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常州:高站位精细擘画宜居美丽城市

来源:常州日报 日期: 2021-08-04

“十三五”硕果累累

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一员,“十三五”时期,常州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精心打造精美常州。

构筑路网。5年来,共完成各类市政建设项目61个,完成概算投资达105亿元。其中,市政道路工程项目40个,建设总里程达61.89公里。机场路快速化改造一期工程的建成,为我市高架道路里程又增加了7.6公里。完成生态绿城建设项目21个,增加绿地面积达125.29万平方米。

保障住房。5年来,常州住房保障工作保持领先前行,硕果累累。常州市住房保障工作起步较早,在全省率先实现中心城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住房保障工作做到了在市内有特色、在省内有位置、在全国有影响,开创了别具一格的“常州模式”,常州市民在“居者有其房”方面幸福感满满。

公用提优。5年来,常州供水、供气、照明、排水等公用事业,稳步发展。早晨起床,拧开水龙头享受洁净的自来水;中午,打开煤气做一锅美味热饭菜;下班驱车,环城高架上一排排LED路灯如灯火通明的长廊,照亮回家路;雨天出门,不必担心积水漫溢打湿裤脚……常州公用事业在助力人居环境全面优化、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的同时,还构建了良好营商环境,助推城市经济加速发展。

乡村振兴。5年来,常州着眼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严格对标建设,积极推动特色田园乡村从“试点示范”向“试点深化”与“面上创建”并轨转变,着力打造乡村特色品质,努力构建特色田园乡村“伴城伴乡”的发展模式,有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绿色建筑。5年来,常州作为首批省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城市,在创建期内共完成20个改造项目,合计改造面积67.99万平方米,节能量达7311吨标准煤,年节省电费1949.2万元,还同步开展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相关政策、技术标准及科研等配套能力建设,完成专项规划、政策、技术、产业发展等5个课题研究,在全省树立了较好的示范标杆。

精益建造。5年来,常州共开工建设4266个建筑项目,面积11796.3万平方米,“常州建造”品牌的含金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我市深入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大力推行精益建造、数字建造、绿色建造、装配式建造等新型建造方式,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品质,为常州城市发展和繁荣搭建更加牢固的“骨架”。

人防建设。5年来,常州新增人防工程336万平方米,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十三五”竣工计划的181%,是“十二五”末人防工程建设总量的0.79倍,其中完成专业队工程24.97万平方米、医疗救护工程8.33万平方米。

老城厢复兴发展:在传承中焕发时代新魅力

常州老城厢,是一个承载着中国江南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城市的“根”与“魂”,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将老城厢保护纳入城市整体发展、一体推进。为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深化“文、旅、商、居”融合发展模式,2020年7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20—2022年)》,常州老城厢迎来复兴发展的新机遇,又将站在重要的历史节点上,为常州的“十四五”开局发展提升城市核心能级。

高站位高起点,总体布局老城厢复兴发展

2020年7月31日,常州成立了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老城厢复兴发展领导小组,正式拉开了老城厢复兴发展的序幕,也开始了高站位高起点的老城厢复兴发展的总体布局。

市委、市政府多方调研,反复推敲,出台《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20-2022年)》,提出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功能、特色鲜明、活力宜居”理念,遵循“精准定位、精心规划、精美设计、精致打造、精明运营”原则。

要让老城厢既唤起旧记忆,又焕发新魅力。在总体目标中确定了,总覆盖面积约7.4平方公里,北至关河路、南至老运河、西至中吴大桥、东至丽华北路。通过串点成线、连轴成片,形成“老运河-关河水上环线”“青果巷-西瀛里历史文脉轴”“文化宫-南大街核心商圈轴”“天宁寺-江南商场延陵景观轴”为核心的老城厢“一环三轴”新格局,具体还包括东坡公园、红梅公园、文化宫、二院周边、茭蒲巷、南大街莱蒙、大庙弄、江南商场、三堡街及西直街、南河沿等10大片区。针对“一环三轴十片区”的建设还提出整体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独具特色、充满魅力的常州“城市会客厅”。

总体布局是最响亮的集结号,随后的5个多月时间,各相关辖区、各有关部门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精神,对照《常州老城厢复兴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表》,上下联动,主动作为,高效落实,全力下好复兴发展“一盘棋”。

