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插上科创翅膀 “振翅”高飞

来源:《昆山日报》 日期: 2021-09-13

阳澄湖科技园。 记者 顾 洁 摄

稳中求进,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18年,昆山在困难中寻求机遇、在挑战中精准施策、在逆境中迎难而上,步履稳健。

这一年,人才科创澎湃潮涌。昆山超前谋划统筹布局,积极布局夏驾河科创走廊、阳澄湖科技园、花桥国际创新港“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大力实施人才科创“631”计划,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地。

这一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昆山在质量效益上做加法、在资源消耗上做减法,既要招引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行业旗舰项目,又在构筑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上奋勇争先,加快推动产业迈向创新链、价值链、市场链高端。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昆山以城市引聚人才,人才引领产业,插上科创翅膀,“振翅”高飞。

■ 窥“窗”知全貌,高质量发展“跃”出加速度

“越是经济低迷、市场困难之时,越是专注创新、技术突破的倒逼期。”破除新一轮发展的瓶颈制约,创新是迫切之需;推动发展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追赶期”,创新是唯一途径。

11月3日,一张市领导为两个“头雁人才”院士团队发奖的照片,刷遍昆山人的“朋友圈”。当天,中科院南策文院士团队、中科院阎锡蕴院士团队各获1亿元项目资助,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院士获得1000万元项目资助。

除了拿出“真金白银”重奖“头雁”,我市还隆重表彰100余家隐形冠军、单打冠军、自主可控重点企业,科创大会可谓“干货满满”。高规格大会、大手笔奖励,释放出强烈信号:昆山以更加积极主动、开放包容的姿态广揽人才、拥抱创新、引领发展。

步子急,但眼光却放得更长远。8月7日举行的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今后发展的新目标: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推动发展实现“全新一跃”。

运筹帷幄,调兵遣将已然开始。9月28日,昆山远赴千里之外的深圳举办招商推介会,密集考察了深圳湾科技生态园、深圳人才公园等7个项目,次日立即举行座谈会,从上午9点开始一直持续到下午2点,围绕人才科创展开一场“头脑风暴”。

资源再统筹,窥“窗”知全貌。昆山吹响科创号角,建设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着力建设“一廊一园一港”科创载体,目的就是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更加主动融入长三角乃至全球科创体系,全力打造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主体充分活跃、创新动力全面迸发的科创之城。

规划引领发展,科创铸就未来。全市上下强化“种好梧桐凤自来”的理念,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9月28日,昆山向全球发布“五区一线”规划,14个“五区一线”功能性项目先期启动,74个重大产业项目签约落地;10月31日,139个重大项目开工开业,预计总产出超1100亿元……昆山再次鼓起创新发展风帆,更多“千里马”在这片创新热土上竞相奔腾。

■ “归零”再出发,瞄准“自主可控”奋勇争先

一款大小厚薄如扑克牌的柔性固态锂电池,用剪刀从中一剪两段,半截电池供电的小灯泡依然闪亮。11月19日,国内首条固态锂电池量产线在昆山投运,具备100万千瓦时的年产能。

“清陶”崛起,绝非“昙花一现”。以清华大学科研力量为班底的清陶能源,两年便实现了产业化,成功开发出高能量密度全固态锂电池、大容量柔性全固态锂电池和高安全性高倍率固态锂电池3款新品。在昆山,总投资10亿元的7条生产线将建成。

“产业既是做好人才科创的最大基础,也是最大需求。”市委、市政府一再强调要“聚焦四大高端产业”,这是昆山发展之“舰”、创新之“锚”。今年,我市创新成立产业科创中心建设领导小组,持之以恒攻关“卡脖子”难题、关键技术“命门”,在构筑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上奋勇争先,加快推动产业迈向创新链、价值链、市场链高端。

“审视产业发展的时与势,已将昆山推至创新的风口。”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近5000亿元,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为例,AMOLED 手机面板上半年的出货量就达到380万片,占有大陆出货量的45%。正如维信诺集团总裁张德强所说,一家企业有可能做大一份事业,但只有一群企业才能做强一个产业。

走马昆山,最震撼的不只是庞大的经济总量,更有在创新路上的高瞻远瞩和提早布局。12月22日,中科院安全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化基地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建设包括国内技术领先的先进计算创新技术研发中心,国际技术领先的安全可控高性能计算机、服务器智能制造生产线,打造年产100万台安全可控高性能服务器的生产基地,形成安全可控国家信息技术产业集群。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步入新时代,昆山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在质的提升中实现量的增长。前三季度,光电、半导体、智能制造、小核酸及生物医药四大高端产业完成销售额1555.8亿元,新增投资项目178个,集聚效应加速显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47.9%和49.7%。

■ 突破“天花板”,走活创新驱动“一盘棋”

大大小小的创新成果,装点着2018年的昆山。这一年,全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前进中找到跨越发展、创新突围的路径。

一袭唐装,知性而优雅,说起与昆山的情缘娓娓道来。今年1月,以阎锡蕴为“头雁”的昆山新蕴达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昆山勇于在小核酸和生物医药产业领域布局谋篇,体现了昆山科技创新的远见卓识。”这让长期从事生物大分子研究的阎锡蕴深受触动,矢志把毕生科研成果在昆山成功产业化,使其生根、开花、结果,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独角兽”原研新药企业。

但凡人才,最大的愿望是有所成就,事业上的成就感是留住人才的关键。昆山出台“头雁人才”工程相关政策,瞄准自主可控,以人才高峰之势争高质量发展之先。同时,昆山在“引才”上舍得花本钱,在“育才”上拿出硬招数,在“用才”上探索新办法,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

既对“变”保持清醒,更在“不变”中保持定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只有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将围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突出“激励”“松绑”,在前进中找到跨越发展、创新突围的路径。

面对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重大机遇,以“昆山担当”推进“昆山探索”、贡献“昆山作为”。12月1日,我市首发“昆山—上海通用通兑科技创新券”,凭借“一张券”,昆山企业可直接购买上海科技服务资源,上海服务机构可直接在当地兑现昆山财政扶持资金,这在全国尚属首创。

非常之举,必有非常之策。昆山扎扎实实起步,将发展蓝图变“施工图”,进而照进现实。1-11月份,全市创业企业数增至460家,实现销售收入150.26亿元,缴纳税收9.03亿元;创新人才企业增至83家,实现销售收入400.6亿元,缴纳税收14亿元;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35家,总数达1121家。科创结出的硕果,得益于我市构建起的开放型创新体系。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昆山在实践中深化规律性认识,建设一流城市、集聚一流人才、培育一流产业,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