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改革开放40年—民营经济篇: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规模比重不断提高

来源:江苏省人民政府 日期: 2021-08-17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进程以来,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已经走过40年的光辉岁月。回顾40年的发展历程,江苏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限制到允许,再到鼓励支持,如今已经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基本历程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40年,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初步探索、快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转型发展四个阶段。

(一)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2年)

江苏民营经济是第一次思想大解放中全省农村经济改革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意外之获”。为了解决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的生活必需品严重短缺以及城乡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等问题,江苏率先突破“尾巴”思想,鼓励社员发展副业和参与集市贸易等个人经济,同时大力发展社队工业,即乡镇企业。

1978年底,全省发展个体工商户2.3万户、从业人员30247人。而到了1981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到9.25万户,从业人员达9.9万人,与1978年比,分别实现年均59.1%与48.9%的增长。同年,江苏民营企业注册资金1.2亿元,突破1亿元大关。短短三年时间,江苏民营经济在理论与实践的初试探索中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同时也奠定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1982-1987年,在中央连续五年一号文件的发出及1982年宪法对“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的提出,与江苏省委省政府对民营经济发展经验总结积累并对“耿车模式”、“苏南模式”的积极推广下,江苏民营经济再上新台阶,至1987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86.68万户,从业人员120.36万人,注册资金达11.38亿元。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并强调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江苏各级党委、政府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放宽政策。为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同年十月,江苏出台全省第一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意见:《关于鼓励支持我省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意见》。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带动下,1992年底,江苏国民经济的各项指标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前茅。

(二)快速发展阶段(1992-2002年)

江苏民营经济迎来快速发展得益于中央及地方进一步解放思想,使得民营经济经营主体一改以往。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个体私营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组成部分的观念逐步成为社会共识。2000年12月,江苏召开全省私营个体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高度认可发展民营经济是江苏实现新跨越、再创新辉煌的一个现实增长点,要求在发展民营经济上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做到发展民营经济“放心、放胆、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在此之后,江苏民营经济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在中央、地方不断的利好政策推动下,江苏省内陆续出现机关干部下海创业、国有企业职工下岗或辞职创业、科技界知识分子创业、农民自主创业等现象,民营经济创业气氛渐浓。与此同时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大规模改制为民营企业,也为江苏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一股强大动力。另外,伴随着国外企业不断涌入中国,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江苏民营企业的发展。

截至2002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157.33万户,从业人员286.49万人,注册资本270.17亿元,分别是1992年的1.79倍、2.18倍和10.5倍。在个体工商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私营企业达28.62万户,从业人员363.69万人,注册资本2170.76亿元。2002年底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01.78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28.3%,江苏民营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三)跨越发展阶段(2002-2012年)

这一阶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互联网创业浪潮兴起为江苏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历史机遇。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后,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之后,“非公经济36条”、《企业所得税法》、《物权法》等政策法规密集出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法律体系日益完善。江苏的经济格局日益开放,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优化,涌现了国有、集体、私营、港澳台以及国有与外商和集体与外商合资合作的混合经济等经济主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使得江苏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2年,全省民营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28959.6亿元,同比增速10.5%,增速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53.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5%。与2002年相比,民营经济增加值增加了25957.8亿元,是2002年的9.6倍。

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截至2012年末,全省民营经济共吸纳就业人员2233万人,比上年底增长5.1%。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数1662万人,增长4.4%。与2002年相比,民营经济中就业人员增加了1582.8万人,是2002年的3.4倍,民营经济成为吸纳社会劳动者就业的重要渠道。

民营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2012年,江苏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425.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高于全省31.9个百分点,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增速33.7个和40.6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6.0%,为稳定全省外贸市场做出重要贡献。

(四)江苏民营经济实现转型发展阶段(2012年以来)

从党的十八大提出“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再到“鼓励社会投资39条”“促进民间投资26条”等政策的出台,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更加公平、开放、宽松的环境。江苏民营经济逐步由早期分散粗放型经营走向规模化、集约式发展转变,规模实力、营利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截至2017年底,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登记户数为769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总额达133919.2亿元;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再次刷新纪录,提高到498万元,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的私营企业达15165户。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上缴税金7617.2亿元,同比增长6.6%,高于全省税收增幅2.9个百分点;占全省税务部门直接征收总额的62.0%,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上缴国税4811.6亿元,上缴地税2805.6亿元。从主要行业看,制造业缴纳国税占民营经济缴纳国税的44.2%,纳税额同比增长37.7%,较上年提高28.3个百分点,其中交纳增值税同比增长27.2%。

民营经济结构逐步转型优化。2017年全省新登记的私营企业中,第一产业8096户,占比1.7%;第二产业11.46万户,占比23.9%;第三产业41.61万户,占比74.4%,第三产业占据新增私营企业主要地位,全省新登记私营企业产业结构继续保持“三、二、一”格局,产业结构仍处于不断调整优化中。

全省民营企业实力明显增强。2017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82家企业入围,入围企业总数居全国第二。其中,苏宁控股集团、恒力集团有限公司进入榜单前十名,入围企业中营收总额超千亿的企业达6家,超500亿的有17家。

二、十八大以来江苏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成果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如雨后春笋成长迅猛,为推动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拓宽社会就业渠道,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江苏经济始终保持新鲜活力和强劲动力的基本保障,也是江苏经济在新时代实现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底气所在。

