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无锡江阴:“小身板”敢为“天下先”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1-26

新桥远眺,阳光和海澜双峰并峙

图为海澜集团打造的”飞马水城”

放眼江阴市乃至苏南的区域版图,新桥镇都不是那么“起眼”——偏处江阴东南一隅,距张家港市反而更近些;面积19.6平方公里,仅为江阴的1/50。然而这个“小身板”,却迸发出让人惊叹的“大能量”:诞生全国企业、民营企业500强海澜集团、阳光集团两巨头。阳光集团获评“中国质量奖”,海澜集团是中国服装行业龙头企业、无锡首家千亿级企业,还以二产带动三产,十年磨一剑,打造马文化为主题的“飞马水城”——一座国际化、综合性马文化旅游综合体,年游客量超300万人次,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景区”。

新桥镇发展中开创了一系列“敢为天下先”:20年前率先启动“三集中改革”,如今全镇绝大多数工业企业集中园区,90%的农民在镇区安居乐业,全镇一张网实施绿化建设、污水处理、公建配套,户籍人口2.5万,常住人口却达7万。

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让新桥在灿若群星的苏南乡镇中蹚出了独具特色的“新桥模式”。今年9月省领导在江阴报送的《江阴市新桥镇高品质打造特色小镇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专报信息上批示,新桥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为苏南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作为我省率先启动基本现代化试点的六个区县(园区)之一江阴市的强镇,“新桥经验”的路径和内涵是什么?新华日报财经进行了专题调研。

聚焦服装主业,

传统产业实现“高新化”

驱车从沪武高速下新桥出口,远远就看到阳光、海澜集团两栋大楼 “双峰并峙”,既是新桥的地标建筑,又是新桥的实力呈现。单一个海澜集团,就有覆盖全国80%以上县市的7000多家门店。

阳光总部大楼陈列着精致的毛纺面料、设计的时装和制服,展出了企业从一个乡镇小厂到全球规模最大毛纺企业的演变历程。阳光集团党委书记陈丽芬说,总结阳光发展,聚焦主业是不变的圭臬,转型升级是永恒的主题,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地处乡镇,从事的又是服装这一传统产业,阳光如何做到“全球规模最大”?集团办主任曹秀明是这一历程的亲历者。1996年他从上海辗转来阳光应聘,12层高的阳光老大楼是“熠熠生辉的存在”,彼时上海超过12层的大楼寥寥无几;进入公司后设备也是国内“最新最全”,刚工作月薪就2000多元,那时国内“包分配”应届生工资“指导价”336元。如今阳光1.5万名员工中,像他这样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多达2500名。

对人才的尊重和引进,新设备、新工艺的广泛使用,让阳光一步步做大做强。如今的阳光,以每天50个新产品的速度,开发生产替代进口的高档、高技术含量毛纺产品,承担了55项国家科研攻关项目,累计申报各类专利2118项,毛纺服装60%的利润来自新产品。

同样聚焦“服装主业”,海澜抓住“微笑曲线”的两头,采用“平台+品牌”,打通上游“产品企划、品牌管理”和下游“供应链、营销网络管理”,中端对“成衣生产、运输配送”制定标准并委外合作,实现了对省内外数百家供应商、近8万名员工等产业链资源的整合。

为何主打“男人的衣柜”,且专攻线下门店?海澜集团董事长周立宸说,男性选购服装上是“直线型消费”,喜欢“一站式购买”。线下门店让男性实现“一站式消费”,并链接到总部发达的物流和配送。海澜之家引进数字化SAP系统,配备先进的物流仓储设备,仓储年吞吐量4.1亿件,每件成衣从查询、定位、出库到进入物流程序,只需30秒!