新思维新路径,融合发展老城厢文旅商居


常州老城厢是中国大运河全线唯一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它是历史的,也是文化的。常州老城厢如何通过文、旅、商、居深度融合同步提升,实现复兴发展,既是时代命题更是新思维新理念的催化。

常州老城厢的复兴发展为构建文、旅、商、居融合发展新格局,提出了六大专项行动:“历史文脉”传承行动、“第一商圈”提升行动、“龙城夜市”点靓行动、“风貌街巷”焕新行动、“绣花管理”匠心行动、“5A景区”创建行动。并提出了打造“人文城厢”“活力城厢”“品质城厢”“宜居城厢”的老城厢复兴发展的四大价值核心。这是一条全新的复兴发展思维与路径,衔接着常州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市老城厢领导小组办公室及各相关单位充分梳理老城厢范围内的旅游资源,将名寺名塔与古街古巷、名人故居、宗祠庙堂串联起来,按照国家5A级景区标准,构建既有文化底蕴又具鲜明特色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大运河集团委托同济大学开展老城厢全域7.4平方公里整体研究及延陵路两侧沿线70余公顷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市文广旅局起草完成《常州老城厢创建国家5A级景区标准建设实施建议》;市商务局委托中商商业发展规划院编制了老城厢复兴商业规划;钟楼区编制了《南大街古运河步行街区改造提升总体规划》。这种梳理既摸清了家底也增强了信心,更真切地理解了老城厢的“魂”与“根”,这是复兴发展的灵感之源。按照政府主导、平台运作、市场化推进的运行机制,大运河集团还多次对接一流文商旅运营团队,老城厢文旅项目的整体运营以及旅游爆点打造的策划已经开始。

精细化精致化,滚动实施老城厢三年项目

“精准、精心、精美、精致”是老城厢复兴发展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关键词。天宁区、钟楼区积极发挥主力军作用,精细化精致化,大力推进老城厢项目实施。

聚焦文脉传承。组织修缮了市级文保单位夏家大院;对盛宣怀故居陈展、藏品征集、场馆发展定位进行了研究,目前盛宣怀故居保护修缮及周边环境提升工程正在推进中;开展了文庙大成殿修缮及周边广场环境提升工程;“常州三杰”纪念馆的改造提升工程已经全面启动,预计明年4月底完工。

聚焦重点片区。红梅公园片区景观及照明提升已完工,完成了红梅阁、半山亭、月到风来亭、致远亭等古建修缮。天宁塔基础照明提升工作已完成,灯光秀正处于节目调试阶段,通过启承运势四大篇章,亮化美化了常州第一文化地标。城市主客厅——文化宫广场片区石材铺装基本完成,建筑主立面光影提升工程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这里与天宁宝塔、天宁寺、红梅公园的“塔寺园一体化照明体系”将形成不夜之城的节日气氛,给广大市民及游客献上最绚烂的春节礼物。

聚焦街巷里弄。以现代化标准和国际化理念,通过街巷里弄“微更新”,提升老城厢内道路的整体颜值和功能定位,是复兴发展计划的又一系统工程。2020年9月1日,“百年学府路”罗汉路完工通车;2020年10月17日,“最美林荫路”红梅路改造完工,成为“天空星星萤火,脚下步步梅香”的新晋“网红打卡地”。局前街、麻巷、椿桂坊、晋陵路、铁市巷、新街巷等14条道路的环境整治及沿街立面提升成效显著,实现道路畅、环境美、江南味,“一针一线”绣出了品质城厢的新面貌。

聚民意聚民心,全面凸显老城厢核心价值

老城厢复兴发展推进以来,始终在关注民生的同时重视民声凝聚民意。打造“宜居老城厢”,是最为贴近民意民心的民心工程。

去年以来,共完成了杨柳巷、茭蒲巷、五角场东村等13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任务,改造内容主要包括鼓励增设电梯、改善环境卫生、完善停车设施、打造安全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加固修缮房屋、规范物业管理等。改造提升中充分听取民意、了解民需,一个垃圾箱放哪里,一处停车位与绿化带的分布安排,都要广泛听取征求居民们的意见建议,真正把民心工程做到了居民群众的心里。

对于2021年老城厢复兴发展工作,市老城厢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城厢复兴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是城市升级的一次探索,将聚焦文脉传承、商圈建设、街巷更新、夜间经济等方面,继续滚动实施一批重点项目,营造近悦远来、街道亲和、主客共享的良好氛围。让老城厢响起“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城市旋律,在唤起历史记忆、焕发时代魅力的同时,以“勇争一流,耻为二手”的常州精神,高质量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使之成为促进城市能级提升,打造长三角中轴枢纽的有力支撑。

常州,“告别”大板房!

