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输血”更“造血”精准扶贫见成效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11-2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016年初,宝应县小官庄镇杨蒋村被确定为市级经济薄弱村,并指定市国土局为结对帮扶对象,明确到2019年实现100%脱贫。一年多来,市国土部门充分发挥国土资源政策优势,从产业用地政策、激活土地资源要素、增进群众土地权益等方面全面推动国土资源惠民政策落地落实,并在结对帮扶杨蒋村中得到了集中体现。
耕地占补平衡激活“沉睡”资源 与杨蒋村结对后,市国土局局长周正权第一时间带队来到村里,他回忆说:“当时,贫困户的棘手问题很多,村集体经济薄弱。”认清问题后,国土部门首先给每位贫困农户建档立卡、逐户帮扶,并走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帮村里找贫困的原因,挖潜在的资源。通过拉网式调查,他们既查出了田地薄、工业弱的“穷根”,更发现了村里几百亩的废沟、废塘——这些村民眼中的垃圾场、臭水沟成了国土部门干部眼中的“金疙瘩”。因为,这些废沟、废塘可以通过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变成新增耕地,并作为指标按照6万元/亩的价格调剂到广陵、邗江等中心城区,换来“真金白银”。按照这样的思路,市国土局的干部走遍了村里的边边角角,将所有可用作耕地后备资源的坑塘沟渠都进行了测绘编号,在村土地利用现状图上逐一标注,并制定了年度实施计划,逐年组织实施。2016年,杨蒋村新增了30多亩耕地,获得了200万元指标收益,这些收益全部返还给了村集体。2017年正在实施60亩,预计增加集体收入300万元。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不仅让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普通群众也从中得到了实惠。”周正权说,这些新增的耕地在村民小组内进行分配,或由村民直接耕种,或按照不低于600元/亩的价格流转出去发展规模经营,广大农民直接从这项政策中得到了实惠。同时,对这些废沟、废塘进行集中整治,极大改善了农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为杨蒋村“美丽乡村”建设作了贡献。
建好标准厂房引来了“金凤凰” 通过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村集体有钱了。用这些钱干什么?杨蒋村干部群众发生了分歧,大多数意见是存进银行“吃利息”,旱涝保收。市国土局领导和杨蒋村干部群众一起商量——资源也有用尽的时候,扶贫不能仅仅依靠“输血”,更要“造血”,杨蒋村发展最大的问题是工业经济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决不能“坐吃山空”,必须要着眼长远走“工业强村”的路子。最终,这样的想法得到了杨蒋村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决定在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标准厂房。
厂房落地,除了资金,关键还要有用地指标。市国土部门特事特办,从其他地方调剂了20多亩指标,解决了燃眉之急。市国土局安排专人驻村负责项目报批,亲自协调项目选址、红线划定等前期手续,并赴省汇报争取,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用地及时获批,保证了项目的及时开工建设。
如今,这片近5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已耸立在了镇工业集中区,是全镇第一个村集体进驻集中区厂房,也是全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扶贫厂房。杨蒋村也因此由该镇工业经济后进村一跃成为先进村。由于这座厂房手续齐全、配套完善,还在建设中就吸引了不少企业意欲入驻。今年上半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在多家企业中确定了江苏易元电梯配套项目承租,每年租金35万元,预计年开票销售5000万元,实现税收200万元。
实施整村推进再提升土地整治项目,针对杨蒋村田地薄、设施旧、产能低的实际问题,周正权多次带队到村里调研,决定在杨蒋村实施市级投资整村推进再提升土地整治项目,通过对全域范围“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全面提升耕地综合产能,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目前,该项目已完成了方案编审、项目招标等环节,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2295.85万元,建设总规模6552.15亩,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5235.02亩,新建硬质化道路12.5公里,新建、拆建生产桥21座、泵站9座,栽种香樟、广玉兰等树木6000余株。项目的实施将为杨蒋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正是看准这一点,扬州包天下公司已决定在杨蒋村投资发展高效农业项目,与杨蒋村签订协议,以每亩900元的价格流转耕地1200亩,叠加蔬菜大棚、水产养殖、农业休闲等多种产业类型,既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又有力促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和农村转型发展。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保障富民增收工作,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用足条线政策,精准对接需求,不仅要拿出真金白银,还要变输血为造血,工作才能取的实效,群众才能得到实惠,才能真正把中央、省、市的要求落到实处。”周正权说。2016年以来,在市国土局精准帮扶下,杨蒋村村容村貌、群众生活发生了较大变化,实现了路网全联通、亮化全覆盖,65户贫困户中已有43户稳定在脱贫线以上,预计今年年底可实现整村脱贫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