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前行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3-04
时光无言,标记奋进者的坚实步履。
在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江苏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大台阶、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持续加快、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2021年的种种图景,展现了我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刻内涵,为更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现实模样作出的新努力。
奋力探索,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模样
去年7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这是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不到一周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提及这一关键词。早在2014年,总书记就要求江苏“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篇大文章”,2020年又要求江苏“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作答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崭新课题,江苏进行诸多探索和实践。
“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必须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更高水平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模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吴政隆指出,要立足江苏的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支持苏南引领、苏中崛起、苏北赶超,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扎实推进现代化强省建设,让全体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享受高品质生活,以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更好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模样。
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长许昆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全省胜利完成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伟大工程,这就需要我们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刻内涵的基础上,加强系统谋划,全面开展实践。”省社科院社会政策所所长、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春龙表示,2021年江苏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总量迈上新的大台阶,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科技和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人民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这是江苏不负嘱托拿出的‘走在前列’的过硬成果。”
整装再出发,争做“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重点抓好经济社会建设。过去一年,“先行军”苏南整装再出发。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指出,支持苏南地区巩固放大引领优势,加快打造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努力把沿江地区打造成全省现代化建设先行带、引领带。
去年,无锡交出“十四五”发展开局良好、现代化建设起势向好的新答卷。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表示,过去一年,无锡发展指数显著提升,GDP突破1.4万亿元,人均GDP达18.74万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2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9年居全省第一。
“超大人口规模是我国的国情,也是江苏的省情。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既是艰巨的挑战,也孕育着无穷智慧和力量。”张春龙认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正是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和省情的现实选择。
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沛县栖山镇副镇长、胡楼社区党总支书记王吉永切身感受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的可喜变化——全村902户村民住进宽敞的新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娱乐广场等一应俱全。胡楼工业园区引进灌排机械、纺织加工、服装外贸等领域10多家企业落户,周边50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交通运输部日前公布2021年度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监测结果,江苏总分排名全国第一,其中养护管理检查也排名第一,并获得全国唯一的满分。
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宋勇表示,锚定2025年交通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目标,去年盐城先后开工建设3条高速公路,港口码头、内河航道、支线铁路、机场飞行区等级提升、市县快速通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盐城将加快建设一批加密高速、提升轨道、强化港口等重点工程,培树一批全域公交、海河联运、旅游公路、服务区建设等具有盐城特色、江苏领先的示范引领项目,争做‘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宋勇说。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现代化建设新进展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两个重要内涵特征,在这两个得分项上江苏不断取得新成绩。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需要推进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的工作。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城市发展智库(高级研究院)副院长宋青表示,“十三五”以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一段时期。
数据也支撑了宋青的感受。2月9日举行的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透露,2021年全省主要环境质量指标明显改善,实现“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开局。PM2.5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二级标准,改善幅度居长三角地区第一;在国考断面数量翻番、全国最多的情况下,优Ⅲ比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升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大幅提高41.1个百分点;太湖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下降22.7%、13.4%,达到近十年来最好。
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不少来自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成绩。全省环境类案件的数据,见证这一过程。去年5月27日,省法院在世界环境司法大会上介绍,2018年到2021年8月,全省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类案件30104件,审结28969件。
无论是生态环保,还是社会治理、民生保障、平安建设,现代化建设新进展正体现在群众“体感”上。杜小刚告诉记者,无锡去年宜居指数加速攀升,空气优良天数首破300天大关。老旧小区改造面积接近“十三五”总和,实现国有物业全覆盖,惠及群众25万户。无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万元,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全省领先,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和最佳促进就业城市,连续第三年被评为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今年是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开局之年,江苏正以现代化的理念、标准、思路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交出一份让总书记和党中央放心、让全省人民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