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盱眙:建百姓“暖心房” 绘镇域“新画卷”
来源:淮安新闻网 日期: 2021-09-10
“以前从未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还是党的政策好!”家住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邵墩村的杨素梅老人由衷感慨道。
2018年以来,鲍集镇牢牢把握提升农村面貌的契机,精心谋划、精准发力,完成农房改善1157户,农房改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前半篇文章”与新型农村社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文化发展、社区服务、社会治理等后续保障的“后半篇文章”的合契转换,让群众住房从“破乱空”到“新齐亮”,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推动美丽乡村进程。
规划引领布局“品质社区”,提升社区居住环境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构建搬得进的“品质社区”。鲍集镇组织优秀设计单位,规划有品位、有特色的新型农村社区。负责农房改善项目建设的裕安建设韩经理介绍:“在方案设计方面,我们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也保留了乡土气息,坚持不把农房改善小区打造成城市小区,让农房小区体现乡村特色,留住乡愁,留住田园记忆。”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鲍叔雅苑计划安置252户群众,根据镇域位置、群众经营产业的不同,社区规划设计标准有所差异,按群众最大利益化为原则调优设计,选择靠近镇区、生活就业便利的朱巷村安置点,注重提高房屋设计标准和多功能用途,更好地彰显时代特征。而相对偏远、以农业为主要收入的铁佛街道安置点,则更注重房屋实用性和公共设施配套,设置了农机具存放点、农作物储存空间等。
创新管理营造“和谐社区”,提质社区关爱服务
“以前想都不敢想能享受到这么多服务和政策,现在干部们经常来家里宣传好政策,这日子是越来越好过了。”作为新迁村的重点扶贫对象,王尚干一家从砖瓦房搬进了小别墅,他和女儿也在村里的帮助下开始了特色养殖,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把服务、团结、文明作为社区管理的重中之重,通过网格化、多样性的服务构建留得住的“和谐社区”。在坚持村委会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吸纳居民以及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加大对农村新型社会组织的培育力度,发展服务性物业管理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社会性互助组织等。鲍集镇还出台社区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实行定性量化考评服务落实情况,提高社区人员解决问题能力。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相关专业考试,强化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专业化服务居民。在社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搭建爱心平台,针对特困、低保、建档立卡户等困难群众,组建常态化爱心服务队伍,定期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等帮扶群体,提供医疗保健、义务家教等服务。
产业发展构筑“富强社区”,提高社区吸金能力
今年36岁的铁佛社区居民李如刚谈到如今生活的变化,感慨地说:“当初村里经济不富裕,大多数人都进城打工。现在小区建起了新房子,政府还想方设法帮我们创业,自给自足。我有了家庭农场,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充满了幸福感。”
社区不断探索新机制,形成以家庭创收为基础、集体经济为依托、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收入途径,构建能致富的“富强社区”。结合农房改善深入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围绕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高集体经济的积累,实现集体收入反哺居民。探索产业融入社区新模式,拓展“居住+高效农业+商业+旅游+打工+扶贫”多元收入机制。把农房改善工程建设、高效农业建设、休闲旅游建设有效结合起来。以高效农业种养、市场平台营销、品牌创新创建等为重点培训内容,以家庭农场经营者、专业大户、农业企业骨干等为重点培训对象,农技部门组织邀请县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开办农业专业知识讲座7次,带动群众增强致富本领,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新型职业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