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典范之城,交通提升南京首位度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11-17
(南京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供图)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
龙潭港铁路专用线。
油坊桥互通。许特显 摄
“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10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代表中共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郑重提出南京新坐标。
在南京本次党代会报告中,无论是提及聚创新之能,还是乘开放之势,都和交通发展息息相关。南京提出,坚定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建设链接全球、辐射全国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未来5年,南京排定公铁水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约120个,总投资约4000亿元,建成全面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能级跃升 交通首位度提升城市首位度
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报告指出,今后5年,提升国际化门户枢纽功能。首先便是坚定实施交通先行战略。
今年初,南京成功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晋级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就有15座城市被列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彼时南京只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4年后,南京晋级。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院院长杨涛认为,随着我国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需要一大批城市成为与国际往来便利的枢纽。南京便是其中重要支点。
“在国家战略叠加和提升南京首位度机遇下,南京将以交通首位度提升城市首位度。”南京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承江介绍,南京将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建设国内国际两大扇面交汇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未来5年,将推进禄口机场三期、南京北站、宁宣铁路等重大项目,加快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争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目标是链接全球、辐射全国。
在航运方面,做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江海联运的海港枢纽,提升5万吨级深水泊位占比,到2025年,沿江码头货物通过能力达2.55亿吨。
在全国交通路网格局中,南京和市外的联系将更为便捷。南京要打造“九向”放射通道格局,推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在南京境内的落地,形成以南京为中心联通全国的综合运输大通道。同时打造多元复合的城际运输通道,推进通道内城际铁路、快速干线公路建设,构建城际复合交通走廊,服务市域组团中短途快速交通联系,支撑都市圈区域交通融合与经济发展和市域“一核三极”重点功能布局。
“米字形”高铁网持续织密,到2025年,高速铁路里程达到331公里,较2020年增加近100公里。“米字形”干线铁路网络逐步成型、建设加快,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完成后,动车组补上了省会与苏中城市带的快铁空白,2小时基本通达省内所有设区市。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和放射状综合运输通道格局,将为南京打造高效率现代物流系统埋下伏笔。航空货运方面,建设中国邮政国际货邮综合核心口岸。高铁快运方面,在南京北动车所预留高铁快运物流基地接轨条件。多式联运方面,打造南京港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和中国储运“陆港一体”大宗物资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促进“公转铁”“公转水”。城市配送、农村物流方面,持续建设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市,所有区完成农村物流达标。
多网融合 织密南京都市圈发展骨架
今年4月,南京都市圈规划发布,这个我国首个获批规划建设的都市圈引发外界强烈关注,其中都市圈交通先行尤受关注。早在3月,南京召开城建城管大会公布今年重点城建项目,其中便包括宁扬、宁马和宁滁3条南京都市圈城轨。上个月,宁句城际(南京S6号线)已开始试跑,有望年内投运。
今后5年,南京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具体目标之一,便是南京都市圈成为跨区域都市圈建设典范。对南京交通而言,建成具有现代化都市圈特征的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是未来5年的重点目标。
以“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建设为突破口,南京将打造互联互通、通勤便捷的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多网融合”,推进南京都市圈“东进”“西融”。到2025年,轨道交通新增线路里程180公里,运营里程达到570公里以上(含有轨电车),其中,都市圈城际运营里程约230公里,高效服务与周边次中心城市、重要城镇的通勤联系,形成1小时畅行都市圈。
这必然少不了广覆深达的公路基础网络。当第一辆从马鞍山博望开来的跨省公交,驶入南京地铁S9号线石湫站时,翘首以待的两地乘客们皆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南京开通的第9条跨省公交专线。辐射都市圈,南京还将建设高淳至宣城、南京至滁州等高速公路。构筑都市圈高速环线,建设仪禄高速公路龙潭大桥至G42段等项目。“十四五”期间,实施高速公路新改建里程207公里。到2025年,高速公路里程近600公里。
在“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加速跑起来的时候,南京统筹推进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互联互通、分工合作、管理协同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保障。每天清晨6:44的安徽芜湖火车站,有四五百位上班族坐上开往南京南站的G7274次高铁。17分钟后到马鞍山东站,一批等候的年轻人赶紧上车,他们挤满了车厢的连接处。7:20到达南京南站,年轻人如潮水般涌下高铁,借助这里的4条地铁和众多公交线路,开始他们在南京的一天工作。
“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建成枢纽经济高地和资源配置高地……”报告中还提出今后5年一系列具体目标,南京都市圈的发展壮大,无疑是重要推动力。可以预见,发达便利的交通将成为重要承载。
优化布局 城市交通联结稳稳的幸福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将成为南京今后5年的热点。出行通畅,是民生幸福的重头戏。
着眼江南与江北、主城与新城无缝衔接,南京将加密过江通道布局,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快速路网体系,实现区域快联快通,建成更高水平的“畅达都市”。“十四五”期间,将建成和燕路、建宁西路、仙新路等过江通道,开工宁仪扬城际、上元门、锦文路等过江通道。到2025年,已建和在建过江通道18处21条,基本满足跨江城镇组团发展需求。
周末晚高峰,王观嘉开车过大桥,打开手机地图,上桥口已成“猪肝色”。作为一个过江经验丰富的江北“土著”,果断改走定淮门隧道,40分钟便顺利过江。“过江的选择越来越多,选择走大桥,更多的是仪式感。”如今,王观嘉开启了“双城生活”。周一至周五住在玄武区,周末回江北陪老人。双主城格局下两地快捷通道,老人放心不下孙女,时常会坐着地铁3号线过江当“厨师”。
发挥交通引领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一江两岸交通一体化持续推进过程中,南京将借力交通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南部片区以禄口国际机场为依托,优化空间规划,加快产业导入,建设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长三角双循环国际开放枢纽。
继续支持六合、高淳高质量发展,发挥交通引领作用,提升副城开发水平,加快成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综合性节点。坚持成片开发理念,全力推动板桥、龙袍、桥林等新城紧凑集聚发展,确保“建一片、成一片”。此外,打通跨行政区、跨板块“断头路”,实施交通拥堵“微创”改造;重视区域交通和城市交通转换区域的道路衔接,实施汤山、秣陵互通、万家楼互通改造,增设龙袍、阳山等互通工程。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农村公路新改建里程约2000公里,到2025年,实现规划发展村庄农村公路高质量“村村通”。
今后5年,南京将聚焦交通运输智慧化,推动“新基建”项目落地。围绕智慧交通基础设施、5G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交通大数据应用三方面,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展S126智慧公路试点示范。与此同时,建设集公、铁、水、空各种运输方式,城市、区域交通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管理平台(TOCC)。
南京还将投放500辆氢能城市公交和物流配送车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90%,货运配送车占比达30%以上;具备条件船舶靠港岸电使用率达到100%,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打造通江达海的干线航道网络,开工建设秦淮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水阳江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打造南京航道绿色发展样板工程。
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到建设“轨道上的南京都市圈”,再到推进一江两岸交通一体工程等系列行动,“十四五”期间,南京力争形成若干初具成效的亮点示范,在全省率先探索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为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