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泰州海陵:决战脱贫攻坚 筑梦全面小康

来源:泰州日报 日期: 2021-09-17

2015年底,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之初,海陵共识别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731户1130人,市级经济薄弱村7个,区级经济薄弱村3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不足35万元,最低只有18.23万元,刚刚超过省级贫困村18万元的识别线,经济薄弱村脱贫压力较大。2016年,海陵区委、区政府制定了《海陵区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十三五”脱贫目标任务,计划2019年底全面完成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和经济薄弱村脱贫摘帽任务。在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下,2018年底,全区10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超过区级脱贫线40万元;2019年9月底,最后2户建档立卡家庭危房改造工作通过验收,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稳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全区实现了全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和经济薄弱村脱贫出列的两个100%的脱贫率。

这是海陵区决战脱贫攻坚、筑梦全面小康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海陵区紧扣“收入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高标准落实各项扶贫政策,确保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建立防贫预警机制,对现有的建档立卡户进行“回头看”,重点关注边缘人口,采取动态评估和调整,及时启动应急救助绿色通道,防止边缘户因病、因灾返贫。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扶贫产业,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固化收入保障,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积极探索集体土地入市、农村产权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等农村改革,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经济薄弱村集体增收,全面消除集体经营性收入35万元以下的涉农村(社区),奋力书写全面小康的“海陵答卷”。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 “一个都不能少”

“十三五”脱贫攻坚期间,围绕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脱贫,海陵区委、区政府紧扣收入达标和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着眼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下足“绣花”功夫,积极研究出台扶贫政策,从夯实兜底保障基础、开展教育脱贫、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聚力推进安居扶贫四个主要方面入手开展工作。到2019年底,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全部实现了家庭年人均收入超7000元和教育、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的脱贫目标。

据了解,海陵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低保、五保占比76%,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社会救济补助,为确保这类人群收入能够稳定达到7000元的脱贫标准,海陵区通过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同时综合运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别救助、救急难等制度,为他们提供全方位保障。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海陵区始终把教育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主要任务,通过区教育局、学校、乡镇(园区)、村(社区)及帮扶责任人协调联动,确保所有建档立卡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建档立卡对象中的39名适龄儿童无一人因贫失学辍学;在义务教育全面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区财政通过安排专门资金,对困难家庭的在校高中、大中专及大学生给予一定生活补助,有效减轻家庭支出。2016年至2019年底,全区共发放各类教育资助1320余万元,资助学生2.45万人次,有效防止出现因学致贫返贫现象。

因病致贫是海陵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主要致贫原因,约占总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的46%。脱贫攻坚不仅要帮助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脱贫,更要通过构建一个广泛的医疗保障体系,防止出现因病致贫,让困难群体既要看得起病,还要少花钱。海陵区积极研究基本医疗资助政策,将全区困难群体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资助范围,分不同群体将个人缴费部分,由区财政给予全额资助和按比例资助,并逐年提高资助比例,同时积极开发健康扶贫补充保险,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中低收入群体购买商业保险,进一步降低看病成本,并积极推行“先诊疗后付费”政策,在区级范围内的定点医院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随着低收入人口数据库的完善,海陵区已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健康扶贫保险、医疗救助和慈善救助“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及时结算,畅通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入院治疗、费用结算通道。

安居扶贫,重在精准,海陵区始终把包括农村建档立卡户在内的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放在优先位置,每年开展危房改造回头看工作,定期组织各镇街对农村贫困户住房进行初步鉴定,及时掌握农村危房存量,科学制定危房改造实施方案,2016年至2019年,全区共为建档立卡户改造和翻建住房63栋,其中C级危房36栋,D级危房27栋。在推进危房改造的同时,针对部分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改造意愿不强烈,部分房屋不具备改造条件等现实问题,海陵区积极探索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吸引相对集中居住,引导鼓励进城入镇等方式多种途径有效解决住房安全有保障问题。

“他是咱脱贫的领头雁!”

近年来,在村(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海陵区各个经济薄弱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思路,通过强化“三资”监管,整合发展资源,盘活闲置资产,规范土地流转等措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截至2019年底,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幅提升,相比建档立卡初期,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长了125.25%。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苏陈镇夏棋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申晓锋就是其中一个。

2012年,苏陈夏棋社区就是一个集体经营性收入每年不足12万元的经济薄弱村,2015年建档立卡时,该社区由于缺少可增收的产业项目,村集体收入增长较慢,再次被定为“十三五”扶贫开发经济薄弱村。地处城乡接合处,周边交通发达,村集体通过“以租代建”方式建成的10000多平方米的仓储,却始终头顶着经济薄弱村的帽子。2016年,申晓锋上任之初,就将这个困惑在村两委会上摆出来,让大家共同思考。通过摆问题,想对策,大家认真分析了存在的短板与优势,得出一条结论,集体要增收,必须以产业为支撑。

申晓锋首先将目光投向了社区党群活动中心门前的10000多平方米的仓储,当初社区为了脱贫增收通过“以租代建”的方式建了仓储,可建成后社区的收入却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经过分析,发现“以租代建”,名义上属于集体资产,但使用权和收益权均被代建方掌控,村集体的收入除去每年按合同归还代建款,实际到账收入几乎为零,只有将“三权”全部回归社区,才能实现预期的增收目标。为此,申晓锋多次与镇政府领导对接回购仓储事宜,最终与代建方达成协议,用两年的时间支付代建款回购仓储。

