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
来源:南京报业传媒集团 日期: 2021-06-16
“当我听到我们这边的学校也是南外(分校)的时候,我非常开心,决定就让孩子在家门口上学。”9月1日,南外仙林分校华侨城小学启用暨开学现场,一年级(三)班吴恬小朋友的妈妈邢梅芳说。 华侨城小学首批200多名小学生喜迎新学年的第二天,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也举行了落成仪式暨开学典礼。今年秋季,栖霞区新开办的中小学、幼儿园共13所;整个“十三五”期间,栖霞区新建成投用的中小学、幼儿园达到51所之多。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布局、增加学位供给……全面小康征程中,栖霞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战略,不断满足百姓在家门口“好上学”“上好学”需求,逐渐由教育资源洼地变成教育大区、强区。在“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中,栖霞区得分逐年攀升,2016年88.96分、2017年89.6分、2018年92.41分、2019年94.2分,2020年预计得分在96分以上,排名位于全市前列。
深化共享理念,与名校合作“办好学”
“118年来,南师附中始终秉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精神,锐意进取、推陈创新,以创新观念行进在建设高品质学校的路上。未来,也希望南师附中燕子矶新城学校的全体师生能继续发扬这种精神,让每个孩子在学校健康成长、各自卓越。”燕子矶新城学校开学典礼上,南师附中校长葛军这样勉励全校师生。
“8年来,一批批南师附中名校长、名教师走进栖霞区,让越来越多的栖霞孩子享受到了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栖霞区教育局局长徐观林说,早在2012年,栖霞就与包括南师附中在内的顶尖名校开启“合作办学”之路,以名校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8年来,栖霞先后与金陵中学、南师附中、一中、二十九中等名校合作创办分校,接着又以名校分校引领集团化办学,在小学阶段组建了12个教育集团,在小、初、高阶段成立了七大“教育发展共同体”,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区所有街道。
不仅如此,栖霞的“合作办学”还跨出南京,与南通海门共建了“海门—栖霞”教育发展联盟,在燕子矶中学创办了“海门实验班”,在尧化街道、栖霞街道合办了栖霞(海门)实验初级中学。
在名校龙头带领和教育共同体协同共进下,栖霞全区高考成绩逐年攀升,2015年本科达线率为38.5%,2020年上升到78%;中考成绩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位于全市前列;在两年一次的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中,栖霞区小学获得优秀等次占比超过省、市平均水平。
落实教育公平,让远郊学子“好上学”
龙潭街道靖安小学的沈敏老师家住城区,上下班路程单程有几十公里。不过,沈敏不需要自己辛苦奔波,为解决远郊教师上下班路途遥远问题,栖霞区教育局开通了4辆“幸福班车”,每天早晨,沈敏都能在家门口坐上舒适的“幸福班车”去上班。
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题中应有之义。早在2014年,栖霞区就出台了《振兴远郊学校(幼儿园)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政策倾斜、加大投入、对口支援等方式,努力促进远郊地区学校、幼儿园办学条件、管理水平、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发展。市学科教学带头人李新、市德育工作带头人顾琳等区内一批名师都曾到远郊交流支教。
近年来,栖霞远郊学校也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记者走访了两所远郊学校,八卦洲中心小学的“小小农民画”特色项目获得“南京市小学生民俗艺术团”称号,《“鹂岛大脚巴”党建行动》荣获江苏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龙潭中心小学的机器人团队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扬剧社团走上少儿春晚舞台,女足团队蝉联区长杯一等奖。
市四大保障房片区有两个在栖霞,正在建设的新三大保障房片区中又有两个分别落在马群和西岗。为让保障房的孩子“上好学”,市政府引进南师附中和南京一中,先后开办了南师附中丁家庄初中和南京一中马群分校,栖霞区选配了骨干教师充实师资队伍。优美的校园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浓郁的文化氛围、一流的师资队伍,让保障房片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打造名师团队,让栖霞学生“上好学”
“首先,我们要办成家门口的好学校,让就近入学的孩子的家长能够有信心、放宽心;未来,我们要成为南京东部地区的教育名校。”9月1日,在南外仙林分校华侨城小学启用仪式上,该校校长宋红斌说。
宋红斌是全国劳动模范、南京市“名校长”,曾在市区知名小学长期担任校长。她的加盟,让华侨城小学家长倍感振奋。除宋红斌外,英语专业名师王一舒担任该校教导主任,栖霞区教育局精心挑选15名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学校注入优质师资力量。
名校之所以“名”,不在于校园,而在于名师。“十三五”期间,栖霞大力招引教育人才,先后引进江苏省特级教师7人、大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23人、优秀骨干教师100人,自主培养了江苏省特级教师2人、市陶行知奖得主4人、市学科教学带头人32人、市德育工作带头人15人,现有省级名师工作室2家、市级名师工作室5家,“人才高地”逐步形成。
此外,5年来栖霞共招聘新教师2231人,形成了厚实的储备人才梯队。“90后”青年教师李园2017年自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到栖霞工作,在栖霞区实验小学担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已有3年。“栖霞通过‘行知栖霞’新教师培训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帮助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很多南师大优秀毕业生都加盟了栖霞教育。”她说。
受益和南大合作,栖霞教育迎来新契机
8月17日,南京市与南京大学联合召开“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会议,南京与南大将成立“南京大学金陵教育集团”,辐射栖霞东部板块和紫东核心区的教育发展。我市在“十四五”教育专项规划和紫东及仙林地区规划中,规划新建一所普通高中、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学,纳入南京大学金陵教育集团管理。
现有的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金陵小学等栖霞与南大共建学校也将迎来飞跃。“南京大学在科研、办学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南大与我市探索高教与基础教育融合育人的新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意义非凡。”栖霞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孩子们最开心的是听说将依托南京大学建立中小学研学基地。”金陵小学校长林慧敏表示,该校学生将有机会参加南大联合举办的暑期科技夏令营、“小院士”夏令营,走进南大校园、创新实验室,走访名家院士。“全方位走进南京最高学府,将大大开拓孩子们的眼界,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提升综合素养。”林慧敏说,学校也将放大与南大合作的成果,带动栖霞东部乃至全区中小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努力办出栖霞百姓满意的教育。
记者手记
“借力”补齐短板,答好民生答卷
栖霞地处城郊接合部,以往教育水平在全市比较落后,且区域内部教育资源也不均衡。提升栖霞教育水平,如果仅靠本区域的内生力量,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如何较快地实现这一过程?与医疗领域的“院府合作”一样,栖霞教育的办法也是“借力”。本地区力量薄弱,就借资源强区的“力”,与南外、南师附中、金陵中学、二十九中等名校合作办学;基础教育力量薄弱,就借高等教育的“力”,与南京大学合办金陵小学、金陵中学仙林分校中学部,这些学校大多已成为南京的“新名校”。
民生补短板的核心关键,是党委政府是否真正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舍不舍得最大限度投入资源,使老百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面小康路上,民生是最为实实在在的一张答卷,答得结果怎么样,老百姓是最终的阅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