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养羊,他手抄了800万字 “苏北羊王”陈家振带领老乡走上致富路
来源:徐州日报 日期: 2021-08-23
“这是我们自己培育的新品种——苏白山羊,这种羊不仅外形秀美、产羔率和出肉率也高。”7月15日,徐州丰县梁寨镇标准化养羊车间内,年逾六旬的老党员、高级畜牧师陈家振正在巡查。他讲起话来中气十足:“标准化养羊解放了劳动力,一个人养几千只羊不再是问题。”很难想象,这个外表朴实、言语可亲的“农民羊倌”,就是远近闻名的“苏北羊王”。
陈家振的工厂化养羊技术已推广至国内6个省30余个县市。
身残志坚,用科学武装自己
陈家振出生在梁寨镇一个农民家庭,3岁时一场大病,使他右腿落下了残疾。“健全人走一步,我得走两步,所以只有加倍努力才能不掉队。”陈家振成绩优异,机缘巧合下被推荐去乡镇畜牧兽医站工作。那时,专业书籍奇缺,陈家振反复打听,得知附近宋楼村一位姓黄的老兽医有专业的兽医书籍,于是便借了副拐杖,独自步行30余里上门求书。陈家振对知识的渴望感动了黄医生,他把收藏的6本兽医专业书籍倾囊相借。
借来的书总要还的,很多知识看一遍看不懂。怎么办?抄!就这样,除了白天工作,陈家振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抄书。6本书,约800万字,陈家振抄了一年。
“有了理论知识,工作起来就更有底了!”陈家振说,刚开始是理论指导实践,到后来用实践升华理论,很多传统畜牧领域的做法被陈家振作了修正和改进。年近6旬的陈家振已经是一个有着2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达人。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陈家振率先将生态园林养羊引入生产实践,并进行了工厂化养羊技术研究,拥有钢构养羊车间、自动清粪、自动饮水、自动上料等自主知识产权,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9项,公司羊群存栏量也由建场之初的110只,发展到现在的超过1万只。近年来,他先后荣获了全国自强模范、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省乡土“三带”名人等荣誉称号。
埋头苦干,用科技奉献产业
“羊场占地130亩,常年存栏近5000只羊,算上管理人员5人就足够运行。”陈家振乐呵呵地说着。走进陈家振的养殖场,园内绿植郁郁葱葱,标准化的养羊车间一排排矗立,羊舍内干净整洁,全自动的饮水、喂食系统让羊吃上了“自助餐”。
然而20年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农业地区,这样大规模养羊遥不可及。
“要养羊,先种草!牧区能够种草养畜,农区同样能行。”1998年,陈家振东拼西凑建起本地第一个规模化养羊场。为了攻克“种草”这一技术难题,他跑到北京、兰州,咨询相关专家,终于找到了适宜种植的饲料种子。
此后的一年里,陈家振实验种植了30余个牧草品种,详细记录其播种、出苗、生长等各项指标参数,积累近万个数据,终于筛选出近10种优良牧草品种进行推广,同时他的羊群也扩大到600只,成为当地第一个名副其实的规模羊场。陈家振在全国率先提出工厂化养羊概念,这套工厂化养羊技术如今已推广至国内6个省30余个县市,新建养羊车间近60万平方米,新增养羊300余万只。
除此之外,陈家振牵头成立了丰县绿缘养羊专业合作社,组建了50余人的营销队伍,外销社员肉羊29万只,使2100位社员走上了养羊致富之路,创造社会效益超亿元。合作社所生产的“羊大哥”肉羊被评定为江苏省名牌产品。
言传身教,用科技富裕农民
十几年来,陈家振将自己的养羊技术传授给家乡父老乡亲和远来取经的各地养羊户,共接待了8000余名前来学习养羊经验的养羊户;为了方便广大养羊户学习养羊技术,他先后开通了QQ号、微信号以及微信公众号,为6000余人在线讲授养羊技术,他坚持手机每天24小时开机,每年接受近5000人次的技术咨询。同时,定期邀请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高校院所专家举办标准化养羊实战技术培训班,培训丰县及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养羊人员1万余人次。有时候,有的咨询人员一待就是一个月,从消毒称重到数据统计,陈家振把自己多年的“干货”慷慨相授,却不收分毫钱财。
养殖户赵敏说,他们家从最开始的10来只羊,发展为现在的700只存栏量,年收入也增加到10万元左右。这离不开陈家振的帮助和带动。
为了更好地服务养羊户,陈家振建起苏北活羊交易市场和国内首家羊业科技超市,为苏鲁豫皖的养羊企业、养羊户提供了规范活跃的交易市场,还向其提供书籍光盘、牧草良种、饲草饲料、兽药疫苗、设施设备,实现技物结合的一站式服务。
目前,陈家振还在规划试点无人养羊、手机养羊等智能养殖模式,他说:“我愿意为农民蹚路,让科技造福更多养羊户。”
(徐报融媒记者 蔡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