仓储回购后,租赁变为首要任务,申晓锋和社区“两委”一班人,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跑企业,找负责人,从2017年开始,10000多平方米的仓储出租费用平均每年均超过100万元。

在发展仓储项目的同时,夏棋社区的一班人,在申晓锋的带领下,积极盘活各种闲置资源,发挥社区自身地理优势,通过招商引资,规范集体资产出租合同,实施土地集体流转等方式,不断提高村集体收入。

“钱袋子”鼓了,申晓锋将目光投向了社区基础设施提升。在他的带领下,社区“两委”班子首先从村庄环境整治入手,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改造村中沟渠,硬化村庄道路,实施村庄道路亮化工程,致力打造“景美、水清、宜居”的社区环境,同时为了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新建了3个文化广场和1处停车场,并新建545平方米的智能警务室。

现如今,夏棋社区已由经济薄弱村变为一个基础设施全面达标、社区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民风民俗淳朴向上的幸福社区。村民们逢人就夸这位书记:“日子越来越好,我们不能没有他!他是咱脱贫的领头雁!”

门前的河里鱼儿戏水,青瓦白墙的祖屋炊烟袅袅……这是罡杨镇西冯村给人们最直观的感受。村集体经济两年间翻一番,迅速脱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先后荣获“国家森林乡村”“江苏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综合示范村”“泰州市小康建设示范村”“泰州市乡村振兴‘1123’特色发展村”等称号。这一切都离不开“领头雁”——村党总支书记彭光明。

彭光明上任之初,西冯村是村集体收入不足40万元的区级经济薄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低、来源单一、缺少增长点。如何让村里脱贫摘帽、让村民全面奔小康,成了摆在彭光明面前的“头等大事”。

脱贫攻坚,思想要先行。为此,2016年“五一”假期一结束,彭光明就召集村里几十个种植大户开会,会议议题只有一个,就是解放思想,放弃传统稻麦产业,发展高效农业。

通过转变种植模式,村里形成一定规模的瓜果、菌菇种植产业群,亩产收入由以往的几百元涨到了上万元,种植大户的收入提高了,百姓土地流转的费用也随之增加,村集体收入也就水涨船高,形成了三方收益的良性发展循环。

在做好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彭光明还开辟创收渠道,将集体闲置资产以租赁形式进行发包,提高闲置资产的利用率和收益率;与辖区37家企业重新签订服务租赁合同,进一步明晰产权,理顺经营,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2020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可达到100万元。

壮大村集体经济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西冯村的“领头雁”,彭光明着重从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改善村容村貌入手,通过组织“村民+村庄美化”行动,开展“最美院外人家”评选、“党员+村庄洁化”行动、“党建+基础亮化”行动、“1123”示范村创建等活动,动员村民广泛参与,采取集中整治的方式,经过近两年的不断努力,打造出了一个碧水环绕、绿树围村、花果飘香的美丽乡村。

不忘初心再出发 不获全胜不收兵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海陵区始终坚持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初心使命不动摇,牢固树立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不能变的信心决心,坚持统筹兼顾,把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9年底,因行政区划调整,华港镇由姜堰区划归海陵区,全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由原来的731户增加至1071户,经济薄弱村由原有的10个增加至18个,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压力陡增。

2020年2月,在认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海陵区扶贫办12名工作人员,分为4个小组,利用3个工作日,通过入村核查集体收入,入户现场察看通水、通电、通路、住房安全,当面了解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的方式,对华港镇脱贫攻坚成果进行全面摸底,同时对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疫情防控工作进行了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指出不足。华港镇党委、政府针对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为14户建档立卡户安装了自来水,翻建修缮住房16户,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落实,进一步夯实脱贫攻坚成果。

收官之年也是提高之年,既要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又要防止出现返贫,更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的提升工作。

为此,海陵区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紧盯存在的问题,对标既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了《海陵区2020年扶贫工作要点》。海陵区扶贫办会同区住建局、民政局、教育局、卫健委、医保海陵分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开展全区危房改造“回头看”,梳理医疗保障落实、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及教育资助政策落实,上半年全区为农村低收入农户改造住房40户,建档立卡家庭39名适龄儿童全部在校就读,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超过70%,通过健康扶贫补充保险二次报销后,个人自付比例低于8%,脱贫攻坚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为充分保障特殊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区扶贫办积极研究开展特殊群体“爱帮360”行动,将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区分为3类,对6项基本生活开展全帮办,确保帮扶工作“零盲区”。

在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海陵区更加注重对处于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标准边缘、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造成家庭收入骤减和因重大变故造成家庭支出骤增的三类群体的帮扶,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建档立卡预警监测,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通过开发各类公益性工作岗位和实施应急救助,有效防止出现新增各类致贫对象,坚决做到小康路上一个不落。

“下一步,海陵将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上做足功课,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研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发展集体产业项目,通过积极探索集体土地入市、农村产权入市、宅基地‘三权分置’等农村改革试点,激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增值潜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在低收入农户增收方面,将严格落实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摘四不摘’的要求,开展持续的帮扶,在加大就业帮扶力度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区扶贫办陈松桦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