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新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8-1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江苏在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的同时,要深刻思考自己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方面角色的新定位。
在新发展阶段中,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在实践中应该把这种逻辑关系作为发展战略的行动指南。它们之间是指导思想、实现途径和发展结果的关系,即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逻辑关系,本质上是由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必须完成的新任务新要求决定的。“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进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只有依据新发展理念全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既要靠高质量发展,如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教育、更充分的就业、更优美的环境等,也需要有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来配合,更需要通过扩大内需基础上的对外开放来实现。因此,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这三者,都是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这一根本目标的措施,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抓手。
在新发展阶段,江苏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对自己在全国的发展地位和角色有新定位:在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要争当表率;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要争做示范;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要走在前列。经过“十三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江苏对自己的这三个角色定位更有信心。2014年,总书记就为江苏绘制了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新江苏的宏伟蓝图。这些年来,江苏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顶着经济全球化“逆风”,沿着“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目标坚定前行。如重点培育了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科技创新40条”,激发创新活力。2019年,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1.8%,比2015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全国有超过20%的高新技术产品来自“江苏制造”,全省生产总值连续迈过8万亿元、9万亿元人民币台阶,今年有望突破10万亿元大关。这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了优良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时期,江苏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第一,江苏要在坚定实施扩大内需的基础上,把出口导向型经济全球化战略转换为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江苏过去的经济全球化战略是极其成功的,是上一轮经济全球化红利的最大获得者之一。同样在转向国内市场大循环的今天,也是需要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上努力拼搏、奋力向前的地区。当前而言,扩大内需的关键之一,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在于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优势地位的收入分配结构。因此“十四五”期间江苏要努力调整现有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并为此制定新的战略和政策。
第二,要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省内全域一体化、建设统一大市场的任务,体现在改革政策设计的优先次序中。实施新一轮的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一个充要条件就是必须有强大国内市场支撑或超级市场规模的优势,该市场可以为全球的资源和要素提供增长与发展的机会。这一逻辑必须在我省“十四五”规划中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坚决的贯彻实施。要素市场改革是区域一体化和统一市场形成的难题,也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是中国经济全球化战略重大调整的基础,为此江苏必须着力在这方面的改革创新上争当表率,在“十四五”期间有实质性突破。
第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进高质量发展,江苏要建设各类虹吸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的平台,这是江苏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措施和途径。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庞大的内需将会为全球先进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创造巨大的发展机会。江苏只有大力吸引各类技术和人才,才能真正促进创新的突破和高质量发展。
第四,江苏推进高质量发展,要把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心,放在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链和产业链集群建设上。自主品牌、自有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只有在内需主导的企业竞争中才有可能完成。因此在基于内需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省的产业政策和科技政策要利用好庞大的内需,顺势去激励企业和地方政府,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链,集中资源更高标准地建设若干全球产业链集群。
(刘志彪 作者为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理事长、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