产城融合发展,

20年前率先改革打基础

对服装主业的坚守和深耕,让阳光和海澜实现了“三个转化”: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品牌经营专业化。在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两巨头拉长产业链条,扩展边际效益。阳光集团除了呢绒面料,“庞贝”职业装、“威尼帝”男装和“阳光时尚”商务装均已成知名品牌。“海澜之家”在优化物流系统、线下门店的同时,开始布局网上商城,“品牌自播+达人带货”双轮驱动,销售额逐年爆发式增长。

嫁接两巨头资本优势,新桥立足自身禀赋,拓展生态农林、主题旅游、能源管理等一三产业、生产服务业,培育了阳光生态农林,打造农文旅融合的郁桥村特色田园乡村带,成为江阴半程马拉松举办地。海澜集团建成占地千亩的“飞马水城”,同时围绕国家“双碳”战略,以海澜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从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帮助企业实现提质增效、降耗减排、智能制造、安全生产,“海澜智云”入选了“工信部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名单。

乘坐马车游览飞马水城,马文化博物馆、马术表演馆、海澜美术馆、水城购物中心、马儿岛酒店沿街矗立,梵蒂冈弧形走廊、雅典大理石柱、巴黎半圆穹顶 “扑面而来”。夜魔降临,贡多拉、水上游轮穿梭在3.5公里长的环城水路,华灯水巷让人恍如来到“威尼斯”。伫立海澜之家总部大楼,眼前青灰色的物流楼宇层层叠叠。集团党委书记周建平自豪地说,海澜集团总占地3平方公里,新桥镇6000多户居民,平均每家有1人在海澜上班。

新桥常住人口中,有近4万是“新新桥人”,他们不仅看中企业发展前景,还喜欢小镇的环境配套,绿化覆盖率达48%,污水100%处理,每个社区都建有商业、文体齐全的“睦邻中心”。副镇长张萍认为,这一切得益于当年“三集中改革”打下的基础: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小区集中,不仅腾出数千亩宝贵的建设用地,更在一张蓝图上进行规划建设。

探路基本现代化,

核心抓住“科、产、城、人”

以先进制造业为驱动,新桥工业化、城镇化良性互动。镇长季勇介绍,2020年新桥实现主营收入1232亿元,税收24.3亿元,全镇的就业率达9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8万元,为率先开启基本现代化试点打下坚实基础。

新桥镇还是我省特色小镇的代表。近日《中国特色小镇2021年发展指数报告发布》,新桥时裳小镇位列全国特色小镇第六。省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改革处处长李君良认为,新桥紧紧围绕“宜业宜居宜游”理念,集聚“优而强”的服装产业,打造“齐而全”的城镇功能,塑造“精而美”的小镇形象,构建“富而优”的百姓生活。

总结“新桥经验”,镇党委书记何忆芳感慨地说,新桥以江阴“最小的身板”,发展为全市“经济最强镇”,靠的是一股锐气和拼劲,一种敢为天下先的闯劲,靠的是政企同心、干群合力。

在要素制约越来越严峻、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新桥擘画今后及长远,还需战略思考、系统思维和务实举措,核心要抓好“科、产、城、人”四个字。何忆芳分析,产业在小镇发展具有基础地位,人是小镇发展最核心的要素,不仅产业科技需要人才,城镇建设也需集聚人气。因此新桥不能满足于现状,应利用发达的制造业、服务业基础,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加强高端配套和环境建设,吸引各类人才集聚新桥,把人才作为产业强镇、科技创新和城镇发展的“第一源泉”。

“有风景的地方就有新经济,筑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何忆芳介绍,新桥距张家港仅10分钟车程,南沿江高铁通车后,新桥到上海、南京就三四十分钟车程。眼下,新桥正建设南师大附属江阴实验学校,面向全国、全省招录名校长、名教师,同时规划建设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文体中心。在靠近张家港的镇北规划建设高档商务住宅区,吸引了碧桂园、中梁等房企拿地开发,成为张家港暨阳湖生活圈的组成部分。小镇西部2500亩生态林园,布局郁桥老街、水乡民宿、美丽乡村,吸引都市人来此度假、休闲、养老,把新桥建成苏南沿江城市带的“精致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