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奔小康 | 溧水九塘村智能化养鸽,发展一条龙休闲观光农业
来源:南京报业传媒集团 日期: 2021-06-17
人间四月,春色迷人。沿溧水天生桥大道驱车来到石湫街道的九塘村,一路绿意盎然。2021年4月20日中午,九塘村白云鸽厂的院子里停满了车,生活区餐厅里坐满前来品尝烤乳鸽的客人。64岁的服务员张小英也是九塘村人,端着烤乳鸽走进来,鸽厂负责人李春华忙着介绍,“这是我们自己养的鸽子,自己加工烤的。”
这家连标识都没有的养鸽厂,经过20年的发展,年产值已达5000万元。
今年50岁的李春华,身材瘦削,是土生土长的九塘人。之前在酒店工作期间,李春华发现乳鸽养殖的潜力。他花了半个月工资买了一套《本草纲目》,研究鸽子的营养价值。2000年,李春华不顾家人反对,带着3万元回到老家开始养鸽。
回到九塘后,李春华首先面对的就是在哪里养的问题。李春华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协调出一处闲置用房,还提供了低息贷款等政策。5年后,为了扩大规模,新建养鸽房审批又成了难题。李春华找到当时的镇领导,由镇政府出面,协调了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等近十个部门完成审批。
创业不易,李春华的养鸽路上风雨不断,第二年就差点亏得血本无归。李春华告诉记者,由于不懂技术,鸽子死了多半。“当时都做好再出门打工的打算了,幸好有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推荐了省农科院的专家戴鼎正教授,在他的帮助下,降低了鸽子死亡率,很快扭亏为盈。”
这让李春华认识到技术的重要。多年来,他坚持自学,经常拜访业内专家,及时了解新的养殖技术。在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杜文兴的帮助下,鸽厂引入智能养殖装置,喂料、喂水、灯光和出粪等都实现自动化,他可以在手机上随时监控鸽房里的二氧化碳、氨气含量,以及噪音等情况。现在2个人就能完成5万对鸽子的日常管理,环保又高效。
养殖区与生活区一墙之隔。记者走进养殖区看到,鸽房门口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室内二氧化碳等指标。
李春华算了一笔账,每对种鸽一年可以带来280元的收益。如今,李春华的鸽厂从最初的300对种鸽增加到5万对,每天有6000只鸽子销往上海、浙江、山东、安徽等地的酒店,年产值达5000万元。
自己致富后,李春华没有忘记带领乡亲一起增收致富。他无偿将养鸽技术分享给其他养殖户。在他的帮助下,溧水白马镇的唐业富等近10家农户靠着养鸽过上小康生活。
近年来,随着乡村采摘的火热,李春华又接手鸽厂旁100多亩流转地,种上翠冠梨、樱桃、黄桃等水果。“每年5月到9月,每季都有水果,翠冠梨卖到10元/斤,供不应求,还能帮村民们卖。”李春华说,每年销售10万斤水果中,有一半来自其他村民。
由于烤乳鸽很受欢迎,前来采摘的客人有就餐需求,李春华想顺势开农家乐。需要办理哪些手续?要是开业后没有客人怎么办?正当李春华犯难时,来自市委宣传部的“第一书记”吴永铭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吴书记不仅指导我办理相关手续,还介绍了很多就餐客人和乳鸽客户。”现在说起来,李春华充满感激之情。
如今,农家乐不愁客源。采访当天,李春华家共有4桌客人,双休日则全满,有8—10桌。“忙不过来,多亏乡亲们帮忙。”李春华说,目前农场有15名固定工人,全部来自本村。张小英告诉记者,女儿出嫁后,她和爱人都到农场来工作,一个当服务员,一个帮忙打理果园,一年工资就有5万多元,“就在家门口工作,骑车七八分钟就到家了,日子好过哦。”
九塘村党总支书记薛元明介绍,近年来,村两委把村民闲置的土地统一流转,进行高标准农田整治后流转给李春华这样的大户,“村民从低效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不仅有了稳定的土地流转资金收入,还可以到周边的农业企业和附近的溧水经济开发区上班,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目前九塘村里90%的土地已经流转,引进同仁章花卉、九荷塘等农业企业近20家,主要从事农事采摘和观光旅游。“未来我们这片的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李春华充满期待。
眼下进入樱桃采摘季,果园里晶莹剔透的樱桃果、长到指头大的梨惹人喜爱。2021年4月28日,李春华新买了一批牡丹、月季、玫瑰等花卉,打算把农场装扮一番,迎接新一个采摘旺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