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海州:一半山水一半城 文旅融合惠民生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1-10-26
“太美啦,没想到海州还有这样好玩好耍的地方!”在刘志洲山体育公园内,来自山东的朱先生边为爱人拍照,边分享自己的心情。
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已累计接待游客超700万人次,成为游客感知千年古韵的新窗口、新地标。
擦亮“千年古城”文化名片
海州是连云港市的城市之根、文化之源,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海州境内景色宜人,有花果山、孔望山、桃花涧等国家5A、4A级风景区,蔷薇河、盐河、玉带河等大小河流环山绕城。拥有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等诸多国家级文化遗产,有国家和省市级文保单位51个,五大宫调、童子戏等83项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诞生了《西游记》《镜花缘》等文学名著,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
如何让历史文化名片成为海州全域旅游的新助力,达到文旅共同发展和双赢?近年来,海州区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发展,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拓展文化与产业、旅游等协同发展的“文化+”工作举措。着力从景区打造和人文景观充实上双管齐下综合开发,累计投入228亿元,完成孔望山、桃花涧景区提质扩容、双龙井文博园等古城重要节点改造运营,建成锦屏山森林公园、刘志洲山体育公园等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推进锦屏山滑翔伞基地等一批“旅游+”项目,丰富文旅产品供给,不断擦亮“千年古城、城市之根”文化名片,把文旅产业打造成引领海州高质发展“爆发点”。
海州通过举办“花漾海州”赏花节、采摘节等系列独具特色的主题活动,串联起农业、文体旅等资源,数不尽的特色风景,更沉淀着几千年的文化底蕴,让游客回味绵长。
乡村旅游迸发新活力
一半山水一半城。夜幕降临,登上游船,一边是华灯闪耀的现代都市,一边是古朴自然的山水田园。
金秋时节,在朐阳街道石棚山村花园路游客打卡的网红地———“花韵里”特色街区,笔者看到前来观赏休闲的游客络绎不绝。
基于当地独特的人文资源,石棚山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找到了种植花卉苗木这条致富路。目前,该村逐渐形成了毛杜鹃、罗汉松、竹柏等苗木产品图谱,辐射带动周围村民在花卉苗木产业中实现就业。今年以来共吸引了4万游客前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50万元。
近年来,海州深挖乡村特色旅游资源和乡村文化特色,整合海州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瀛洲生态农业观光园及70余家农业科技产业园、特色采摘园等,将农业观光科普、自助采摘、生态养生作为研学内容,实现“研学+农业”的目的,以精品化、特色化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乡村,品味美丽乡村的诗意美好。
除石棚山村外,浦南镇江浦村也依托村内的特色产业,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路径。该村拥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种植的瓜果香甜可口。
目前,江浦村拥有市龙头企业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家庭农场3所,生态园1所,“四季如歌”生态休闲观光会所1所,葡萄采摘园400亩,草莓采摘基地50亩,甜瓜、西瓜种植基地100亩,鲜切花采摘基地200亩,切实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民宿点亮“美丽经济”
青山含黛,田畴如画,优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一栋栋独具特色的民宿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这便是位于花果山街道前云村的真实写照。前云村离喧嚣很远,却又离城市很近。从主城区出发,沿着东部花果山大道一路驰骋,不到半小时,就从城市穿越到了“都市桃源”。
如今,花果山民宿产业每年能实现约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将近270户农户直接或间接参与经营酒店、经营土特产品,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依托民宿产业打造的4000平方米的园林式茶文化传承保护基地,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形成了“品茶+民宿”特色文化产业链,也让云雾茶、葛藤粉等特产成了远近闻名的热销产品。
为更好地推动民宿经营和发展,海州打出了一套惠民助民宿“组合拳”,成立民宿指导站,定期组织民宿老板“沉浸式”学习民宿发展经验。创新党群“牵手”民宿联络卡,配备专门联络员,梳理民宿项目登记、房屋流转等流程,对现有民宿进行指导、规范、提档。
“未来,我们将打造多样化的主题和服务,推出差异化的文旅产品供给,打造高品质、精品化民宿集群,激活‘美丽经济’,走出一条规模化、品牌化的民宿经营新路径。将有更多民宿进入别墅区和文旅地产项目。”海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万安然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