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让创业型大学的实践扎根江苏大地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2-08

记者:教育部明确,“十四五”期间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基本主题,重点提升人才供给等4个方面的教育供给水平。南京工业大学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哪些特色举措?

乔旭:作为一所以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立足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创业型大学”为发展目标,主动对接江苏“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各类创新载体在人才培养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培养急需紧缺创新创业人才。

坚持“新工科”统领,构筑急需人才培养阵地。学校新成立应急管理学院,实现7个应急管理类专业全覆盖,培养应急管理、生命健康等急需紧缺人才。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创新互动、转型升级,为传统专业插上绿色与智能之翼。

坚持“创新型”目标,贯通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的“产品”是教学服务,不断提升教学服务水平方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获批2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学校ESI综合排名进入全球前1‰,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两个学科进入前1‰。

坚持“科产教”融合,打造卓越人才培养样板。学校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科”的平台和国家大学科技园、学科型公司等“产”的平台与“教”相融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将产业真题嵌入教学过程,优化“订单式”人才培养体系,对接江苏产业需求,改革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记者:南京工业大学作为产学研协同创新特色鲜明的工科大学,如何以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乔旭:近年来,南京工业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卡脖子”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着力打通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链。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着力开展“急难愁盼”技术攻关。学校凝练世界领先的膜技术、“生物+”等学科方向,率先提出限域传质效应、二维材料膜等前沿理论,研发了钙钛矿LED等新材料,成为国际高端化学品和先进前沿技术的重要策源地。以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为契机,加强顶层设计,优化科研资源配置,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创新攻关。

面向经济主战场,着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推进学科优势和区域发展有机融合,与南京江北新区共建“工大智谷”,与南京市鼓楼区共建“工大硅巷”,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近五年是江苏化工排查整治和探索构建先进产业体系的关键期,学校主动牵头“服务江苏化工转型发展行动”,产生了千亿级经济效益和显著社会效益。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着力突破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学校集聚10多位国内外院士、著名学者以及一大批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成立碳中和协同创新研究院,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智慧和力量。持续研发面向制浆废水零排放的膜制备、集成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陶瓷膜反应器技术在石油化工主流程中的工业化应用。

记者:南京工业大学今年成立了应急管理学院,成立此学院的初衷何在?它能为江苏做哪些工作?

乔旭:南京工业大学围绕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发挥学科优势,推进应急管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教融合,努力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筑牢安全保障。

聚焦人才培养,打造应急管理高素质队伍。学校应急管理学院统筹优势学科力量,新建“应急技术与管理”“应急管理”等专业,每年培养和输送应急管理专业毕业生2000人。面向行业拓展应急管理终身教育,配合全省安全生产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举办全省安全生产管理干部主体班培训,计划三年内培训安全生产管理干部2000人。

聚力科研攻关,推动本质安全高技术创新。学校获批应急管理部“工业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与省应急管理厅共建江苏省化工本质安全研究院,探索绿色化工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化工堆簇智能集成”“三废一体化智能制造”等技术深度研发,真正实现化学品绿色安全制造,促进化工产业面貌焕然一新。

聚能产教融合,服务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发挥市场机制的激励导向作用,吸纳化工等龙头企业参与共建应急管理产业学院,提升本质安全技术成果转化和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近年来,学校自主研发化工升级发展相关技术2000余项,实现成果转化1000余项,取得专利800余项,实现经济效益约45亿元。

聚势资政献策,赋能产业振兴高水平规划。学校参与江苏省石化产业发展布局方案与江苏省“十四五”化工产业高端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编制,勾画江苏化工“十四五”发展蓝图。与省应急管理厅共建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院,聚焦以化工行业安全为特色的应急治理与政策研究。主动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关于国家应急管理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推进应急管理专门人才培养和本质安全技术创新的提案,着力提升化工等行业本质安全水平,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