(一)民营经济是江苏发展的重要力量

十八大以来,江苏全省民营经济保持着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成为全省经济增长强劲的发展动力。民营经济的综合实力不断跨上新台阶,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地位日渐突出,民营经济成为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加快转型升级中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增加值占比逐年攀升。2017年江苏全省民营企业增加值47589.1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55.4%,与2012年相比,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增加18629.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提升了1.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成为全省规模以上工业重要支柱。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数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77.2%,民营工业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8.0%。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4.7%,比2012年提升4.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效益不断增强。2017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6%;完成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1%。

民间投资对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贡献巨大。2017年,江苏全省完成民间投资37485.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分别比国有及国有经济控股投资、港澳台及外商投资高3.9与13.9个百分点,为全省固定投资增长提供强劲动力。2013-2017年期间,全省民间投资累计完成额为156320.6亿元,年均增长11.2%,高于同期全部项目投资增幅1个百分点。在投资增幅提高的同时,民间投资的份额也不断提升,占全部投资总额的比重从68.2%提高到70.7%。

(二)民营企业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

江苏积极发挥沿海地理优势,民营企业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成为走出去的主力军。

江苏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壮大。2017年全省民营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1590.5亿美元,同比增长12.6%,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省进出口总额比重达26.9%。其中,民营企业出口总额1142.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1.5%;民营企业实现进口总额448.0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额的19.7%,民营企业进出口、出口、进口总额占全省比重分别较上一年提高1个、0.9个、1.1个百分点。与2012年相比,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增长165亿美元,对全省进出口增长贡献率达38.4%。

外贸民营主体持续增加,出口市场多元发展。2017年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超过4.5万家,占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数的73.2%,占比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江苏民营企业对传统市场和新兴市场出口较上一年分别增长7.2%、12.6%,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14.9%,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境外并购成为我省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方式。2017年,我省民营企业实施海外并购项目81起,中方协议投资额达38.4亿美元,同比高速增长86.2%,我省境外投资逐步向高端要素集聚。三胞集团出资9.1亿美元并购美国丹德里昂医药公司是我省2017年对外投资第一大项目。

(三)民营经济提供创新发展的主动力

江苏民营科技企业规模快速增长,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竞争能力不断增强。2017年,全省纳入调查统计范围内的民营科技企业达120157家,实现收入近7.9万亿元,分别较2016年增长8.25%和9.3%,面广量大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江苏民营经济中最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活力和创优实力的主体力量和产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及“2017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榜单,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共有47家民营科技企业上榜,占全省上榜总数的57%,营业收入总额全部超过百亿元。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中,江苏共有91家民营科技企业上榜,占全国的18.2%。

江苏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在国内多个领域成为领军企业和骨干企业,成为新时代转型提质、率先发展的引领力量。如联创科技投资开发百余项拥有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自主知识产权软件产品,是国家软件信息的旗舰企业;恒瑞医药不断加大在医药研发领域的投入,在美、欧、日多地建有研发中心或分支机构,是国内最大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生产基地等。

(四)民营经济成为保障就业的主渠道

民营企业行业分布较广,投资活力强,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较高,且经营方式灵活多样,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缓解下岗多、就业难的社会矛盾具有突出效果。

江苏民营企业在拓宽就业渠道,尤其是缓解高校就业压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江苏新增就业总量占全国的11%,仅比广东少0.34万人,居第二位,比浙江多21.34万人,比山东多20.28万人,比河南多4.35万人,其中私营个体和灵活就业占比达77%,远超城镇单位就业。此外,全省吸纳高校毕业生享受社保补贴和岗前培训补贴的小微企业1044家、享受人数3662人,补贴金额2170万元。

民营企业不仅发挥着吸纳就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社会扩大保障范围的重要力量。2017年全省民营企业参加职工养老保险人数达984.83万人,比2016年末增长6.77%;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877.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4.41%。民营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25元;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70元。

三、新时代江苏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曾形容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在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工作中,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来看,江苏民营企业家们应该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江苏省委省政府正集全社会之力逐渐破除民营企业发展障碍。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坚强基石,我们有充分理由期望,江苏民营经济必将迎来非凡发展机遇。

首先,继续发挥江苏制造业大省优势,发展实体经济将大有可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着重强调了鼓励和促进发展实体经济,这对引导江苏广大民营企业保持定力,坚守实体经济,以坚定的发展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加快技术、产品、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全省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智能制造、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等,这都将为江苏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江苏民营企业摆脱价值链低端和产能过剩,推进技术创新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将迎来大好时机。

其次,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江苏民营经济将迎来更加优化的市场环境。完善产权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标志着我国坚持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伟大实践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以往困扰江苏民营企业发展的产权纠纷问题得以解决,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优化要素市场配置方式,打破部分行业国有企业垄断。伴随着传统国有垄断要素市场面向民营企业的逐步放开,将提高上游产业企业生产效率,降低中下游大量民营企业的原材料价格,扩大民营企业盈利空间,提升江苏民营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江苏民营企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动力。

再次,打破行政性垄断,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民营经济的市场竞争环境将更加公平干净。随着多证合一、不见面审批等便民制度的不断出台,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改革,破解准入不准营问题,为江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便利。随着“亲”的氛围不断增强,“清”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政商交往的新风尚、新气象正在形成,必将激励江苏民营企业家安心守法创办更多更好民营企业,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做出新贡献。

最后,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江苏民营企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创新创业高潮。近年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科学技术发展迅猛,江苏作为人才聚集高地,最具有创新发展活力的江苏民营企业将会在新一轮创新创业浪潮中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