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水、城、人的美妙“河”谐曲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2-01-04
清晨,阳光洒在南禅寺妙光塔上,清冽的风吹皱了古运河水,涟漪顺势将街区的倒影揉在一起。两公里外,位于无锡城市原点的图书馆钟楼上,报时声如常响起。无锡城,醒来了……
无锡人的“母亲河”——梁溪河,绕惠山半圈后注入太湖,大运河无锡段穿城抱城,城中的支流就有18条之多。大运河和梁溪河与城市的关系亲近又密切。无锡的街巷、民居、商店、学校以及工厂、作坊,大多沿河而建、临水而筑。而今,无锡把“两河”整治提升作为“美丽河湖”行动“一号工程”,显示出还原那水、那城、那人的心愿,目标锁定黄金水带、生活秀带、城市绿带、人文纽带,实现水清、岸美、城兴,奏响一支美妙“河”谐曲。
水,江南文化的独特符号。千百年来,无锡城市因河而兴,无锡人在河畔生息繁衍,构筑自己的生活家园。如何超越对水的功能性利用,寻找其审美价值,是“河”谐曲的第一乐章。
下大力气整治提升“两河”,让河流继续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水产批发市场1998年搬迁到了蠡桥桥堍,曾承担无锡90%的水产品供应。每天从深夜到凌晨,各地送货的汽车轰鸣一片,卸车、交易的声浪令周边不胜其扰;曾几何时,泊在梁溪河边的渔船每天有几十艘,柴油机废气刺鼻。2007年起动议搬迁,2017年9月底终于关闭后还绿。
位于无锡新三洲特钢有限公司内的原料码头,两台现代化智能化的卸船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输作业,抓斗抓取靠港货船上的原料,通过皮带输送机运送至全封闭原料库内。“以短时之痛,赢长久之利。”这是惠山区对运河码头整改整治的一个缩影。随着江南运河文化公园的正式开工,京杭大运河惠山段整治提升全面加速,打造绿色现代航运发展示范区,为“美丽河湖”绘就靓丽的码头风景线。
河兴则城兴,而现在是回哺母亲河之时了。下甸桥港区地块涉及12家企业,占地250多亩,这一“老大难”地块将被规划建设为一处文化公园,重塑运河生态,成为运河城市绿带中的一环。围绕“两河”,还有更多的城市更新动作:兴建湿地公园、建设“十里梁溪风光带”、清淤整治环城古运河……“更多满足居民城市生活的服务功能,被放置在了运河边。”梁溪区文体旅游局局长吴树说。沿河的住宅和居民小区、文化空间都在亲水性上下足功夫,共建人、河、生态和谐共生的景观带。从临河劳作,到掩鼻疏水,如今重回亲水而居,从朝霞到日暮,环城古运河,美成一幅画。
从温饱到小康,继而迈向现代化,高水平建设山水之城,不仅仅是经济总量与财富的聚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有价值、有意义、有梦想的文明生活方式。
运河行至高桥,画出了一个大大的弯,这座钢筋混凝土板式大桥,算上它的前身皋桥,已在这里默默守护千年。老浦是资深拍客,这里曾是他最爱的拍摄点之一。伫立桥上,前景是水岸风光,远处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快速内环上疾驰的车辆。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记录下古今对话,数百年风物一齐涌来。
山水和城市发展共生,一直是无锡面对发展给出的解决方案——1990年,钱学森给吴良镛院士的信中提出了“山水城市”的概念,他将城市和区域看作开放的复杂系统,不是让城市中的人们去找园林、找绿地、找生态环境,而是“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这一模式被吴良镛植入无锡建设规划中,也运用于古运河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中。而今,按照这一思维方式,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修复已经完成了17.3万平方米,江南古运河旅游度假区以运河绝版地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轴线,给出对山水城市更为精准的表达。城市微更新不是大拆大建,超越了单纯的景区思维、商业思维。“这样的模式有利于城市环境、城市经济以及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而今,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发展也需要与这一理念相契合。” 无锡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孙志亮说。
城市即景区,旅游即生活。
沿着运河,枕河人家正感受到更为惬意的新生活。和泰苑小区内原先垃圾乱堆的闲置地如今变成古朴典雅的四角凉亭;在民丰社区,脚踏三色彩虹步道,感受着河中碧水微澜、林间鸟语花香,仿佛一切美好尽在脚下;运河边西门桥堍一处长期闲置的角落重新焕发了生机,六棵高大的香樟树组成了“六棵树会客厅”……
“两河”沿岸已初步建成若干生态和人文节点,如运河沿岸的蓉湖大桥旁运河公园、梁溪大桥旁梁溪苑、太湖大道旁太湖广场,梁溪河沿岸的湖滨路旁仙蠡墩公园、蠡溪桥旁蠡溪苑等; 建成了若干特色文化街区,如吴桥旁的蓉运壹号文创园、蠡桥旁的运河外滩创意园……
无锡运河沿线,工业遗产、旧址以及原本荒废的城市空间迎来新生。低端低效企业“退场”,原址建起了一座座文创园、数字经济产业园、高新科技园。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入场”,充分释放“黄金水道”的时代潜力,让其成为重要的产业动脉、科创动脉、物流动脉。
舞一套《八段锦》,唱一曲《无锡景》,长庆亭内,二胡声声、衣袂飘飘。古运河畔工艺路上的茶花苑,是一个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居民小区。60多岁的奚传英在这里住了30多年,眼看着城市在不断“长高变大”,自己住的小区却是杂草丛生,外立面破旧不堪……奚传英的心里不是滋味。通过微更新、微改造,小区旧貌换新颜,笑容又回到了奚传英的脸上。一大早,她就和伙伴们在环城运河步道上锻炼身体,“亲戚朋友来串门,都羡慕我的枕河生活。”她笑着说。
最好的城市更新,应涌动着人文诗意,让工商基因讲好高品位的无锡故事,找得回乡愁中的城市记忆。今天的江南,更多的陆路替代了往日的水上通道。在无锡还找得到梦里水乡么?