通力协作 解危惠民

“要加快启动中心城区近22万平方米‘大板房’治理专项工作,优先落实异地安置房建设,年内开工、后年交付,两年内彻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切实改善百姓居住条件。”

2020年5月,市委书记齐家滨在常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开幕式上讲话中提出的这一目标,振奋和温暖了全市3667户的“大板房”居民。

果断决策,两年内彻底解决“大板房”难题

常州的“大板房”是历史遗留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早在上世纪80年代,常州的住房建设工作走就在了全国的前列,成为了当时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难的“常州经验”。其间,一度出现的装配式大板建筑在常州得以较快发展,但由于这种建筑除基础外,其内外墙板、楼板、楼梯及其它结构组成部分均为预制构件,一般由构件加工厂生产构件、施工现场吊装拼接而建成。由于当时的建造标准低、使用年代长,这些大板建筑存在着墙体开裂、外墙渗漏、保护层脱落、钢筋锈蚀等现象,从结构性能上来看,根据当时的建造标准及施工工艺分析,存在抗震性能差、抗裂性能差等问题。近十多年来,群众的呼声与反映日益强烈。据统计,常州的大板结构住房集中在天宁区和钟楼区,共有87幢、3667户,建筑面积合计22.3万平方米。浦北新村、清潭新村都曾发生过大板房外墙水泥坠落事件。针对大板房存在的问题,多年来居民屡有投诉,人大、政协每年都有相关提案议案,希望尽快解决。

去年“两会”,市委、市政府明确大板房专项治理目标与时间表,并将“大板房”专项治理定位为安全工程、民生工程和幸福工程。两会后,“大板房”专项治理正式启动,首先成立市、区、街道三级工作专班,由市住建部门总牵头,由天宁区、钟楼区分别根据各自“大板房”实际情况具体落实,以倒计时方式展开推进。

通力协作,十多轮修订解危惠民新政

天宁区、钟楼区和全市住建部门形成了“下大决心大力气,一次性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的共识,明确了消除安全隐患与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并重的工作目标,特别是相关街道、社区基层一线,很快动员起来行动起来,打响了“大板房”治理的攻坚战。

“大板房”的摸排调查工作非常繁杂,天宁、钟楼两区成立了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区住建局和政府办为副组长的工作专班,下设政策组、腾空组、保障组、宣传组4个工作小组,在区住建局总牵头下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前期的调查,两区7个相关街道、9个社区的600多名工作人员都发动起来,在平时晚上利用居民饭后睡前登门,节假日则放弃休息加班工作,各项数据随之源源不断汇总上来。与此同时,由市、两区住建部门组成的政策制定班子也运转起来,起草工作高效推进。

“彻底解危、适度改善”是“大板房”专项治理的总目标。随着调查摸排的深入,市住建部门对置换方案、置换政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反复修改,4个月内进行了10多轮调整修订,最后方案重点突出四点:一是适度增加置换面积实现“适度改善”;二是完全按照商品房小区规划标准建设置换房小区,显著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品质;三是妥善进行过渡期的生活安排;四是组织法律、公证、金融、中介等专业机构加入各相关街道工作团队,形成“一条龙”服务机制,解决产权置换方面复杂繁琐的问题。

贴心考虑,近三个月全部腾空“大板房”

异地置换,是大板房专项治理过程中群众关心的核心问题,也是这项工作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问题。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异地置换要就近就优,把目前最好的地块优先用于大板房置换。天宁、钟楼两区都拿出手中“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净地,做到保障民生不含糊不打折扣。天宁区的产权置换房建设用地,一是董头村二期地块:其东侧就是龙城大道高架,近享常州站及客运中心,靠近地铁1号线,10多条公交线路通达;二是红庙头地块,位于中吴大道与和平中路交叉口,紧靠地铁1号线和4号线交会站茶山站,交通发达便利、教育资源优良、生活配套现代大都市化,距离市三院仅1公里。钟楼区则拿出目前政府手中唯一的一块净地用于建设置换小区,该地块位于龙江路高架与城市主干道棕榈路交会口,在冠英小学学区内,紧挨一院钟楼院区、妇幼保健院,与青枫公园、宝龙城市广场综合体相距不远。置换住房项目配建幼儿园、菜场等,交通便利、环境宜居。钟楼区住建部门负责人说,这样的安排,不仅为“大板房”居民解危,也让他们可以享受这些年城市快速发展的成果与红利。

