住地按下快门,“江宁农村实在太美了,好山好水,处处是乡愁。”一棵古树、一片池塘、一条小河……织就乡愁最质朴、最真实的载体。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他们拟对安山—藤墅、朱高—陶高2个示范村进行提档升级,一以贯之地植入更多的生态理念,减少硬质化建设,尽可能在原有形态上改善老百姓生活条件,让乡愁萦绕在山水间。

“美丽乡村建设中,江宁始终遵循生态、绿色、宜居的发展思路,按照‘五位一体’、‘内外兼修’的建设思路,坚持环境优先,将江宁全域打造成为大景区、大花园。”江宁区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江宁,把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盘棋”考量,大到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小到农民家庭单体设计,既充分考虑村庄地形特点及地理优势,又加强对山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保留城镇、村庄的原始风貌和地方特色,注重乡土材料和施工方案的运用,增强乡村的独特魅力,让美丽不可“复制”。特别是在今年的“千百”工程中,江宁区将更加注重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和农村特色的传承,以更大力度保护好农村自然生态,严格落实三级红线管理措施,为区域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同时更加注重融入历史人文、乡风文明、公共服务等内涵,让农村真正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产业为基、文化铸魂,打造生态经济“微园区”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创造‘美丽’,更要经营‘美丽’,让一个个改造后的美丽村落,都变成生态经济的‘微园区’。唯有这样,农村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据区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春节期间,仅“金花村”就接待游客11.59万人次、实现收入超2000万元。

据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区大力开展“微田园”建设,鼓励并引导农民“房前种菜、房后栽果、房内开农家乐”,还原“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精心打造出一个个“春花、夏荫、秋果、冬绿”的生态美好家园。区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江宁区将以构建生态经济产业链为支撑,统筹考虑示范片区内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布点等,构建不同特色的农家乐集聚村、产业聚集带,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农村最吸引人的,是具有浓厚农耕文明的“乡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江宁农村的记忆符号,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为此,我区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村庄个性和亮点,把美丽乡村建设和挖掘文化历史底蕴融为一体,把茶、书画、历史人文典故等丰富的文化元素挖掘出来,凸显乡村独特的魅力。横溪大福村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老式榨油机,拂去灰尘,再现生机;汤山七坊现磨的豆腐脑、新做的粉丝,成了都市观光客们争抢的农家特产;牛首文化、佛教文化融入“世凹桃源”,脱离了“游山玩水”的传统,文化传承成为卖点……

道德引领、诚信朴实,新型农民唱主角

走进湖熟街道三界社区大诚达村,有着百年历史的张氏宗祠修葺一新,成为村庄的议事堂,村民在这里围绕村里的发展议事献策。据介绍,该村议事包括纠纷调解、征询意见、道德宣讲等,村民高度自治展示着村里环境改善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迷人魅力,提升着村民的素质。村绿了、民富了、心净了,一张张勤劳朴实的笑脸折射出江宁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效,更丰富了“乡愁”的内涵。

人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人,建设美丽乡村,农民既是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路灯安好了,广场建好了,村里的垃圾有人收拾了,村外的树林又重新栽种起来。”说起现在的生活,江宁街道牌坊社区居民李根生赞不绝口。“村里人都自觉遵守社区的《环保公约》,不乱搭乱建,不乱堆乱放,不毁绿开荒……”把美丽乡村建设交给群众,农民建、农民管,建得美、管得好,长效化之路越走越宽。

乡村环境美起来不算美,人心美起来才是真正的美。江宁区相继开展了星级文明户、平安家庭、五好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几分“精气神”。据江宁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江宁区将继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通过开展“道德讲堂”、“美丽家庭”创建等活动,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加强基层法治建设,引导农民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美丽乡村建设不断输入“正能量”。

据了解,围绕坚持五位一体、点面结合的思路,江宁区还将全面提升教育、医疗、保障、文化和体育等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让农村真正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基层建设,扎实推动“1+6”文件落地实施,不断提升基层党建、依法治理、民主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夯实发展基础,让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