12月17日,无锡地铁四号线开通,惠山古镇站出站的乘客络绎不绝。乡愁,是回望,是诗化的原乡意象。在惠山浜上下河塘街上,摆上小圆桌,支起遮阳伞,看着缓缓流淌的河水,喝上半天的茶。笼屉里飘出的丝丝水雾,夹杂着面团发酵的气味,将清冷的街道唤醒。
与城相伴相生的河流,仿佛一条人文纽带,串联起城市最瑰丽的底色,而擦亮这一底色,更是每个时代和城市发展的召唤。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惠山古镇核心展示园的建设,以保护利用好运河畔特有的祠堂、泥人、古园、戏曲、民俗、泉流、寺庙、山林等文化为旨归,凸显“二泉映月”品牌,打造民族音乐文化园,同时,扩大景区范围,融合城市社区,布局重量级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提升整个区域乃至无锡城市的文化影响力。
暖意、惬意、诗意,运河、梁溪河流淌到哪里,人文诗意的魅力就浸润到哪里。
现代交通与古老的运河交相呼应,令山水和人文的交融更加紧密,也为彰显江南文化底蕴,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明朝知县王其勤筑城御倭,才有了无锡城的修建。无锡自古不是军事要地、政治中心,却在20世纪初奇迹般地崛起为经济重镇。
从此,无锡的运河文化和工商文化在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有了独特的内涵和表现形态。无锡工商文化学者陆阳这样描述无锡运河文化:“它能够代表无锡的过去和现在,也必将影响无锡的未来。”因此,无锡在整治提升“两河”的过程中,有责任和义务采取更多行动,依照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让“千年运河文化”和“百年工业遗存”不断融合,讲述无锡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用江南文化中的“横塘”一词,能搜出无数佳句。无锡该借助什么语言、文字、图画、器物、景观,来累积传递我们的共同记忆?如何体现身边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可辨识度,使之能够更个性、更人文、更有地方感?
士农工商,在传统文化中叨陪末座的“商”,如何讲出大雅精彩的无锡故事?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传说左宗棠题于无锡梅园诵豳堂的对联,被广为流传。胸怀远大抱负、做人处世低调,这样的佳话和智慧,是无锡工商文化的贡献。
新时代下的大运河、梁溪河,已经成为无锡城市发展的重要空间轴。两条河吸引着创意十足的设计师、艺术家们落户于此——有荣获美国第十四届IDA国际设计奖的“云隐东方·莫宅”,有频频在国内外设计舞台亮相的“挚舍·南禅观水”,有西班牙设计师参与设计的贺弄小巷……
在美丽河湖“一号工程”的牵引下,无锡也列出了2022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文化项目清单:完成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无锡段)监测指挥中心建设,运用物联网手段,从水下、水面(地面)、空中等不同空间维度,实现对大运河的立体化、持续性监测。推进惠山村前历史地段城市更新项目开展,推动王羲之洗砚池、运河御码头为主要内容的惠山“运河八景”等运河遗产保护修缮与展示提升工程。推进鸿山、阖闾城两大遗址公园建设,完成鸿山墓群大遗址安防改造提升工程,推进鸿山墓群本体保护三期工程,完成方案设计工作。
未来,在守护与传承大运河无锡段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空间肌理的基础上,挖掘沿线吴文化、江南文化、工商文化等文化内涵,呈现更为独特的文化个性,是无锡的使命。
一座城市有了水,就可以更滋润地把眼光伸展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