签订“大板房”产权置换协议后,搬家对于不少老年人、困难家庭又是一件头痛的事。天宁和钟楼两区相关各个街道、社区为此都专门成立了搬家组。为了帮助困难群众节约一些搬家费用,街道、社区准备了很多周转箱,如果就近就社区干部和志愿者自己推三轮车帮着搬,一趟一趟从楼上往下搬,有时一天要搬几家,累得小年轻也直不起腰。

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群众更坚实,没有一种事业比造福人民更崇高,没有一种感情比心系百姓更珍贵。经过市住建部门、钟楼区、天宁区及一批专业部门、机构和近千名党员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的通力合作,日夜努力,从深入细致的调查走访到十余轮的政策修订,再到近三个月的置换签约、过渡搬迁、全部腾空,不到半年的时间,常州“大板房”这一危房“老大难”问题基本得到一次性解决,为和谐幸福明星城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勇毅前行

“十四五”时期是常州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步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常州的重要阶段。市住建部门将更加坚定、更加自觉、更富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要求,着力推进美丽宜居常州建设、市民生活品质建设、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队伍建设和工作效能,力争取得“六个新突破”。

在城市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按照规划有高度、建设有厚度、管理有力度、城市有温度的要求,统筹推进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以老城厢复兴发展为核心,打造宜居美丽城市。以“公园城市”的理念,精心打造“一环三轴十片区”,让老城厢实现从“建起来”到“美起来”再到“热起来”的蝶变。加快构建“大动脉”、打通“微循环”,全面打通断头路瓶颈路,完善无缝有机、内畅外通的路网体系。全面开展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力争实现我市绿建工作向多方位、超低能耗、全生命周期转型,促进城市宜居宜业高品质发展。

在住房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价格合理、供需平衡、风险可控、运行健康平稳。完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探索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及网格化管理,并大力培育和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基本完成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作,并完成天宁、钟楼区“大板房”治理工作。加快绿色社区创建和社区设施短板建设工作,计划到“十四五”末,社区实现整洁、舒适、安全、美丽全覆盖。

在公用服务品质上取得新突破。重点推进郊区、农村等薄弱区域的污水、燃气、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向下服务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共享建设成果。关注常泰通道建设,强化供水应急与节约用水管理;完善天然气输储体系;加快推进市区污水系统提质增效、老旧小区污水管道更新改造、城市照明质量专项提升等项目建设。重点强化水质安全、排水防涝、冬季保供、燃气安全生产等安全管理工作。继续指导和督促相关企事业单位提标增效、创新服务,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作出新贡献。

在行业管理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运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在全省率先推行人工智能辅助评标,更好更快服务企业和群众。鼓励建筑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开展“绿色建筑+”,落实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完善建筑市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建设。打造“党建引领 阳光物业”品牌,实施一批解决老百姓难点、痛点问题的物业服务项目,坚持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走在全省前列。全面推广市物业管理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物业矛盾在线化解、物业纠纷联动指挥,实现管理服务阳光透明,推进物业管理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振兴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聚焦功能完善,加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的有机衔接,促进村庄“美丽”水平和“宜居”品质不断趋于均衡发展。持续放大特色田园乡村示范效应,努力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成一个满足城市人“田园情”、满足乡村人“城市梦”的地方,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竭的力量。统筹推动农村房屋安全隐患排查,探索建立常态化农村房屋建设管理制度,全过程规范农房建设和管理使用,不断提升农房建设水平。

在人防联动建设上取得新突破。坚持“平战结合”理念,强化人防建设的战略地位,打造人防建设综合联动格局,促进全市人防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完成新一轮人防工程规划编制,建成新的市级基本指挥所,加快防空专业队工程、医疗救护及人员掩蔽工程等建设。推行“市-区-街道-使用单位”分级管理模式,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管理新网络。进一步完善市、辖市(区)、街道(镇)三级指挥体系和指挥部编成,加强群众防空组织建设,按规定组织相关演习。

本版策划:杨皓 周瑾亮 图片提供:常报视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