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精准扶贫】江苏扬州:精准扶贫,真情实招“对对碰”

来源:扬州日报 日期: 2021-11-26

2019年夏天,江都区郭村镇大彭村残疾村民陈来锅有了一份新工作——帮村土地合作社卖西瓜。陈来锅行走不便,其他村民便帮他把瓜摊摆放好,他只要负责卖瓜收钱。“二十多天,我赚了两千多块工钱。”陈来锅高兴地说,“我去年收入就过了一万元,今年收入,还得超去年。”

陈来锅的经历,是江都区推动精准扶贫的一个生动细节。2018年,江都区共有7532户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江都区委书记张彤说,江都区正在以党建为引领,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就业扶持、创新创业,拓宽贫困群体的稳定收入来源。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三组用真情、出实招的“对对碰”故事。

一名残疾村民的脱贫和31家合作社的成立

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如何拓宽增收渠道,帮助低收入农户增加收入?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江都把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动力。

陈来锅年过五旬,因双腿残疾,至今单身,只有不到一亩的责任田,种粮收入有限。但在去年年底,陈来锅却摘掉了贫困户帽子。

一名单身残疾村民如何脱贫?

2018年5月,大彭村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流转430亩农田,成立贤发粮食种植农地专业合作社,新增了林兔养殖场、水产养殖和30亩西瓜种植基地。陈来锅的责任田流转后,当年便有了近千元收入。

去年,大彭村还成立了残疾人之家,与两家工厂联系,承接了毛绒玩具包装和劳保手套加工等业务。这些业务对技能要求不高,为陈来锅增加了收入来源。此外,村里买了45只鸡鸭鹅,送给陈来锅饲养。“加上挂扶单位的帮助,年底一算,去年收入妥妥地超过了一万元。我现在可不是贫困户了。”陈来锅开心地说。

今年夏天,陈来锅卖瓜有劳务收入2019年是得益于去年土地流转。

“成立合作社,村民拿到租金和股金,困难村民可在合作社轮流帮工。”大彭村党总支书记徐粉林介绍,“通过土地流转,将个体弱势转化成了群体优势。去年底,全村4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放大“土地租赁”模式效应,由村集体流转租用土地发展农业产业,让低收入农户获得“租金+股金+薪金”,是江都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成功实践。

江都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扶贫办主任赵相平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共有30个村开展农地合作社试点,成立合作社31家,入社成员12452人,入股面积13960亩,先后创成国家级合作社示范社8家、省级13家。

一个全民创业村和一个淘宝村的脱贫赛跑

精准扶贫,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拓展稳定和长远的收入渠道。江都基层党组织干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通过全民创业,实现脱贫致富的“自我造血”。

“在我们村,没有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浦头镇东元村党总支书记曹德高自豪地介绍,“东元是全民创业特色村,全村560多农户参加创业,规模企业、家庭作坊、个私经营一起发展,去年人均纯收入4.02万元。”

东元村全民创业如火如荼,党员干部发挥了带头引领作用。

东元村人均耕地0.5亩,2003年前,该村只有一家企业——金利源服装材料厂,规模不大,有不少上下游配套产品要到苏南加工。根据本村发展实际,村干部主动与该企业沟通,动员其将加工业务向本村转移。不仅如此,村干部还带领有创业意愿的农民,去张家港、常熟等地考察学习、了解行情、寻找商机,并聘请技术、销售等方面的人才,形成了党员带群众、大厂带小厂、企业带农户的全民创业态势。

据统计,东元村共有56名党员和15名村组干部带头创办实体,带动了全村2600多人参与创业。全村现有73家企业产值超过100万元,6家企业超过5000万元,两家企业过亿元。去年,该村8户贫困户中6户已脱贫,剩下的两户将在今年内全部脱贫。

和东元村一样,小纪镇富民村也是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脱贫致富。据悉,富民村现有文体产业企业90多家,环保企业10多家,企业从业人数达3800多人,2018年人均收入3.1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村现有网络销售人员150多人,今年上半年,实现网络销售7000多万元。“就在前几天,我村入选2019中国淘宝村。”该村村委会主任郜红妹高兴地介绍。

“我村46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中,已有43户成功脱贫,剩余3户年底将全部脱贫。”郜红妹介绍。    

“第一书记”与“乡村振兴好青年”的扶贫接力

群雁高飞头雁领,脱贫要有领头人。为帮助经济薄弱村,2012年以来,省、市、区共选派102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江都农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村级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精准发力、有效作为。

邵伯镇崔桥村“第一书记”李强上任后,对村里1000多亩土地进行重整发包,年收入净增20多万元。

丁沟镇野田村,“出门难”一直困扰当地群众。“第一书记”宫晓春到村后,积极向上争取资金91.5万元,修建了3.5公里长的柏油马路。

浦头镇联桥村,“第一书记”王盛任职期间,争取项目资金400余万元,盘活闲置资产2处,争取扶贫资金和社会赞助88万元,村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62万元。离任时,联桥村116名村民摁手印请求留任。于是,他的任期又延长了半年。

江都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周宇介绍,目前,在任23名省派、市派和区派“第一书记”已累计协调争取产业扶持资金3620万元,解决民生实事710多件,推动13个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带动1210户贫困户脱贫,派驻村经营性收入均达50万元以上。

据悉,为培育推动乡村振兴的基层后备力量,江都区正面向返乡高校毕业生(A类),复员退伍军人(B类),致富能人、合作社社员、企业职工等技能型人才(C类),招录首批“乡村振兴好青年”。

“A、C类岗共计115个,共811人报名,777人通过审核。B类岗即将启动报名,下一步将集中组织笔试、面试。”周宇介绍,“乡村振兴好青年”招聘,将与网格化党组织建设同步推进,在镇(园区)机关、重点村、重要工作、重大项目一线成立青年人才党支部,建立“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好青年”结对机制,努力选拔培育一批优秀干部人才。

乡村振兴的脱贫路上,一批新生力量正破土而出。