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黄埭》
来源:交汇点 日期: 2022-08-17
7月4日,伴着清丽婉转的苏州评弹《姑苏灯会》,“银黄埭赢未来”——《家乡黄埭》首发分享暨民国《黄埭志》点校启动发布会在第十二届江苏书展优秀出版展区举行。黄埭镇人大主席王少辉、著名评弹表演艺术家袁小良、苏州博物馆研究员沈建东和书友分享黄埭老街的发展变迁,介绍了评弹艺术的历史传承,讲述了楚相春申君治水兴吴的方志故事。
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是战国“四君子”之一、楚相春申君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精神传承地。战国时期楚相春申君黄歇在吴国封地治理水患、筑堰成埭,当地百姓为纪念他,称之为黄埭。据相城区地方志办相关研究表明,黄歇在吴地短短的十年时间中,精于治水,重视发展农业,开河修渠,兴利除患,对江南的发展贡献很大,而黄埭也是受益地之一。在可查阅到的地方志文献中,“黄埭”二字最早见于明代正德年间《苏州府志》,其中记载的“黄埭,去县北四十里”“兴国教寺在长洲县十一都黄埭”“漕湖之东为永昌泾为黄埭塘”均提到“黄埭”。《苏州市志》记载:裴家圩因“黄埭”的春申君黄歇而改名春申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千百年来,黄埭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地域名称,更是持续发扬光大的历史文化。黄埭镇组织黄埭中心小学、黄埭实验小学、东桥中心小学、春申中学和东桥中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家乡黄埭》,从文化的“码头”、历史的“驿站”、贸易的“商埠”,讲述了黄埭的发展变迁,记录了黄埭从典型的江南水乡到工业强镇的“华丽”转身,再到现代化乡镇的形成,不同的乡音在黄埭交汇、不同的地域文明在黄埭碰撞,展示了黄埭更加美好的蓝图。在编排方式上,该书独具匠心,采用千字文方式,图文并茂,风格文艺,作为中小学的乡土教材,使学生们在轻松阅读中完成“家乡之旅”。
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领导启动民国《黄埭志》点校工程,并向相城区基层代表赠送了“文化相城”系列丛书率先出版的四部书籍和《相城年鉴(2021)》《家乡黄埭》《黄埭文化志等》史志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